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台湾金线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台湾金线连 学名:Anoectochilus formosanus Hayata 兰科,鸟巢兰族,开唇兰属,是极珍贵的兰科草本植物属台湾特有种。[1]别名:金线莲、金线连、金线兰、金丝线、金耳环、金石蚕、金钱草、金线石松、金线虎头蕉、金线入骨消、小叶金耳环、本山石松、虎头蕉、户碇草、娃鸡草、雉鸡草、黄花糯子兰、鸟参、鸟人参、少年红、麻叶菜。[2]

形态特征

属名 Anoectochilus直译为“开唇兰属”表示这种兰花具有分裂的唇瓣;台湾金线连上的唇瓣就像一副鱼骨头,唇瓣的先端开叉分裂又像极了鱼尾巴。,英文名称为Taiwan jewel orchid (台湾宝石兰)

根系:须根系,主根肥厚肉质,长约4至5公分,外有根被包覆。不定根约3至4条。 茎:地生兰。茎肉质,节明显,圆筒状,基部常匍匐,直径约0.3至0.5公分。 叶:叶茎生。幼时全株叶片约8片,成株则剩约4至6片。椭圆型或卵型,先端尖,基部常歪,基部扩大呈鞘状而抱垂,互生。长约3至4公分,叶宽约2至3公分。上表面被绒毛,墨绿色,镶有平滑的金色或银色网状线条,“金线连”之名由此而来;下表面则为紫红色。 花:顶生穗状花序,花数少,约有3至4朵。花序柄红褐色,有白色柔毛。苞片2至3片,披针形,鞘状。萼片离生,3枚,微红色,外密被柔毛。上部萼片较小,倒卵形,长约0.6公分,宽约0.5公分,锐头,与二较侧瓣联合成兜状帽状;侧生萼片卵状椭圆形,长约0.9公分,宽约0.5公分。唇瓣长伸,特化,3裂,中裂片大,前端裂成2尖瓣,每片长约0.6公分,中段爪部有细丝状构造,两边各约6条,长短不一,外形似梳;基部有距,伸出于侧萼片外,距内有2疣状附属体。蕊柱短,具长柄和粘盘,柱头2个,花药帽卵形。花粉块2个,微黄色,粉质。花期约每年10至11月,有时可延伸到12月。 果实:蒴果

栖地生态

台湾分布:分布台湾全岛海拔500-1,600公尺左右的阴湿阔叶林或竹林底层。台北县北插天山;新竹县竹东;苗栗县南庄、大湖;台中县武陵农场、青山、谷关、白冷;南投县仁爱乡、芦山、溪头;嘉义县阿里山乡;高雄县旗山、扇平;屏东县雾台、来义、潮洲万金庄、南仁山;台东县金山、太麻里、关山;花莲县玉里、凤林、太鲁阁等地皆有发现纪录。

世界分布:金线连属植物全世界超过35种,印度、喜马拉雅山脉、东南亚各国、印尼、新喀里多尼亚以及夏威夷一带皆有分布,台湾金线连则为台湾特有。[3]

分布于海拔高度500~1800公尺的阔叶林下地,多生长在遮荫、冷凉,林下堆积深厚,潮湿但不积水的腐叶土层,也常见较大面积族群散生其间,其生育适温约在摄氏20 ~ 24度。分布很广泛,但目前数量极少,以少遭人为破坏的原始森林内生长最多。如北部的北插天山、宜兰栖兰山、南投水社大山、嘉义奋起湖及南部的南仁山等地。

地生兰。茎基部匍匐。叶2-4片,卵形或卵圆形,长2.7-4 cm,宽2.5-3.5 cm,叶面暗绿色有绒毛般的触感,叶背则为浅紫红色﹔。叶片表面具有网状相连的黄白色叶脉线条,阳光反射下,可见叶脉发出点点有如星钻般灿烂光芒,故称“金线连”,不过常被误写作“金线莲”。一般在夏末秋初由植株顶端开始抽出花茎,花序顶生,红褐色,有毛,野生植株开花数目约为 2 ~ 7 朵,但经人工温室培育者则可达 22 ~ 24 朵。唇瓣成Y型,中段狭窄成爪状,二侧饰有须状物。

世界上和金线连有亲缘关系的植物种类可能超过35种,我国自产供保健药用的有台湾金线连和高雄金线连(或称恒春金线连)。上述二种植株外观形态极为相似,一般以叶片纹路或茎节匍匐性强弱作为判断依据;较明确的辨别方法是以花朵中间部位是否具梳子状的构造加以区别,具有这种特性的是台湾金线连,呈片状的则是高雄金线连

金线连一般在夏末秋初由植株顶端开始抽出花茎,野生植株开花数目约为2~7朵,但经人工温室培育者则可达22~24朵。其叶片长约五公分,宽约三公分,呈圆卵形;叶面暗绿色有绒毛般的触感,叶背则为浅紫红色﹔叶片表面分布有耀眼且呈网状相连的黄白色叶脉线条,故称“金线连”,民间常有人写成“金线莲”,其实它与“莲花”并没有相近的亲缘关系。值得一提的是,金线连叶片有浓绿的色泽,加上叶脉纹路及丝绒般的质感,在阳光反射下可见叶脉发出点点有如星钻般灿烂的光芒,甚具观赏价值,称它为“超炫宝石兰”一点也不为过。

近年来由于野外采撷台湾金线连者众,更因原始林地长久以来遭人为滥垦破坏、鸟兽寻觅取食,使野生族群逐年锐减。加以台湾金线连经自然授粉成熟后的种子,须有适当温度和湿度等环境条件下才能萌芽,一旦随风散布在干旱地区,大约仅有三天寿命而已;即使种子能顺利萌发生长,仍须经历自然天候与物竞天择等因素重重洗练,幸运存活者须达一年半到两年株龄,才具开花繁衍子代的能力。药用时采用全草,早期为治疗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等症状的外用药。目前民间则已延伸至清热凉血、除湿解毒等作用,用来治疗肺热咳嗽、肺结核吐血、尿血、高血压、小儿惊风、破伤风、肾炎水肿、风湿痹痛等,但有效成分及细胞毒性仍在研究当中,内用时要特别小心。此外,传说能增强赛鸽飞行耐力,故称“鸟参”。

药用

相传效用广泛能治疗许多疾病,有“药王”、“药虎”之称,也传说只要有台湾金线连生长的地方,就有凶猛的百步蛇守护左右。物稀价昂,野生的新鲜全草的市场零售价格,每台斤高达新台币七、八千元以上。使得原本数量就不多的台湾金线连,几乎被滥采殆尽,后来因人工大量繁殖成功,供应了市场上大部分的需求,而暂得舒缓濒临绝种的境地。

除了台湾金线连外,尚有一种高雄金线连( Anoectochilus Koshunensis,或称恒春金线连);二者的植株外观形态极为相似,一般以叶片纹路或茎节匍匐性强弱作为判断依据。比较明确的辨别方法,台湾金线连的花朵中间部位具有梳子状的构造,而高雄金线连则呈片状。[4]

台湾金线莲素有"金草"、"神药"等美称。它同时具备药用价值、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植株富含维生素C及钙、磷、钠、钾、镁、铁、锰、锌、铜等元素,可作为营养保健食品。金线莲全草皆可入药,具有消炎、解热、止血、降压、利尿、强心、及滋补之功效。在台湾及国际市场上,每公斤鲜重售价高达3000至5000元(台币)。

药用时采用全草,早期为治疗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等症状的外用药。目前民间则已延伸至清热凉血、除湿解毒等作用,用来治疗肺热咳嗽、肺结核吐血、尿血、高血压、小儿惊风、破伤风、肾炎水肿、风湿痹痛等,但有效成分及细胞毒性仍在研究当中,内用时要特别小心。此外,传说能增强赛鸽飞行耐力,故称“鸟参”。

金线连的阿拉伯半乳聚糖本身也有免疫活化作用,对巨噬细胞可刺激多种细胞激素或生长因子的产生,尤其对G-CSF(Granulocytecolony-stimulatingfactor)的产生作用最显著,G-CSF除了促进白血球增生外,对风湿性关节延的改善效果也引起重视。在动物实验也已证实台湾金线连的阿拉伯半乳聚糖对于抗癌药物cyclophosphamide引起的小鼠白血球减少作用有改善的效果,及减轻第二型胶原蛋白诱发DBA/1J小鼠的关节炎。

很多的慢性病如癌症、肥胖等皆与发炎有关,益菌素是世界公认的保健营养品。台湾金线连含有抗发炎作用的金线连糖苷及益菌作用的阿拉伯半乳聚糖,对于其多样的保健功效提供了学理上的依据。[5]

保健功效

台湾金线连所含的营养成分除水分含量约87%外,尚有脂质2.7%、蛋白质2.2%、糖类6.4%、灰分1.0%及粗纤维0.7%;此外,每一百公克干物中含有约125 毫克高量的维生素C。野生的金线连每一百公克干物重中的镁、钾、钠、磷及钙含量分别为274、1,069、173、485和442 毫克,至于铁、锰、锌、铜也各含有76、34、27及2毫克。

日本有几位药学博士曾自金线连全草萃取液中,分离出棕榈酸、软脂素、桂皮酸、固醇类物质、葡萄喃糖,及金线连糖苷等成分。一九九八年另有三位日本学者,再从台湾金线连甲醇萃取液中分离出丁酸葡萄糖苷。在二○○一年发表的文献报告则指出,金线连糖苷对于减低体内过多脂肪及肝脏内三酸甘油脂含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此外,台湾国内曾有报导自金线连萃取液中,分离出α-生育酚与β-生育酚;中国大陆研究金线连所含人体必需的八种胺基酸与微量元素,如硒、钼等的含量,均高于大陆产西洋参和野山参,可能有助于人体抗衰老机能。中央研究院也在二○○二年首次发表金线连酮等数个新成分,并认为金线连抗氧化能力足以媲美银杏叶和儿茶素。

金线连全草萃取液所含的主要药用成分及药理功能,目前仍在持续地分析研究中,但一些现代医学实验已初步证实其药用价值,例如:生育酚,是类似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功能的化合物,此一成分或许有助于人体生理机能的健全;金线连的水抽出液,具有良好的保肝效果,且优于绞股蓝(俗称七叶胆)和灵芝二种药材,也有明显的镇痛、降血糖、降血压、消炎、利尿及巩固记忆的效果;能抑制A型流行性感冒病毒抗原在细胞内的表现;金线连萃取物质在治疗心脏血管疾病方面,也有良好的功效。

台湾金线连可归类为无毒或少毒的草药,但依医药典籍所载用法,除外敷使用外,多建议民众以煎煮汤剂服用,因此,类似以饮用果菜汁的鲜食方式,应审慎为之,并依个人体质差异参酌用量。

影片

by YouTube 台湾农民力第8集-“台湾药王的传奇-金线连” 
by YouTube 健康小常识金线莲介绍VCR 1050316 

资料库

  • 《科学发展》2003年4月,364期,16 ~ 21页
  • 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 医学研究部
  • 台湾大百科全书

参考文献

  1. [1]福星花园
  2. [2]台湾大百科全书
  3. [3]台湾大百科全书
  4. [4]兰花的故事
  5. [5]中国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