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吴贻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吴贻谷(1922~)男,江苏省东台市人。中医药文献学家,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956年被选入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在数十年中医药文献研究工作中,主编了《中药大辞典》等一系列具有权威性的中医药著作,影响深远,是首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 人物名 吴贻谷 主要成就 编写完成《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等 代表作品 《中医学概论》、《中药学概论》、《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等 擅 长 中药文献研究 出生日期 1922年 出生地 江苏省东台市 目录 1 主要经历 2 著作 3 学术内容 ▪ 重视中医药学继承,强调文献理论总结 4 人物评价 主要经历 吴贻谷先生出身于中医世家,祖父、伯父、父亲均为当地名医。吴贻谷少时在其先人的熏陶下成长,6岁时进私塾读书,14岁时(1936年)奉父命拜伯父吴越人为师,在从师的8年中,他自觉勤奋学习,从伯父吴越人学习中医内科4年,卒业后襄诊4年。1944年其伯父逝世后乃独立开业,至1950年与同道组成联合诊所,任中医师。1951年6月至1955年参加东台县卫生院工作,担任文书兼卫生统计工作。 1955年被选入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医科班在职进修,第二年以优等生毕业留校,任《内经》教研组副组长,先后承担校内师资进修、朝鲜进修生及南京市中医进修、徐州市中医进修及西医学习中医的《内经》课教学任务。1958年学校扩建为南京中医学院后,调至研究科,负责本校系列教材出版前的审修,并任学院科学研究委员会常委、秘书,《中医学概论》编写组组长。1961年起任《中药大辞典》编写组组长。1981年至1985年任南京中医学院中医药文献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1986年起任南京中医学院中医药文献研究所研究员。 曾兼任国家科委中医专业组组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传统医学卷》编委会委员,《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编委会委员,《中医大辞典》编委会委员,《中华本草》编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年鉴》编委会委员、顾问,《江苏中医杂志》编委会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1991年改称中国中医药学会)中药学会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著作 主编教材及工具书:《中医学概论》、《中药学概论》、《中医学概要》、《中药大辞典》、《简明中医辞典•中药分支学科》、《中医大辞典•中药分册》、《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药分卷》、《中国大百科全书•传统医学卷•方剂分支学科》、《中华本草(精选本)》,总审定:《中华本草》。 学术内容 重视中医药学继承,强调文献理论总结 吴贻谷认为中医药学面临继承和发展两大课题,二者虽应同时并进,不可偏废,但在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继承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其原因有二:一是发展必须以继承为基础,没有良好的继承,就谈不上发展;二是20世纪60到70年代中医药学曾出现人才断层现象。吴贻谷先生多年从事中医药文献研究,深深体会到文献研究是继承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又是一项艰巨的工程。文献研究的范畴很广,研究的方式方法也多种多样,其最终目的则是发扬与发展。在研究工作中,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不可忽视,在文献研究中更要善于理论的总结。在编写《中医学概论》时,他强调要从理论角度系统地总结整理中医学术,在编写中药工具书时,则要求从理论上阐明某药为什么能治疗某病,力求讲清其作用机理。他指出,在文献研究中温故知新是重要的,温故知新有双重含义,第一是既温故,又知新,也就是既反复研究古代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又学习掌握现代的科学知识与方法,二者并重;第二是温故而知新,即通过研究旧有文献而有新的发现,包括新理解、新体会,使过去模糊的认识得到澄清,作出新的解释。 人物评价 吴贻谷不仅学术成就斐然,人品也广受赞誉。为人谦和、不争名、不争利、不贪功、只是踏踏实实地做学问,是吴贻谷身边的人对他的一致评价。他有许多头衔,是10余个国家级、省部级编委会、学会、专业组的成员,并是南京中医药大学首位入选《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的研究员,也是该校首批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