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长补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取长补短》[ qǔ cháng bǔ duǎn ]: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也泛指在同类事物中吸取这个的长处来弥补那个的短处。
- 【成语辨析】:~和“扬长避短”;都含有“取长处;避短处”的意思。但~偏重在“补”;指用长处弥补短处;强调“吸取别人的长处”的意思;“扬长避短”偏重在“避”;指避免短处;对“长处”还有“发扬”的意思。
- 【成语使用】: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发音技巧】:长,不能读作“zhǎnɡ”。
- 【书写技巧】:短,不能写作“矮”。
- 【褒贬解析】:属褒义成语
- 【歇后语】:长衫子改夹袄;瞎子背跛子
- 【英语翻译】:mutually to make up their deficiencies[1]
目录
解 释
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也泛指在同类事物中吸取这个的长处来弥补那个的短处。
出 自
《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示 例
外来干部和本地干部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必须互相~,才能有进步。
◎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
出 处
《吕氏春秋·用众》:“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近反义词
近义词
断长续短 、扬长避短 、互通有无 、择善而从 、舍短取长 、裁长补短 、切磋琢磨 、酌盈剂虚
反义词
故步自封[2]
详细解释
吸取长处来弥补短处。语本《孟子·滕文公上》:“今 滕 絶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毛 * 《整顿党的作风》:“外来干部和本地干部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必须取长补短,才能有进步。”
曹禺 《王昭君》第三幕:“我看最体面的事莫过于把 汉 家好的东西送过去,把 匈奴 好的东西传回来;取长补短,使两家百姓欢乐富足,这就是我们的体面。”
词语分解
取的解释
取 ǔ 拿:索取。取书。取款。窃取。 选择:选取。取材。取景。取道。取样。 采用:采取。听取。吸取。可取。取精用弘。 得到,招致:获取。取经。取偿。取悦。 消去:取消。取缔。 与予去存弃舍送 笔画数
补短的解释
补不足。《孟子·滕文公上》:“今 滕 絶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补救缺失。《史记·乐书序》:“以为州异国殊,情习不同,故博采风俗,协比声律,以补短移化,助流政教。”[3]
故 事
故事一
有一天,大象和蚂蚁发生了一场争论,他俩都认为自己的力气比du对方大。大象指着一棵大树对蚂蚁说:“你能拔起这棵树吗?”蚂蚁无能为力,大象就用鼻子把树连根拔起。蚂蚁走到一片草叶前,对大象说:“你能搬动这片草叶吗?”
大象无论如zhi何也不能用鼻子卷起地上的草叶,而蚂蚁却能背起草叶轻松自如地走动。最后dao,他们请天神来评判。天神听了他们各自诉说的理由,也无法判断谁的力气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各有所长,对待别人的优缺点要取长补短。[4]
故事二
取长补短意思就是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也泛指在同类事物中吸取这个的长处来弥补那个的短处。这个成语出自《孟子》,而且这个成语背后还有一个小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叫孟轲的人。为人和善,乐于助人。无论人们有什么困难,有什么不懂的,都去向他请教。他会给人们提供好的建议,从而帮助人们排忧解难。被人们尊为“孟子”。
当时的滕国是个非常弱小的国家,很多大国都想欺侮它。滕国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去寻求大国的保护。滕文公觉得一味让大国保护也不是长久之计,只有让滕国真正富强起来,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可是,他不知如何才能使国家富强起来。于是,他就和大臣们商量这件事,但讨论了半天,一直没有想出一个令人满意的办法。
后来,滕文公从楚国路经宋国时会见孟子。孟子给他讲一些人性本是善良的道理,勉励他要以尧舜之道治理天下。
孟子首先勉励滕文公,要想使国家真正富强,就必须实行仁政。孟子说:“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意思是说,现在的滕国,如果把长的地方去掉,然后补到短的地方,方圆大概有百里吧!若以仁政来治理,滕国肯定能变得富裕强大。
滕文公听了孟子的言论,取长补短,实施改革措施。最后,滕国变得富强起来。
国家都取长补短,人益如此。更要吸取他人的长处,补缺自己的短处。[5]
造 句
- 1、尺有所du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 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学会取长补短、扬长避短。
- 3、中西交流取长补短显妙手zhi,新旧互学救死扶伤展医术。dao
- 4、你们俩优点不同,所以应该互相学版习,取长补短。
- 5、我和哥哥在一起学习,可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6]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