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印度蓝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印度蓝

木蓝,中药名。为豆科木蓝属植物木蓝Indigofera tinctoria Linn的茎叶。植物木蓝,分布于华东及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功效。主治乙型脑炎,腮腺炎,急性咽喉炎,淋巴结炎,目赤,口疮,痈肿疮疖,丹毒,疥癣,虫蛇咬伤,吐血。

基本信息

  • 中文学名; 木蓝 拉丁学名Indigofera tinctoria Linn
  • 别 称; 槐蓝、大蓝、大蓝青、水蓝、小青、印度蓝、青仔草、野青靛
  • 界; 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目;蔷薇目
  • 科;豆科
  • 属;木蓝属
  • 种; 木蓝
  • 分布区域; 华东及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 采收时间; 夏、秋季

目录

  • 1 入药部位
  • 2 性味
  • 3 归经
  • 4 功效
  • 5 主治
  • 6 相关配伍
  • 7 用法用量
  • 8 炮制
  • 9 形态特征
  • 10 生长环境
  • 11 鉴别
  • 12 药理作用
  • 13 相关论述
  • 14 附注

入药部位

茎叶。

性味

味微苦,性寒。

归经

入肝经。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主治

乙型脑炎,腮腺炎,急性咽喉炎,淋巴结炎,目赤,口疮,痈肿疮疖,丹毒,疥癣,虫蛇咬伤,吐血。

相关配伍

1、治乙型脑炎,木蓝鲜全草60-90g。水煎服。预防:木蓝鲜枝叶l5-30g,水煎服。每3d服1次,连服数次。(《福建中草药》)

2、治腮腺炎,木蓝、海金砂各9g,射干6g。水煎服。木蓝、仙人掌各鲜草适量。捣烂,敷患处。(《福建药物志》)

3、治阳性肿毒,木蓝叶捣碎外敷。(江西《草药手册》)

4、洽疥癣,汗斑,木蓝叶30g,樟脑6g。捣烂,取汁外搽。(江西《草药手册》)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采集加工: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形态特征

小灌木,高50-80cm,罕更高。

茎直立,小枝被银白色丁字毛。叶互生;叶柄长1.3-2.5cm;托叶小,锥形;奇数羽状复叶,长2.5-5cm,小叶对生,小叶9-13片,叶片卵状长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1.5-3cm,宽0.5-1.5cm,先端钝圆,有小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被丁字毛,叶干时常带蓝色。总状花序长2.5-5cm,通常腋生,远较叶为短,花疏生,有花约20朵;萼钟形,斜形,被银白色丁字毛,5齿裂;花冠蝶形,红黄色,长约4mm,旗瓣宽卵形至长圆形,外面有毛,翼瓣卵圆形,微与龙骨瓣相连,龙骨瓣匙形,爪上有距;雄蕊10,二体;子房无柄,花柱短,内弯,柱头头状。荚果线状圆柱形,直或稍弯,长约2.5-3cm,种子间有缢缩,外形似串珠,有毛或无毛。有种子5-10颗。种子长圆形,长约1.5mm。花期5-10月,果期6-11月。

生长环境

野生于山坡草丛中,南部各省时有栽培。分布于华东及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鉴别

药材性状:枝条圆柱形,有纵棱,被白色丁字毛。羽状复叶互生,小叶9-13,常脱落,小叶倒卵状矩圆形或倒卵形,长1-2cm,宽0.5-1.5cm,先端钝,有短尖,基部近圆形,两面被丁字毛,叶柄、叶轴与小叶柄均被白色丁字毛。气微,味微苦。

药理作用

1、抑菌抗白血病作用。

2、增强免疫作用。

3、抑制DNA合成。

相关论述

《群芳谱》:“槐蓝,叶如槐叶,皆可作靛。”

附注

1、品种情况,同属植物野青树I.suffruticosaMill.、爵床科植物马蓝Strobilanthes cusia (Nees)O.Kuntze、蓼科植物蓼蓝Polygonum tinctoriumAit、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Fort.等的叶或茎叶,均可作为提取青黛的原料,其中前三种植物在我省均有分布。

2、药用部位,木兰的干燥茎叶及根功能清热解毒,亦供药用。茎叶治流行性乙型脑炎及痈疖肿毒;根治丹毒。[1]

参考文献

  1. 木蓝的功效与作用,苹果绿, 2019-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