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可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可惜 》
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

《可惜 》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词。

诗词原文

《可惜 》[1]

唐代:杜甫

花飞有底急,

老去愿春迟。

可惜欢娱地,

都非少壮时。

宽心应是酒,

遣兴莫过诗。

此意陶潜解,

吾生后汝期。

作品赏析

花飞有底急,老去愿春迟。可惜欢娱地,都非少壮时。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2]

(年老逢春,上四自惜。寄情诗酒,下四自遣。起二,已领全意,言花有何事而急飞去乎,我衰老之人,愿春色少留也。《杜臆》:三四正发愿春迟,到此欢娱之地,惜非少壮之时,不复能有为矣。今惟借诗酒以宽心遣兴,此意惟陶潜能解,而恨予生之晚也。盖陶虽隐约于柴桑、栗里间,观其美三良之殉主,羡荆轲之报仇,慕田畴之节义,知其非忘世者,但不逢时耳。公亦有志济世,而厄于穷愁,故托之以自况欤?通首逐句流对,似古诗,即是律体,清洒逸宕。)

申涵光曰:“可惜欢娱地,都非少壮时,”是“欢娱恨白头”注脚。下云:“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语近浅率矣。如《定官后》诗:“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词亦近俚。此皆开长庆一派,非盛唐气象也。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3]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清代三十六诗仙图卷之杜甫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4]

唐代诗人杜甫是古代又一出名的穷爸爸。父亲和祖父均为朝廷命官的杜甫,也曾想走仕途,然而他官运不济,一直到44岁时才混了个“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小官。不想当年又生“安史之乱”,“谷食踊贵”。《旧唐书·杜甫传》记载,避乱回家的杜甫“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最让杜甫伤心的是,因为穷,小儿子被饿死了。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中,杜甫悲愤地写道:“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入门闻号啕,幼子饿已卒。”杜甫最喜欢小名叫“骥子”的儿子杜宗武,曾夸赞“骥子好男儿”,并把杜家的全部希望寄托在杜宗武身上。在儿子过生日那天,特作《宗武生日》诗:“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5]

视频

诗圣杜甫的故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