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江县沙河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双江县沙河乡地处双江自治县县城西南部,东与勐勐镇相邻,南与沧源县团结乡隔江相望,西与耿马县四排山乡、芒洪乡毗邻,北与勐库镇接壤,南北最长29.5公里,东西最宽18.4公里,214国道横穿乡境43公里,交通便利,具得天独厚的自然区位优势。[1]
中文名: 沙河乡
行政区类别: 乡
所属地区: 云南省临沧市双江自治县
面 积: 413.99 km²
人口数量: 27026人(2017年)
地理环境
全乡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邦木后山2753米,最低海拔小黑江河谷900米,相对高差1853米,立体气候明显,全年平均气温19.50C,年平均降雨量1010.9毫米,年无霜期352天,年日照时数2223.3小时,形成了坝区炎热,半山区温和,高山寒冷的立体气候。全乡国土面积413.99平方千米,辖11个村民委员会、1个社区居委会,88个自然村,124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27026人(2017年);乡域内居住着拉、佤、布、傣等14种少数民族,是典型的山坝结合型少数民族聚居的农业乡。乡党委下设52个党支部,其中机关支部4个,农村支部48个,有71个党小组955名党员,其中农民党员839名。
经济概况
全乡经济以农业为主,坝区适宜发展水稻、甘蔗、畜牧、膏桐、冬季农业等产业,山区适宜发展玉米、茶叶、竹子、核桃、畜牧、林纸林化等产业。2011年全乡粮食总产达11548吨,人均口粮413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1843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248元,全乡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全乡11个村建立了村级医疗卫生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7.7%,建立村级文化室6个,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全乡干部职工73名,乡域内设有初级中学1所,有教职工66人,在校学生1167人;小学校点13所(12所完小),有教职工203人,在校生2183人(少数民族生1131人),幼儿222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全乡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沙河乡认真贯彻落实县委、政府招商引资政策,把招商引资作为振兴全乡经济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积极转变招商理念和招商方式,强化服务,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建立和完善项目储备,利用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推进各项产业发展。
沙河乡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资源条件,紧紧围绕蔗糖、茶叶、松脂、烤烟、纸竹等优势资源开发,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实现招商引资与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与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相结合,建立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招商引资新格局。
社会事业
沙河乡有乡文化站1个,已有村级文化活动场所20个共1559平方米,业余文艺团队16个,培训基层民族文艺骨干220余名,基本上在全乡形成场所、阵地相对固定、规模可观的基层文化网络。
乡域内居着以拉、佤、布、傣、汉等为主的14种世居民族,其中红山小寨雄浑的佤族歌舞,东等独特的佤族鸡枞陀螺,邦协原始的布朗族祭祀活动及长街宴,汇聚了沙河独特的人文景观和纯朴的民族风情。
2006年底,全乡有中心小学1所,小学校点42所(完小13所),在校生2451人;初级中学1所,在校生1103人;共有中、小学教职工253人,其中小学教职工194人,中学教职工59人。2006年全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04%,巩固率98.67%,毕业率达98.66%。九年制义务教育在普及的基础上得到巩固和提升。
按照“公平、公正、竞争、择优”原则圆满完成中、小学254名教职工参加竞聘上岗,其中参加小学竞聘194人,中学竞聘60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优化,全乡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两基”成果不断巩固,“普实”工作顺利通过评估验收。全乡各中小学校严格按上级文件要求,全面落实“一费制”收费、“两免一补”和“三免费”政策,教育收费行为走向规范化,农村贫困家庭入学负担逐步减轻。
有医疗机构19个,其中乡级卫生院1个,村级卫生室18 个;卫生技术人员51人,卫生院医务人员34人,病床50张,2007年全乡参合人数21629人(包括低保605人,五保118人,残疾人119人),参合户数5648户,参合率达83.99%。乡、村卫生所的建立,为沙河群众提供了小病在村卫生所,大病进乡卫生院的方便、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
已基本形成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体系。
特色产业
按乡党委、政府带领全乡广大干部群众,紧紧围绕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这个重点,结合县委、政府建设“三条经济带”和“一体两翼”产业发展目标,进一步深化乡情认识、理清发展思路、优化产业结构,按照“党建有亮点,经济有发展,农民有增收”的总体要求,积极探索“一体两会”联动运行机制,进一步提升四大支柱(蔗、茶、林、畜)产业,努力实现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双赢”,为2020年人均收入达1万元努力。
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让农民得实惠,在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前提下,按照围绕龙头企业做基地,围绕市场抓产业的总体思路,对“蔗、茶、林、畜”四大支柱产业进行合理的布局和优化。
甘蔗产业上,沙河乡是农业大乡,甘蔗是沙河乡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占全县甘蔗产量的38%,产值是1743万元,占全乡总收入的31%,全乡12个村委会(社区)有2个村委会是甘蔗专业村。甘蔗收入是农民所得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为乡内经济支柱产业。2006年乡党委政府推广良种良法,提高单产,提高含糖量,建成甘蔗基地4.3万亩(其中甘蔗水浇地 1.9万亩),产量13.55万吨,产值达 2600万元,比02年增1046万元增长150%。
茶叶产业上,实施无公害高优生态茶园建设,提高品质,注重品牌效应,建成茶园1.9万亩(其中高优生态茶园8836.3亩),2007年上半年采摘茶叶(鲜叶)1045吨,产值2640万元,比02年增1500万元增长114%。
林业产业上,山区重点发展竹子、泡核桃、生物药材、草果等经济林木,低海拔沿国道、沿小黑江一线,重点发展紫胶、膏桐等经济作物。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发展紫胶基地9000多亩,竹材基地2.8万亩,泡核桃1.49万亩,草果1000亩,神衰果1100亩,膏桐5730亩,白花木瓜900亩,烤烟示范种植54亩。完成退耕还林2.09万亩,完成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全乡区域化特色产业经济逐步形成,农民从中得到更多实惠。 畜牧产业上,着力依靠科技加大品种改良力度和抓好疫病防治,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机制。先建成11个冻精供应点,完成大牲畜品种改良408胎,发展养殖大户150户。06年大牲畜存栏6743头,生猪存栏20412头,家禽存栏88765只,畜牧业总产值达1306万元比02年增946万元,增长262%,畜牧业总产值占全乡经济总收入的30%以上。2006年末全乡经济总收入达5574万元,比02年增1788万元,增长47%;农民人均纯收入1296元,比02年增374元,增长40%。
基础设施
沙河乡党委、政府按照“统筹兼顾、合理布局、突出重点,提质增效、量力而行”的原则,积极争取上级的项目支持,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切实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增强全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后劲。全乡通水、通电、通路(1997年已完成全乡村组通公路)、通有线电视、通电话(含手机)的村民小组124个,达100%。已建成水泥硬板路40余条,弹石路5条,各类道路100余条,全乡通车里程达750公里。
2006年完成去冬今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332件,完成计划的100.3%,累计完成投入劳动积累工30余万个,劳均26.3个,改善灌溉面积1.8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7万亩。累计维修各种道路700多公里,其中:新挖蔗区路24条32公里、新建公路桥2座、涵洞1道。农村电网改造方面,投资670余万元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工作,改造高低压线路139千米,更换变压器72台,安装一户一表4354户。
沙河乡党委、政府自参加市、县“数字乡村”工程建设暨培训会议以来,高度重视此项工作,采取有力措施,成立工作机构,抽调工作人员,有序组织开展全乡“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工作,确保工作良好运行。
基本情况
沙河乡是典型的山坝结合型农业乡,国土面积413.99平方千米。全乡辖11个村民委员会,1个社区居委会,81个自然村,124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27026人(2017年)。2006年末,粮食总产量11072吨,农民人均口粮401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557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96元;财政收入97.03万元;乡镇企业营业总收入4564万元。
“数字乡村”工程工作开展情况
(一)设备、资金配置情况。县配置计算机3台、数码相机4台、打印机1台;乡自行调剂数码相机6台;县级配套工作经费0.5万元。
(二)网页设置情况。全乡需设置网页94个,其中:全乡网页1个;行政村(社区)网页12个;自然村网页81个。
(三)宣传培训及工作机构设置情况。召开以乡四班子领导、站所负责人、村文书和乡抽调业务人员参加的宣传培训会议3次,参训73人次。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乡长为组长的“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抽调29名工作人员,组成数据采集、照片拍摄、数据录入三个工作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