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吴伯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吴伯宗

[图片网址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吴伯宗(1334-1384)名佑,以字行于世,明初金溪新田(今属江西省东乡县红光垦殖场新田分场)人。 [1]

天文学家。官至武英殿大学士。 [2]

曾祖吴可,宋登仕郎,漕贡进士(举人),其兄弟吴名扬,参与文天祥勤王军,入幕府;祖父吴泰运;父吴仪,字明善,元乡贡进士(举人),时称"东吴先生"。 [3]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天文学家

出生日期----1334年

出生地点----金溪

去世时间----1384年

国 籍 ----中国元末明初

职 业 ----官至武英殿大学士

主要成就----翻译《回回历》

代表作品----《荣进集》

人物生平

洪武四年,吴伯宗廷试第一。时开科之始,帝亲制策问。得伯宗甚喜,赐冠带袍笏,授礼部员外郎,与修《大明日历》。

胡惟庸用事,欲人附己,伯宗不为屈。惟庸衔之,坐事谪居凤阳。上书论时政,因言惟庸专恣不法,不宜独任,久之必为国患。

辞甚恺切。帝得奏,召还,赐衣钞。奉使安南,称旨。除国子助教,命进讲东宫。

首陈正心诚意之说。改翰林典籍。帝制十题命赋,援笔立就,词旨雅洁。赐织金锦衣。除太常司丞,辞。改国子司业,又辞。

忤旨,贬金县教谕。未至,诏还为翰林检讨。十五年进武英殿大学士。明年冬,坐弟仲实为三河知县荐举不实,词连伯宗,降检讨。

伯宗为人温厚,然内刚,不苟媕阿,故屡踬。逾年,卒于官。伯宗成进士,考试官则宋濂、鲍恂也。

相关事件

吴伯宗从小聪敏,10岁即通举子学业,洪武三年(1370)乡试中举,名列第一,为解元;洪武四年会试列二十四;廷试因原拟第一的郭翀貌丑,擢为第一,为状元。

他是明朝开科状元。廷试时,洪武帝亲制策问,点吴伯宗为状元,赐给冠带袍笏,授礼部员外郎。参与会修《大明日历》及后妃功臣传,书成,又赐衣袜。

吴伯宗为人温厚,但内刚外柔,不附权势,不屈奸邪。时值左丞相胡惟庸当权,结党营私,玩弄权术。不肯随附,胡惟庸怀恨在心,借事将其谪居凤阳。

没有畏缩,仍然上书直论时政,指斥胡惟庸专横跋扈,不守朝廷法纪,不宜委以重任,否则,将危害国家。疏中列举事实,分析合情合理。

太祖得奏,召还,赐衣钞。出使安南(今越南),不辱使命,得四驯象归,授国子助教,进讲东宫,改任翰林典籍。

太祖出10题,命他即赋,他才思敏捷,挥笔立就,词意清新,气势磅礴,甚得太祖赞赏,赐予织金锦衣。

封为太常寺丞,他辞谢不就,改任国子监司业,又不去,因而被贬为金县(今甘肃省榆中县)教授,途中召回为翰林检讨。

作品一览

洪武十五年(1382),晋为武英殿大学士。九月,奉命与翰林学士李翀 、回回大师马沙亦黑、马哈麻等人翻译《回回历》、《经纬度》、《天文》等书。

次年二月,译完《天文》书,吴伯宗写序曰:"西域天文书与中国相传殊途同归。……刻而列之,与中国圣贤之书并传并用,岂惟有补于当今,抑亦有功于万世"。

从此,《回回历》与我国《大统历》相参为用。是年(1383)冬,因弟吴仲实为三河(今河北省三河市)知县时,荐举不实受到株连,降为检讨。

十七年夏,因洪武帝偶有询问,吴伯宗以非所职掌,难以为答而触怒洪武帝,被谪居云南,暴卒于途。东宫太子悼其不幸,令其家护丧归葬。

吴伯宗无子,殁时囊空如洗,赖妻龚氏勉力维持,才得以返里。吴伯宗著有《荣进集》4卷行于世。

参考来源

  1. 吴伯宗 ,淘名人网
  2. 吴伯宗 ,知乎网
  3. 吴伯宗 ,百度百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