地地導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地地導彈 |
中文名: 地對地導彈 外文名: Ground to ground missile 代表: 東風系列,白楊系列,民兵系列 作戰目標: 地面固定目標或地面機動標 分類: 洲際導彈、遠,中,近程導彈 |
地對地導彈是導彈家族的一個重要組成成員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德國使用的V-1和V-2導彈是最早問世的地地導彈。而後,性能不斷提高,種類不斷增多。按飛行彈道可分為地地彈道導彈和地地巡航導彈;按作戰使用可分為地地戰略導彈和地地戰術導彈;按射程可分為地地洲際導彈、地地遠程導彈、地地中程導彈和地地近程導彈。攻擊的目標可以是地面點(硬)目標或地面(軟)目標,也可以是地面固定目標或地面機動目標。
在現代局部戰爭中,已多次使用"飛毛腿"等地地戰術導彈。[1]
概述
DF-11A短程戰術地地導彈地對地導彈是導彈家族的一個重要組成成員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德國使用的V-1和V-2導彈是最早問世的地地導彈。而後,性能不斷提高,種類不斷增多。按飛行彈道可分為地地彈道導彈和地地巡航導彈;按作戰使用可分為地地戰略導彈和地地戰術導彈;按射程可分為地地洲際導彈、地地遠程導彈、地地中程導彈和地地近程導彈。攻擊的目標可以是地面點(硬)目標或地面(軟)目標,也可以是地面固定目標或地面機動目標。在現代局部戰爭中,已多次使用「飛毛腿」等地地戰術導彈。
簡介
地對地導彈拼音Dì duì dì dǎodàn;地對地導彈是指從陸地發射攻擊陸地目標的導彈。它由彈頭、彈體或戰鬥部、動力組織和制導系統等組成。與導彈地面指揮控制、探測跟蹤、發射系統等結構構成地對地導彈武器系統。地對地導彈攜帶單個或多個彈頭,具有射程遠、威力大、精度高等特點,已經成為戰略核武器的主要組成部分。地對地戰術導彈攜帶核彈頭或常規彈頭,射程較進,用於打擊戰役戰術縱深內的目標,是地面部隊的重要武器。地對地導彈的發射方式有地面和地下、固定和機動、垂直和傾斜、熱發射或冷發射等區分。其最大射程遠大上萬公里,如地地洲際導彈;最小射程近至幾十米,如地面發射的反坦克導彈。
分類
地地導彈是指從陸地發射打擊陸地目標的導彈。按飛行彈道可分為地對地彈道導彈和地對地巡航導彈;按射程可分為洲際、遠程、中程、近程地地導彈;按作戰使用可分為地地戰略導彈和地對地戰術導彈。地對地戰略彈道導彈通常攜帶單個或多個核彈頭,射程遠,威力大,命中精度高,用於打擊各種戰略目標。地對地戰術導彈攜帶常規彈頭(戰鬥部)或核彈頭(核戰鬥部),尺寸小,質量輕,射程近,機動性好,可用汽車、火車、飛機、艦船運輸,陸地機動發射,用於打擊戰役戰術目標。最早的地對地導彈是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使用的V-1導彈和V-2導彈。戰後美國和前蘇聯等國在此基礎上,研製了各種地對地戰術導彈,以及中程、遠程和洲際地對地戰略導彈。地對地導彈發展迅速,種類繁多,裝備數量大。地對地戰略導彈是戰略核武器的主要組成部分,地對地戰術導彈是地面部隊的重要武器。地對地導彈有的打擊地面固定目標,有的打擊地面活動目標;有的打擊地面面(軟)目標,有的打擊地面(地下)點(硬)目標;可採用地面、地下、固定、機動、垂直、水平、傾斜及自力、外力等多種發射方式。地對地導彈與機載、艦載導彈相比,定位容易,地面上發射點的位置、發射方位和重力異常等數據都可預先精確測定,能較好地保證導彈初始瞄準的精度,但機動性和生存能力不及機載、艦載導彈。地地導彈射程有的近至幾十米,如地面發射的反坦克導彈,有的遠達上萬千米,如地對地洲際彈道導彈。從導彈發射井發射的地對地戰略彈道導彈,由於陣地固定,平時易被對方偵察發現,其生存受到威脅。20世紀70年代,開始採取抗核加固措施來提高在核戰爭條件下的生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