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葉菊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個人經歷

教育背景

2001.9-2005.7北京師範大學公共事業管理(教育方向)

2005.9-2008.7北京師範大學比較高等教育

2008.9-2011.8香港中文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學

工作經歷

2011.12-2018.9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 講師

2018.9-今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 副教授

社會任職

SSCI雜誌<Teachers and Teaching: Theory and Practice>副編輯

< Teachers and Teaching: Theory and Practice >,《北京大學教育評論》,《全球教育展望》,《教育學報》審稿人

北京中關村三小雄安分校新時代教師成長研修工作站理論導師

福建武夷山一中校友會秘書長

獲獎情況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2016年度「年度優秀教師獎」

北京師範大學「優秀社會實踐導師」,2015年度

2014年度歐盟「伊拉斯謨訪問學者」

北京師範大學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最佳教態獎」,2012, 2013

聯校教育、社會科學、醫學研究論文二等獎,2007

教學工作

本科生課程:教育學

研究生課程:《教師社會學》、《敘事研究》、《文獻研究》、《學位論文規範與寫作》、《Doctoral Seminar》

學術成果

論文

曾榮光,葉菊艷,羅雲. 教育科學的追求: 教育研究工作者的百年朝聖之旅, 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20(1),134-176;

Ping, C.; Schellings, G.; Beijaard, D.; & Ye, J. (2020). Teacher educators』 professional learning: perceptions of Dutch and Chinese teacher educators. Asia-Pacific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Ye, J.; Zhu, X.; Lo, N.K. (2019). Reform of teacher education in China: A survey of policies for systemic change. Teachers and Teaching: Theory and Practice, 25(7), 757-781.

Ye, J.; & Zhao, D. (2019). Developing different identity trajectories: lessons from the Chinese teachers. Teachers and Teaching:Theory and Practice

Liu, Laura; Ye, J. (2019). Ren-De agency in international faculty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 China case study of glocal identity integration. Teacher Development, 23(4), 447-468. (ESCI)

賀文潔,李瓊,葉菊艷,盧乃桂. 「人在心也在」:輪崗交流教師的能量發揮效果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教育學報,2019(2),58-65.

曾榮光,羅雲,葉菊艷. 尋找實證研究的意義:比較—歷史視域中的實證主義之爭[J]. 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8(3), 104-131,190.

葉菊艷,朱旭東. 論教育協同變革中教師領導力的價值、內涵及其培育[J].教師教育研究,2018(2),11-18.

鍾亞妮,葉菊艷,盧乃桂. 輪崗交流教師的學習領導信念、行為與影響:基於北京市Z區的調查[J].教育發展研究,2018(4),51-58 .(通訊作者)

葉菊艷. 建設高質量教師隊伍必須發展教師的專業身份認同[J]. 人民教育,2018(8).

杜屏,張雅楠,葉菊艷. 推拉理論視野下的教師輪崗交流意願分析——基於北京市某區縣的調查[J]. 教育發展研究,2018 (4),37-43(通訊作者)

王夫艷,葉菊艷,孫麗娜. 學校里的「陌生人」:交流輪崗教師身份建構的類型學分析[J]. 教育學報,2017(5),86-92(通訊作者)

石君齊,葉菊艷. 論「實踐-引導-反思」取向的高校教師專業發展路徑[J]. 教師教育研究,2017(6),81-87(通訊作者)

葉菊艷,盧乃桂.「能量理論」視域下校長教師輪崗交流政策實施的思考[J]. 教育研究,2016(1),55-62.

葉菊艷. 各國教師教育取向及其核心素養主張[J]. 人民教育,2016(23),29-33

葉菊艷. 別讓交流教師工作流動 心「流浪」 [A].中國青年報,2016年4月25日,第10版頭條

葉菊艷. 改革開放以來中小學教師身份認同的建構及其類型——基於歷史社會學視角的案例考察[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 2015(4),143-161

葉菊艷. 論美國人文主義教師教育思想及其實踐的三種取向[J].比較教育研究,2015(10),58-65(人大複印資料G51 2016 (2)全文轉載;《教育科學文摘》2016(1)轉載)

葉菊艷,劉穎. 教師教育青年學者要往哪裡去?[J]. 中國教師,2015(2),27-30

葉菊艷. 教師需要一點娛樂精神,教師月刊,2015(1),13-15

葉菊艷. 學生真的沒有學習嗎?,教師月刊,2015(2),13-15

葉菊艷. 幫助新教師形成積極的「自我觀」,教師月刊,2015(3),13-15

葉菊艷. 在日本參加教研活動,教師月刊,2015(4),13-15

葉菊艷. 教師也可以是社會變革的能動者,教師月刊,2015(5),13-15

葉菊艷. 教育變革的路與道,教師月刊,2015(6),13-15

葉菊艷. 從博弈到協同:「二戰」後英美國家教育變革中教師專業、國家、市場三者關係的演變及趨勢[J].比較教育研究, 2014(3), 37-43

葉菊艷.從「學校人」到「專業人」:教師流動與教育變革實現的源動力[J].全球教育展望,2014(2), 82-94(人大複印資料《中小學管理》2014(8)全文轉載)

張華軍,葉菊艷. 論西方教師教育研究的人文主義取向[J]. 教師教育研究, 2014(1),103-108

葉菊艷.農村教師身份認同的影響因素及其政策啟示[J].教師教育研究, 2014(6), 86-92,85(《教育科學文摘》2015(1) 轉載 )

葉菊艷. 教師個性張揚應有度,教師月刊,2014(3),15-17

葉菊艷. 教育教學設計之道,教師月刊,2014(4),15-17

葉菊艷. 我們需要怎樣的教師專業發展,教師月刊,2014(5),15-17

葉菊艷. 關注學生的學習安全感,教師月刊,2014(6),15-17

葉菊艷. 關注和回應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月刊,2014(7),13-15

葉菊艷.育人的情感基礎,教師月刊,2014(8),13-15

葉菊艷. 教師着裝要符合專業倫理,教師月刊,2014(9),14-15

葉菊艷. 學校怎麼表達自己,教師月刊,2014(10),14-15

葉菊艷. 教師的教育意義賦予能力,教師月刊,2014(11),13-15

葉菊艷. 敘述在教師身份研究中的運用:方法論上的反思[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3(1),83-94

葉菊艷. 教育國際化的理論溯源及發展[J]. 中國教育政策評論,2013,16-28

葉菊艷. 中國傳統社會「尊師」制度的形成[J].教師教育研究,2012(3),54-62.

盧乃桂,葉菊艷. 英法教師專業化歷程的解讀及其啟示[J].. 比較教育研究,2010(2),64-68.

葉菊艷. 美國研究型大學學術「近親繁殖」防範制度的演變及其啟示[J].. 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0(1),125-140.

葉菊艷. 蘇格蘭5-18歲兒童學校理財教育實踐及其啟示. 外國中小學教育,2007(2),61-65.

專著

葉菊艷. 教師身份構建的歷史社會學考察[M].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年1月

葉菊艷,楊雪臨. 鄉村教師隊伍的供給與配備.朱旭東等著名.中國教育改革開放40年:教師教育卷[M]. 北京:北京師範大學,2019,頁250-314.

葉菊艷. 人文主義教師教育思想. 朱旭東等著. 教師教育思想流派研究[M]. 北京:北京師範大學,2017年1月, 頁 367-401.

葉菊艷. 社會變遷中的我國教師身份研究. 見李瓊,丁梅娟等著. 社會變遷中的我國中小學教師隊伍發展研究[M].

北京:北京師範大學,2017年1月,頁211-243。

LO, L. & YE, J. (2017).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the role and status of scholars and teachers in traditional China. In Zhu, X.D; Lin Goodwin, A. & Zhang, H.J. Quality of Teacher Education and Learning (pp.157-192). Springer.

會議論文

Ye, J. & Zhu, X. (2018). Preschool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Development Through Research-based Lesson Study——Case Study of X Kindergarten. Paper presented in the World Association of Lesson Studie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2018. Beijing, China.

Ye, J. (2016). How Chinese teachers do the Teacher Rotation Polic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school-based teacher development——Case study on A County. Paper accepted by the Association for Teacher Education in Europe. Amsterdam,

Netherlands.

Ye, J.; Lo, L. (2015). 「To be (act) or not to be (act)?」——The Ambivalent Identity of Chinese Teachers in a transformative Context. Paper presented in the 17th Bienni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Study Association of Teacher and Teaching (ISATT). Auckland, New Zealand.

Ye, J. (2014).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in Chinese schools: Realities and possibilities. Paper presented in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School as Learning Community. Tokyo, Japan.

YE, J; Leslie, L.; & Wu, G.Z. (Jul 2013). 「Who am I as a Chinese Teacher?」 -A narrative study of identity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teachers. Paper presented in the 16th Bienni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Study Association of Teacher and Teaching (ISATT). Ghent, Belgium.

YE, J. (Aug 2010). The institutional context for teacher identity construction in China: A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 perspective. Paper presented in The 35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Associ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 in Europe (ATEE). Budapest, Hungary.

YE, J. (Mar 2010).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 professionalism in China. Paper presented in the 54th Annual Conference of Comparative an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ociety (CIES). Chicago, IL.[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