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蠅子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喜馬拉雅蠅子草 |
中文名稱 喜馬拉雅蠅子草 拼音 xǐ mǎ lā yǎ yíng zi cǎo 學名 Silene himalayensis (Rohrb.) Majumdar (1903) 界 植物界 亞界 綠色植物亞界 總門 輪藻總門 門 木賊門(有胚植物門) 亞門 木賊亞門(維管植物亞門) 綱 木蘭綱(被子植物綱) 亞綱 薔薇亞綱 超目 石竹超目 目 石竹目 分布區域 河北、湖北、陝西、四川、雲南、西藏等省區 |
喜馬拉雅蠅子草(學名:Silene himalayensis)為石竹目石竹科蠅子草屬的植物。分布於錫金以及中國大陸的雲南、陝西、湖北、河北、四川、西藏等地,生長於海拔2,000米至5,000米的地區,見於灌叢間以及高山草甸,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信息
種中文名:喜馬拉雅蠅子草
種拉丁名:Silene himalayensis (Rohrb.) Majumdar
科中文名:石竹科
科拉丁名:Caryophyllaceae
屬中文名:蠅子草屬
屬拉丁名:Silene
國內分布:河北、湖北、陝西、四川、雲南、西藏
國外分布:錫金
中國植物志:26:313[1]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20-80厘米。根粗壯。莖纖細,疏叢生或單生,直立,不分枝,被短柔毛,上部被稀疏腺毛。基生葉葉片狹倒披針形,長4-10厘米,寬4-10毫米,基部漸狹成柄狀,頂端漸尖,稀急尖,兩面被短柔毛或近無毛,邊緣具緣毛;莖生葉3-6對,葉片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基部楔形或漸狹。
總狀花序,常具3-7花;花微俯垂,花梗細,長1-5厘米,密被短柔毛和稀疏腺毛;苞片線狀披針形,草質,被毛;花萼卵狀鐘形,長約10毫米,緊貼果實,密被短柔毛和腺毛,縱脈紫色,多少分叉,脈端連合,萼齒三角形,頂端鈍,邊緣膜質,具緣毛;雌雄蕊柄長約1毫米;花瓣暗紅色,長約10毫米,不露或微露出花萼,爪楔形,無毛,耳不明顯,瓣片淺2裂,副花冠片小,鱗片狀;雄蕊內藏,花絲無毛;花柱內藏。
蒴果卵形,長8-10毫米,短於宿存萼,10齒裂。種子圓形,壓扁,褐色,連翅直徑約1.5毫米。花期6-7月,果期7-8月。
區別:在橫斷山區,本種植株的高低、葉片形狀及大小、花的數量等變化幅度常較大。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2 000-5 000米的灌叢間或高山草甸。
分布範圍
產自河北、湖北、陝西、四川、雲南、西藏等省區。錫金也有。
藥用價值
【藏藥】蘇巴:全草治高血壓,黃疸病,咽喉炎,月經過多,中耳炎;根單用止瀉《藏本草》。
醫藥 :全草、花、果實:健脾、利尿,通乳,調經,補血。
蠅子草屬介紹
描 述:Silene L. 蠅子草屬,石竹科,約500種,分布於北溫帶,地中海地區尤盛,我國有60餘種,產西南部至東北部,有些供觀賞用;有些藥用,如蠅子草S. fortunei Vis.,能發表解熱,活血散瘀。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花單生或排成聚傘花序,白色、紅色或粉紅色;萼鍾狀或圓柱狀,5裂,10至多脈;花瓣5,全緣、2裂或絲裂,有狹柄,基部常有鱗片2個;雄蕊10;子房基部為不完全的3-5室,花柱3,稀5,有胚珠多顆;莢果頂部3或6齒裂;種子腎形,具小疣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