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始建於1936年,1999年12月由「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更名而來,主要從事中藥材、花生、蔬菜、煙草、棉花、大豆、藍莓[1]等經濟作物的種質資源創新、育種方法研究、新品種選育、栽培技術研究、植保技術研究、生物技術研究、加工技術研究、新產品開發、諮詢服務等工作。
現建有「國家棉花改良中心四川分中心」「國家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成都綜合試驗站」「國家棉花產業技術體系四川綜合試驗站」「四川省中藥材種植研究中心」「四川省農科院中藥材研究中心」「四川省農科院現代煙草研究中心」,設置有中藥材研究室、花生研究室、蔬菜豆類研究室、煙草研究室、小漿果研究室、栽培植保研究室、生物技術研究室,擁有良好的現代農業科學研究條件和設備。
先後培育出經濟作物新品種62個;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27項;發表(出版)科技論文(著作)560餘篇(部);獲科技成果獎勵69項次,其中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三等獎3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0項。
相關資訊
植保栽培
主要開展中藥材、蔬菜、花生、豆類、煙草及棉花等經濟作物的植保和栽培基礎理論與應用技術研究。重點開展病蟲害、天敵種群動態及發生機制研究,以及病蟲害的抗性鑑定評價、監測預警、生物防治與綜合治理的新理論、新技術和新方法研究,同時還開展中藥材、蔬菜的藥肥雙減技術研究。
團隊現有成員10人,包括研究員2人、副研2人、助研3人,其中博士3人、碩士2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1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1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2人。
承擔了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青年基金項目、財政部農業專項資金、植保植檢專項、省育種攻關、省青年基金、省應用基礎等多項國家、省級科研項目。
「六五」以來一直承擔省攻關棉花抗病性鑑定評價工作,近年來又建立了煙草抗黑脛病、花生抗青枯病、大豆抗花葉病毒病鑑定評價平台;研究明確了川芎、麥冬、蘆筍、白菜等經濟作物的主要病蟲發生危害規律;研究了經濟作物的綠色種苗處理技術、化肥減施增效技術;集成了經濟作物的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研製出用於防治作物土傳病害的木黴菌製劑,並開展了木霉的分子機理研究。研究成果獲國家發明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獲國家發明專利3項;研製四川省地方標準3項。
參考文獻
- ↑ 藍莓的主要價值以及花語:我只愛你 ,搜狐,2021-02-06
- ↑ 發明專利的定義,乾貨!,搜狐,2017-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