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益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特级教师,任教于南京市琅琊路小学,著有《做个书生教师》《回到话语之乡》《儿童的阅读与为了儿童的阅读》《周益民讲语文》《步入诗意的丛林》等。
文章丨周益民
编辑丨邹雪平
图片丨花瓣网
作为有效推进儿童阅读的一种新兴组织形态,班级读书会正日益走入课堂,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并得到广大教师与学生的认可。较之课内阅读课,班级读书会在具体操作上有什么策略?我们结合自身的实践思考,谈一点体会。
主题的选定
读书会的讨论话题很多时候不止一个,即便是唯一的话题,也需要带领者心中具备明确的讨论方向。
一般情况下,带领人应该组织各个成员围绕着商定的话题,在参与成员的无意识中逼近乃至达成预设目标。这个预设目标就是本处所指的“主题”。它不同于一般所讲的思想主题,更多的是作品传递的一种精神追求、感情高地。
“主题”首先应该来自作品。每一部作品均在传情达意,其最主要、最基本或最适合目前实际的旨意是什么?纽伯瑞奖获奖小说《一百条裙子》里有“漠视与尊重”,有“心愿与追寻”,有“伤害与忏悔”,有“善良与大气”……任意一项都可以成为我们讨论的“主题”。
“主题”还应该来自阅读者的情况分析。面对特定的“此文本”,作为读者与读书会主体的孩子,他们的兴趣指向、困惑所在、当下需求等,也是讨论交流的“主题”可能。因此,“主题”建立在文本与儿童纵横坐标的交叉处,其最佳位置应该是儿童的最近阅读发展区,经过思索与体验的爬坡,取得豁然之感,收获阅读愉悦。
《一百条裙子》文本主旨丰富,班级读书会的常数时间内若作散点交流,势必点多力薄,难有进展。从学生角度考察,贫苦女孩旺达的生活际遇为学生所同情,而其人生态度则应为众人所拥有。
基于这样的分析,我将读书会的“主题”视点置于旺达“美丽的梦想、用心的追寻”这一人生态度层面。这样的定位学生在自由阅读中其实已然有所领会,如何通过读书会的交流在可能的空间提升领悟,获得前期阅读的超越,感受到交流的乐趣?我从人与自我关系构建的角度出发,决定聚焦“别处的生活”这一“主题”。它生长在“美丽的梦想、用心的追寻”这一具体表象之上,属于“熟悉的陌生”,位于学生的最近阅读发展区。
逻辑关系的建构
主题需要通过话题才能抵达。话题是“主题”的分解。围绕主题,话题群应该呈现严谨的阶梯式的逻辑关系,每一个话题的完成都应该成为抵达“主题”的一次逼近与积累。
话题群之间的关系,应该表现为从具体到抽象、从已知到未知、从浅显到深入,后一个话题成为前一个话题延伸、深化的自然,形成链状或梯状结构。
试分析《一百条裙子》话题群的构成动机:
(1)你们觉得这个“裙子”的故事更适合谁阅读,是男孩还是女孩?(不少读者将本书列为女生读物)——故意设置悬念,为逼近“主题”蓄势。
(2)在十三班的同学中,你认为最贫困的是谁?最孤独的是谁?最被忽视的是谁?(无疑都是旺达)——强化旺达的贫穷与冷遇,也就是强化旺达“现实生活”的不幸,与下面“别处的生活”遥相呼应。
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女孩却给了我们很多的意外,旺达的哪些表现是你没有想到的?(突显美丽的梦,用心的追寻)逆前半个话题而行之,检索整理旺达别于一般现实的变现,实现勾勒铺陈其“别处的生活”。
(3)你们现在了解旺达了吗?我想问:旺达,你快乐吗?(旺达曾经不快乐,不是因为贫穷,而是因为没有朋友,大家都“看不见”她----这就是她的“现实生活”。但是她还有另一种生活:她有美丽的梦想,更有用心的追寻,这是一种“别处的生活”。“别处的生活”会改变一个人“现实的生活”)——突现矛盾,激烈冲突,从旺达身上感受“别处的生活”与“现实的生活”之关系。
(4)你们还认为这只是一个合适女孩阅读的故事吗?(每个人都应该追寻“别处的生活”,真正优秀的作品都是“中性”的)——回应起始,抵达“主题”,同时从一个角度揭示出作品的意义。
这组话题群始终围绕主题“别处的生活”设计展开,或为着引出疑问,或为着提取表象,或为着强化对比,或为着达成认识,彼此间存在着必然的内部关联,逐渐由表及里,拾级而上,终至“主题”,成就高峰体验,在“情趣阅读”与“互动阅读”的拥伴下实现“深度阅读”。
表达形式的优化
班级读书会的话题除了应该具备明确的指向性外,其表达形式也对交流效果具有相当大的作用。
话题的语言表述除了要求简介、明白外,还要讲究趣味与艺术。譬如避碎就整的“大话题”,绕道迂回、问在此而意在彼的“曲话题”,寓庄于谐、寓问于趣的“谐话题”,欲擒故纵的“逆话题”等,有利于调度参与者的兴致,使讨论容易引起回应,引发深度思考,活跃读书会气氛,形成良好的读书环境。
比如,有个班级的《哈利·波特》讨论会,就设计了这么一个有趣的话题:哈利·波特在魔法学校的生活,和咱们的学校生活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同学们纷纷从课程、活动、考试、校舍、师生等各个方面思考讨论,非常热烈。
我们台湾的童书作家王淑芬女士设计的《西游记》讨论话题也很有趣味性,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思维挑战性:
(1)故事中,你最难忘的情节是哪一个?
(2)你认为自己最像那个主角
(3)书中出现的群魔中,你认为最难搞定的是哪一个?
(4)你觉得最后取经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5)哈利·波特和孙悟空,你更喜欢谁?
(6)你认为作者安排孙悟空必须听命唐僧的用意是什么?
(7)如果你是孙悟空,你要如何不让紧箍咒控制你?
尊重学生的话题选择
上面的话题设计,似乎更多着眼于带领人的角度,一本书阅读讨论的主题是学生,因此,我们需要努力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了解他们阅读时的兴趣点、疑惑点、动情点,到他们中征集话题,这样将更有针对性,也更能激起他们参与的热情。
这样的话题选择,既可以是讨论前的话题征集、筛选,也可以是讨论过程现场的生成。譬如,我们在讨论交流安徒生的《海的女儿》时,原本设想是体会作品传递的悲剧美,但现场交流时,学生就“小美人鱼的牺牲是否值得”表现出认识上的分歧。我即因势利导,放弃原先的设想,以“如果你是小美人鱼的好朋友,对于她的决定,你是劝阻还是鼓励”为话题,组织了一场辩论。
(1)小美人鱼,我们支持你的决定。当你真正喜欢这个人时,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爱他。爱一个人,就要全心付出,哪怕付出生命。我明白你想的,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哪怕是只能活一天也是幸福的。
(2)小美人鱼,你一定是被爱情冲昏了头脑。如果王子不选你,你就会变成大海上的泡沫。这样做等于游戏人生,生命只有一次,爱情却不止一次。如果连命都没有了,还会有什么呢?
(3)小美人鱼,你辜负了父母对你的养育之恩。你如果和万字结婚,至少得先跟父母讲一声吧,你不要用生命来赌,不成功,就会失去所有,辜负家人对你的期望。
(4)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小美人鱼的梦想是得到一个不灭的灵魂。你为了梦想失去了性命,但是,你用善良的行为创造了一个永不磨灭的灵魂。
需要说明的是,读书会过程中的话题群并非一个话题接一个话题的单纯讨论交流,与话题推进穿插进行的还应有诵读、默看、表演、想象、描述等多样的活动,有时甚或就是话题展开的重要策略手段。
包容的品性在读书会中同样重要。除却很少数的人生价值观问题,在儿童的文学阅读过程中,且慢就“对”与“错”的认识下结论,要让每个成员都有发表属于“我”认识机会。“我虽然不同意你的观点,但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不要制造组织内的权威,不盲目附和、重复,更多的应该是“头脑风暴”。
在宽松、民主、自由的空间,个体的才情得以迸发彰显,新思奇想得以生长,成员间也才会真正实现具备力度的思想碰撞。这种在丰富多彩中达成和谐的“和而不同”的宽容和共享应该成为班级读书会的股友文化。
聆听与包容的良好品性怎么获得孩子的认同呢?台湾的林美琴老师认为,这是引导孩子讨论的必要准备,孩子只有了解了讨论的意义和方法,才能发挥讨论的功能。
除了通过游戏等方式帮助孩子体验讨论的意义外,她还主张带领人和孩子进行商议,用具体的文字订立讨论公约,贴在讨论场所,提醒孩子注意讨论的礼貌。我以为这些都是很具体实用的经验,值得借鉴。
讨论的约定
(1)要用于表达自己的向想法,也要仔细聆听别人的意见
(2)眼睛要看着说话的人,表示你在注意听他说话
(3)别人话没有说完之前不要急着插嘴
(4)不同的看法表示我们有成长的机会,针对讨论的观点分享看法,不可批评别人
(5)与所有参加者进行讨论,不要和几位参加的人私下交流
(6)要协助和配合带领人的带领
(7)讨论后要谢谢大家的参与和提供宝贵的意见。
余味无穷的延伸
围绕一本书的热烈讨论终于结束了,不过,你肯定忍不住回味那一个个令人心动的场景。是呵,孩子们的七嘴八舌甚至唇枪舌战,让你享受到了别样的快乐与满足。你幸福地笑了,在心里轻轻地对自己说,好了,一段阅读之旅可以画个圆满的句号了。
且慢!
在班级读书会的组织运作中,一部作品讨论交流的结束并不是活动的终止符,相反,我们认为,这个时候学生由于观点的碰撞、心得的交流、情感的波动而获得了新认识的生长可能。教师应该把握这一时机,顺势将阅读活动进一步引向更为广阔的时空,让阅读呈现推波助澜、后浪赶前浪的理想态势——这便是班级读书会的“延伸活动”,
既然叫“延伸活动”,自然同重在激趣的“荐读”、旨在分享提升的“讨论”不同,行为方式带有更多阅读个体的私人化、个性化特质。
延伸活动的设计看起来随意,其实需要很用心。不同于话题讨论的是,延伸活动并不需要完全扣住作品的主旨,它的触发点有时可能仅是作品的一个细节、一个局部,甚而一处闲笔,具体设计时,主要着眼这样几方面:
1.强调趣味。“阅读是一种游戏”,这种追求在这一领域得到了最为充分的体现。活动设计力求体现无压迫性,力争最大程度激活学生内在的探究欲、表现欲,使得活动的过程成为快乐的享受。
2.强调整合。诸类延伸活动划分存在很大的交叉,艺术延伸中有“肢体”,生活延伸中有“生活”,等等。延伸活动其实是基于作品的文学阅读的多领域综合体验活动。《一百条裙子》的延伸活动“设计自己想象中的裙子并配上设计说明”,就包含了多个领域智能的唤起与培养。
3.强调自主。延伸活动不应作为统一要求强加给学生,而沦为学生新的“作业”。同时,一部作品的延伸活动应该尽量做多维度设计,以供不同学生的选择。更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创意、设计,“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很有意思的延伸。
台湾王淑芬女士设计的《西游记》阅读延伸活动,在这些方面就做了很有益的尝试,引录如下:
(1)全家共制作一本《西游记》绘本
(2)帮四位主角写一份自传
(3)帮四位主角想想,他们做适合从事什么职业
(4)画一张现代版的《21世纪西游记》,设计一些新颖的设备给四位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