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渊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吴渊 | |
---|---|
原文名 | Yuan Wu |
出生 |
中国 | 1190年1月1日(生卒月日不详)
逝世 | 1190年1月1日 | (-67岁)
国籍 | 中国(南宋) |
别名 | 字道父,号退庵 |
职业 | 词人 |
吴渊,吴渊(1190年-1257年),字道父,号退庵。吴柔胜第三子,南宋名臣吴潜之兄,江宁溧水人,祖籍宣州宁国。生于宋光宗绍熙初,卒于理宗宝祐五年,年六十八岁。嘉定七年(1214年)中进士,调建德主簿。丞相史弥远在馆中留他,将授以开化尉,他谢道:“甫得一官,何敢躁进。”弥远就不再强他。累官兵部尚书,进端明殿学士,江东安抚使、拜资政殿大学士,封金陵侯(后晋为公爵),徙知福州、福建安抚使,予祠。又力战有功。拜参知政事,未几,卒。吴渊著有《退庵集》、《退庵词》、奏议及易解,《宋史》有其本传。
人物生平
吴渊,柔胜子,潜兄。宋宁宗嘉定七年(1214年)进士。历知州县,理宗绍定三年(1230年)入为秘书丞(《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出知江州,历江淮荆浙福建广南都大提点坑冶,知镇江府兼淮东总领。嘉熙二年(1238年),知太平州兼江东转运使,改知隆兴府、江西安抚使兼转运副使,罢领祠禄。起为江西安抚使兼知江州,寻为沿江制置副使,兼知平江府、浙西提点刑狱,知太平州。进沿江制置使、江东安抚使兼知建康府。徙知福州、福建安抚使,丐祠。后起为荆湖制置大使,知江陵府兼夔路策应大使。宝祐五年,拜参知政事,寻卒,年六十八。有《退庵文集》,已佚。今存《退庵遗集》一卷。《宋史》卷四一六有传。 吴渊诗,以清顾氏读画斋《南宋群贤小集》本为底本,校以《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本(简称名贤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主要成就
吴渊初任建德县簿,丞相史弥远与他长谈一日,发现他很有才干,十分高兴,欲任命他为开化县尉,吴渊以“甫(刚开始)得一官,何敢躁进?”为由婉言谢绝,史弥远称他为“国器也”。吴渊为官公道正派,清正廉明。任建德县簿时,“江东九郡之冤,讼于诸使者,皆乞送渊”。为老百姓伸张正义,洗清冤曲,深得百姓拥戴。后任提点浙西刑狱时,衢州、严州盗贼四起,吴渊调遣将士,“歼其渠魁,散其支党”,平息了盗贼,为朝廷立下了功劳,升为朝官,先任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兼左司,后任右文殿修撰、枢密副都承旨兼右司兼检正。时值朝廷准备进兵中原,丞相郑清之拟采取“据关守河”的策略,吴渊竭力反对,曰“国家力决不能取,纵取之决不能守”,郑清之很不高兴。不久,中原战事发展果然不出吴渊所料,郑清之写信向吴渊引咎并致谢。此后,吴渊先后担任工部、兵部、户部侍郎,镇江知府兼总领,太平知州兼江东转运使,隆兴知府,江西安抚使兼转运副使,宝章阁直学士,华文阁直学士,兵部尚书,工部尚书等职。他尽职尽责,体恤百姓,关心朝政,先是“力陈九事”,后来又提出了兴利除害二十五事,得到了朝廷的赞许。 吴渊在几处任所连逢大灾,他全力慰抚赈济。任太平(今当涂)知州时,两淮流民涌入太平境内者达40余万人,他将流民编成“什伍”(古代户籍编制,十家为什,五家为伍)予以赈济,令当地土著人不要侵犯,使流民得以安定,当时临近的其它州县经常发生流民放火抢劫事件,唯独太平州境内安然无恙。任隆庆知府、镇江知府和平江知府时,均遇大灾,吴渊力行荒政,数次赈灾,使187万余灾民得以存活。 吴渊的军事才能也得到朝廷的赏试。端平元年(1234年),南宋会合蒙古灭金后,蒙古军即向南宋连续用兵。吴渊创办团练,建司空山、燕家山、金刚台三大寨及嵯峨山、鹰山、什子山等二十二小寨,组织丁壮为伍,各寨队伍相接应,使之星罗棋布,脉络贯通,无战则耕,有警则御。湖南峒人暴乱,吴渊受命平定,生擒魁首。宝祐三年(1255年)三月,吴渊任江陵知府兼夔路策应大使、京湖屯田大使时,调兵二万增援四川,又力战白河、沮河、玉泉一带,败蒙将汪惟立。 吴渊的孝行也为世人所敬佩。五岁丧母,“哭泣哀慕如成人”。宋嘉定十七年(1224年),父亲吴柔胜去世,按照当时的规定,吴渊在家守丧三年,保留官职,但不理朝事。在守丧期间,朝廷下诏书命他复职,他坚决不同意,并上书朝廷曰:“人道莫大于事亲,事亲莫大于送死,苟冒哀求荣,则平生大节已扫地矣,他日何以事君?”意思是说,人的道德以孝敬父母为最大,而孝敬父母又以为父母养老送终为最大,如果我不顾失去父亲的哀痛去追求荣华富贵,我就失去了人生的大节,今后如何做人做事?又如何为朝廷效力,为皇上尽忠?最后朝廷答应了他的要求,直到守丧期满才去复职。 吴渊的功德得到了朝廷的褒奖,朝廷授其资政殿大学士,封金陵侯,宋理宗赵昀赐“锦绣堂”、“忠勤楼”大字,又进爵为公。宝祐五年(1257年)正月,吴渊以功拜参知政事,身列宰执,仅七天即卒于自荆湖回京途中,追赠“少师”,谥号庄敏。史记吴渊“有材略,迄济事功,所至兴学养士,政尚严厉”,诗词文论都有成就,著有《退庵文集》、《易解》、《庄敏奏议》30卷等,《词综》收其词多首。
宋史文载
吴渊,字道父,秘阁修撰柔胜之第三子也。幼端重寡言,苦志力学。五岁丧母,哭泣哀慕如成人。嘉定七年举进士,调建德县主簿,丞相史弥远馆留之,语竟日,大悦,谓渊曰:“君,国器也,今开化新置尉,即日可上,欲以此处君。”渊对曰:“甫得一官,何敢躁进,况家有严君,所当禀命。”弥远为之改容,不复强。至官,就辟令。江东九郡之冤,讼于诸使者,皆乞送渊。改差浙东制置使司干办公事。 丁父忧,诏以前职起复,力辞,弗许,再辞,且贻书政府曰:“人道莫大于事亲,事亲莫大于送死,苟冒哀求荣,则平生大节已扫地矣,他日何以事君?”时丞相史嵩之方起复,或曰:“得无碍时宰乎?”渊弗顾,诏从之。服除,差浙东提举茶盐司干办公事,寻改镇江府节制司、沿江制置使司干办公事。皆不就。知武陵县,改扬子县兼淮东转运司干办公事,添差通判真州。入为将作监丞,迁枢密院编修官兼刑部郎官,再迁秘书丞仍兼刑部郎官。以直焕章阁知平江府兼节制许浦水军,提点浙西刑狱。 会衢、严盗起,警报至,调遣将士招捕之,歼其渠魁,散其支党,以功为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兼左司。进右文殿修撰、枢密副都承旨兼右司兼检正。适政府欲用兵中原、以据关守河为说,渊力陈其不可,大要谓“国家力决不能取,纵取之决不能守”,丞相郑清之不乐而罢。出知江州,改江、淮、荆、浙、福建、广南都大提点坑冶,都司袁商令御史王定劾渊,罢。侍御史洪咨夔不直之,劾定左迁。未几,边事果如渊言,清之致书引咎巽谢。差知镇江府,定防江军之扰,兼淮弄清总领,以功迁太府少卿,复以总领兼知镇江,加集英殿修撰、知镇江兼总领。进权工部侍郎,职任如旧。权兵部侍郎,权户部侍郎,再为总领兼知镇江。 时渊造阙下入对,历陈九事,甫下殿,御史唐璘击之,璘盖渊所荐者也。遂仍前职,提举太平兴国宫。久之,加宝章阁待制,再起知镇江兼总领。未几,以户部侍郎兼知镇江府,召赴行在。以宝章阁直学士知太平州,寻兼江东转运使。 时两淮民流徙入境者四十余万,渊亟加慰抚而赒济之,使之什伍,令土著人无相犯。旁郡流民焚劫无虚日,独太平境内肃然无敢哗者。以功加华文阁直学士、沿海制置使、知庆元府,不赴;以工部尚书、沿海制置副使知江州,亦不赴。升华文阁学士、知隆兴府、江西安抚使兼转运副使。会岁大侵,讲行荒政,全活者七十八万九千余人。徙知潭州、湖南安抚使,不赴,加敷文阁学士,仍知隆兴府,安抚、转运副使如故。改知镇江府兼都大提举浙西沿海诸州军、许浦、澉浦等处兵船,岁亦大侵,因渊全活者六十五万八千余人。右正言三疏劾渊,夺职。寻复职,提举太平兴国宫。未几,改鸿庆宫。 丁母忧,服除,进龙图阁学士、江西安抚使兼知江州,寻为沿江制置副使兼提举南康军兵甲公事、节制蕲黄州、安庆府屯田使。湖南峒寇蔓入江右之境,破数县,袁、洪大震,渊命将调兵,生禽其渠魁,乱遂平。迁兵部尚书、知平江府兼浙西两淮发运使。寻兼知平江府,岁亦大侵,因渊全活者四十二万三千五百余人。兼浙西提点刑狱、知太平州兼提领两淮茶盐所,以功进端明殿学士、沿江制置使、江东安抚使兼知建康府、兼行宫留守、节制和州无为军安庆府兼三郡屯田使。 朝廷付渊以光、丰、蕲、黄之事,凡创司空山燕家山金刚台三大砦、嵯峨山膺山什子山等二十二小砦,团丁壮置军,分立队伍,星联棋布,脉络贯通,无事则耕,有警则御。诏以渊兴利除害所列二十有五事,究心军民,拜资政殿大学士,职任如旧,与执政恩例,封金陵侯,复赐“锦绣堂”、“忠勤楼”大字。进爵为公,徙知福州、福建安抚使。改知平江府兼发运使。 御史刘元龙劾渊,帝寝其奏,改知宁国府。累具辞免,且丐祠,以本官提举洞霄宫。起知潭州、湖南安抚使,不赴。改知太平兼提领江、淮茶盐所,转荆湖制置大使、知江陵府兼夔路策应大使,兼京湖屯田大使,带行京湖安抚制置大使。拜观文殿学士,职任如旧,兼总领湖广江西京西财赋、湖北京西军马钱粮。渊调兵二万往援川蜀,其后力战于白河、沮河、玉泉。宝祐五年正月朔,以功拜参知政事。越七日,卒,赠少师,赙银绢以五百计。 渊有材略,迄济事功,所至兴学养士,然政尚严酷,好兴罗织之狱,籍入豪横,故时有“蜈蚣”之谣。其弟潜亦数谏止之。所著《易解》及《退庵文集》、奏议。
作品选摘
念奴娇·我来牛渚 我来牛渚,聊登眺、客里襟怀如豁。谁著危亭当此处,占断古今愁绝。江势鲸奔,山形虎踞,天险非人设。向来舟舰,曾扫百万胡羯。 追念照水然犀,男儿当似此,英雄豪杰。岁月匆匆留不住,鬓已星星堪镊。云暗江天,烟昏淮地,是断魂时节。栏干捶碎,酒狂忠愤俱发。 水调歌头·太白已仙去 太白已仙去,诗骨此山藏。胸中锦绣如屋,都乞与东皇。碎翦杏花千树,浓抹胭脂万点,妖艳断人肠。晓露沐春色,晴日涨风光。 孤村路,逢休暇,共徜徉。酒旗斜处,□□一簇几红妆。暂息江头烽火,无奈鬓边霜雪,聊复放疏狂。倚俟玉壶竭,未肯宝鞭扬。 沁园春·寿弟相国 喜我新归,逢戎初度,关情更深。正昼掩柴扉,□寻隐遁,□舒槐府,戎正经纶。白石清泉,紫枢黄阁,□□□□□□□。□□□,□弟为宰相,兄作闲人。 南园借我登临。都不怕近前丞相瞋。但曳履扶筇,堪怜独步,携壶载酒,每叹孤斟。七帙开颜,六旬屈指,风雨对床频上心。殷勤祝,道何时回首,及早抽身。 沁园春·梅 十月江南,一番春信,怕凭玉栏。正地连边塞,角声三弄,人思乡国,愁绪千般。草草村墟,疏疏篱落,犹记花间曾卓庵。茶瓯罢,问几回吟绕,冷淡相看。 堪怜。影落溪南。又月午无人更漏三。虽虚林幽壑,数枝偏瘦,已存鼎鼐,一点微酸。松竹交盟,雪霜心事,断是平生不肯寒。林逋在,倩诗人此去,为语湖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