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啞 |
啞:yǎ ㄧㄚˇ,yā ㄧㄚˉ。偏旁"亞"簡化為"亞"。依據古人書法省筆簡化 。《說文解字》:"啞,笑也。從口,亞聲。"。縮首局背而爽惡是亞之範式。口,亞兩範式疊加。口出聲然音形變惡不能辨識是啞之範式。
啞:yǎ ㄧㄚˇ。
本義:不能說話。如:聾啞、啞巴、啞子吃黃連。
衍義:引申指"嗓子乾澀發音困難或不清楚"。如:沙啞、嘶啞。
衍義:引申指"無聲的"。如:啞劇、啞鈴(一種鐵製的運動器械) 。
衍義:引申指"因發生故障,炮彈、子彈打不響"。如:啞炮。
衍義:引申指"笑聲(舊讀yǎ ㄧㄚˇ)"。如:啞然失笑(不自禁地笑出聲來)。
衍義:又用作姓 。
啞:yā ㄧㄚˉ。
衍義:用作"咿啞"。見"咿"。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啞
外文名稱; mute;dumb;hoarse
拼音; yǎ ,yā 。
注音; ㄧㄚˇ,ㄧㄚˉ。
部首; 口
總筆畫; 9
部外筆畫; 6
四角碼; 61012
五筆; kgog
鄭碼; jak
統一碼; 54D1
倉頡; rmtc
筆順; 251122431
字形源流; 統一規範簡化為"啞"。
詳細釋義; 啞:yā ㄧㄚˉ。
(1) (形聲。從口,亞聲。本義:笑聲)
(2) 同本義 [laugh]
啞,笑也。--《說文》
笑言啞啞。--《易·震》
(3) 烏鴉之類的叫聲 [sound by craw]
烏之啞啞,鵲之唶唶。--《淮南子》
(4) 嬰兒學說話的聲音 [ba bble]
啞,啞嘔,小兒學言。--《集韻》
(5)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呀" [oh]
我爺啞!好大蚊子!一口就叮了一個大疙疸!--《西遊記》
(6) 啞 yā語氣
(7) 相當於"呀"
你放心,莫哭,我去啞!--《西遊記》
(8) 另見 yǎ
啞:yǎ ㄧㄚˇ。
(1) 由於生理缺陷或疾病而失去言語功能 [mute;dumb]
吞炭為啞。--《史記·刺客傳》
(2) 又如:聾啞(又聾又啞);啞子做夢(比喻有話或苦衷說不出);啞羊(佛教語。喻指至愚不知解悟之人)。又指不說話 [keep silent]。如:啞密之事(機密事);啞坐(默坐);啞言(靜默無聲);啞忍(沉默忍耐);啞揖(相揖而不作聲);啞談(只以手勢和表情傳情達意);啞聲(無聲)
(3) 聲音低沉 [hoarse]。如:啞板(舊時一種質量差的銀元);啞颯颯(聲音沙啞);啞沙沙(沙啞。聲音低沉而不圓潤);啞咽(啼聲嘶啞)
(4) 顏色黯淡 [dull]。如:啞白
(5) 另見 yā
常見詞組; 啞巴
yǎbɑ
(1)[mute;dumb person]
(2)不能說話者
(3)不說話的人
你怎麼不說話,啞巴啦!
啞巴虧
yǎbɑkuī
[grevance one is forced to keep himself] 吃了虧不便說或不願說
啞場
yǎchǎng
[awkward silence] 冷場。謂出現無人發言的局面
啞號兒
yǎhàor
[countersign] [方]∶暗號
讓我們做個啞號兒,以此互相聯絡
啞火
yǎhuǒ
(1)[dumb shell/bullet]∶火藥引爆後不爆炸或炮彈、子彈等打不動
(2)[keep silent]∶比喻該說話時不說話
那麼愛說話的人,今天怎麼啞火了
啞跡
yǎjì
(1)[puzzling remark]∶隱晦的話
(2)[riddle]∶比喻難以猜透的問題
啞劇
yǎjù
[pantomime;mummery;dumb show] 不用對話或歌唱而只以動作和表情表達劇情的戲劇
啞口無言
yǎkǒu-wúyán
[be left without an argument;be rendered speechless ] 把某人駁斥或說得無言可對
他們被人們說得啞口無言
啞鈴
yǎlíng
[dumbbell] 短柄[木或金屬]的兩端各有一個同樣大小的圓球的器械,常是用一對做體操活動,鍛煉身體
啞謎
yǎmí
[enigma;riddle;puzzling remark] 隱晦難解的話,比喻難以揣測、猜透的問題或事物
啞炮
yǎpào
[dumb shell] 見"瞎炮"
啞然
yǎrán
[silence reighs] 形容沉靜不語
啞然無聲
啞然
yǎrán
[be unable to stifle a laugh] ("啞"舊讀è) 形容笑聲
啞然失笑
yǎrán-shīxiào
[be unable to stifle a laugh;can't help laughing] 啞然:笑聲。失笑:不由自主地發笑。忍不住笑出聲來
王子安方寸之中,頃刻萬緒,想鬼狐竊笑已久,故乘其醉而玩弄之,床頭人醒,寧不啞然失笑哉。――《聊齋志異·王子安》
啞人
yǎrén
[alalus] 假設的一種缺乏言語能力的低等人類
啞笑
yǎxiào
[silent laughing] 微弱的笑聲
啞語
yǎyǔ
[sign language] 聾啞人的手語
打啞語
啞子
yǎzi
[dumb person;mute] 啞巴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烏格切《集韻》乙格切《韻會》《正韻》乙革切,$音隬。《說文》笑也。《易·震卦》笑言啞啞。《疏》啞啞,笑語之聲也。《揚子·法言》或人啞爾笑曰:須以發策決科。《集韻》或作䛩。
又《集韻》乙卻切,音約。義同。
又《集韻》《類篇》$遏鄂切,音惡。義同。《易林》鳧雁啞啞,以水為宅,雌雄相和,心志娛樂。宅,達各切。
又《廣韻》烏下切《集韻》《正韻》倚下切《韻會》幺下切,$雅上聲。《玉篇》不言也。《集韻》瘖也。《戰國策》豫讓吞炭為啞,變其音。《廣韻》同瘂亘。
又《集韻》《正韻》於加切《韻會》幺加切,$音鴉。《集韻》啞嘔,小兒學言。
又《淮南子·原道訓》烏之啞啞。《前漢·王吉射烏辭》烏烏啞啞。
又《集韻》衣駕切,音亞。聲也。《韓非子·難一篇》師曠曰:啞,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又《集韻》一曰鳥聲。瘖字原從疒從奢。
方言集匯
◎ 粵語:aa1 aa2
◎ 潮州話:ê2 , ê1
◎ 英語:mute;dumb;hoarse
聾啞
受某些生理缺陷或疾病的影響而不能說話。常和聾聯繫在一起,稱為聾啞。聾者之所以不能說話,是因為不能接受外界的語言信號,因而,在學語期前患病則無法仿效及學習說話,在學語期後不久患病,則很快會把剛學會的發音及單詞字音忘掉。這類患者不一定一點殘餘聽力都不剩,但是,凡語言緊要聽力區的聽力完全損失者,即不能接受一般人類語言頻率的聲響刺激,都可能發展為啞。少數幼兒的聽力正常或稍低,能接受語言聲音信號但不能說話,稱為單純性啞。這是因為患兒的語言中樞或傳導徑路有病變。
治啞必須先治聾(見耳聾)。聽力未恢復者則需進行聽覺-語言訓練。凡是語言聽力區聽力損失小於80分貝時,即有可利用的價值。可借電器裝置幫助。提高患兒對各種日常語言聲音的辨別及理解能力,並結合讀唇進行交談,以提高其社會交流能力。
在聾啞學校中常用多感覺法進行教學,即充分利用其殘存聽力,結合學習手語、手勢、漢語拼音及文字等進行訓練。在低年級教學中,先教啞童學會手語。然後結合課本,使其掌握漢字。在教學中常用兩種方法:①單手語法。用單手按漢字拼音法進行拼字。②雙手語法。用一手表示漢字拼音的韻母,另一手則表示聲母,兩手同時發出拼音符號,構成漢字拼音。這種方法可加快拼音的速度。另一種用手來進行思想交流的方法是手勢。手勢的內涵包括日常生活的習俗內容,如用手指捋自己下巴的鬍子,表示"爸"。用手勢進行思想交流的優點是速度快。手勢是約定俗成,相互都能理解。必要時用手語法進行拼音。所以,社會上的啞人均愛用手勢及手語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思想交流。
可現語言裝置能把語言和語句速度變化以曲線顯示出來,聾者按曲線所表現的速度變化進行摹仿;利用小型計算機說話訓練系統可以從圖像中提出元音的圖像形狀加以顯示以利摹仿,所以用不同的彩色圖像來顯示語音和語句的韻律,啞人可以按照圖像所表示的情況進行訓練。也可用微機可現語言訓練系統提出語言信號的聲母、韻母、四聲、發聲器官動作的圖形面積及其強度等成分,然後按不同要求,采其中的某些參量以圖形、彩色和聲變的形式顯示在屏幕上,以便啞者綜合上述參量,改進自己的發音方法。
防啞的根本在於防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