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概況 印度人口、面積、重要節日一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國名】印度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India)。
【自然地理】南亞次大陸最大國家。東北部同中國、尼泊爾、不丹接壤,孟加拉國夾在東北國土之間,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部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部與巴基斯坦交界。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
【面積】約298萬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邊境印占區和克什米爾印度實際控制區等)。面積居世界第7位。
【人口】12.95億(世界銀行2014年統計數據),居世界第2位。
【民族】印度有100多個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約占總人口的30%,其他較大的民族包括馬拉提族、孟加拉族、比哈爾族、泰固族、泰米爾族等。
【宗教】世界各大總宗教在印度都有信徒,其中印度教教徒和穆斯林分別占總人口的80.5%和13.4%。
【官方語言】印地語和英語
【重要節日】共和國日(Republic Day):1月26日。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8月15日。灑紅節(Holi):每年公曆3月、4月間,印度教四大節日之一。該節日正處於印度春季收穫季節的作物即將開鐮收割,冬去春來之際,因此也被稱為春節。燈節(Divali):在公曆10月、11月間,是印度教徒最大的節日,全國慶祝3天。
【首都】新德里(New Delhi),人口2500萬。(數據來源:聯合國2014年全球城市化發展報告)。
【貨幣】盧比
【簡況】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間創造了印度河文明。公元前1500年左右,原居住在中亞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進入南亞次大陸,征服當地土著,創立了婆羅門教。公元前4世紀崛起的孔雀王朝統一印度,公元前3世紀阿育王統治時期達到鼎盛,把佛教定為國教。公元4世紀笈多王朝建立,形成中央集權大國,統治200多年。中世紀小國林立,印度教興起。1398年,突厥化的蒙古族人由中亞侵入印度。1526年建立莫臥兒帝國,成為當時世界強國之一。1600年英國開始入侵印度。1757年印度淪為英殖民地,1849年全境被英占領。1947年6月,英國通過「蒙巴頓方案」,將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同年8月15日,印度獨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憲法正式生效,印度成立共和國,同時仍為英聯邦成員。
【政治】印度獨立後長期由國大黨統治,反對黨曾在1977年至1979年、1989年至1991年兩次短暫執政。1996年後印度政局不穩,到1999年先後舉行3次大選,產生了5屆政府。1999年至2004年,印度人民黨為首的全國民主聯盟上台執政,瓦傑帕伊任總理。2004年至2013年,國大黨領導的團結進步聯盟執政,曼莫漢·辛格任總理。2014年4月7日至5月12日,印度舉行第16屆人民院選舉,印度人民黨贏得人民院過半數席位,成為第一大黨,在中央單獨執政,納倫德拉·莫迪出任總理。
【憲法】憲法於1950年1月26日生效。規定印度為聯邦制國家,是主權的、社會主義的、世俗的民主共和國,採取英國式的議會民主制。公民不分種族、性別、出身、宗教信仰和出生地點,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議會】聯邦議會由總統和兩院組成。總統為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的統帥,由議會兩院及各邦議會當選議員組成選舉團選出,任期五年,依照以總理為首的部長會議的建議行使職權。現任總統普拉納布·慕克吉,2012年7月25日就任。兩院包括聯邦院(上院)和人民院(下院)。聯邦院共250席,由總統指定12名具有專門學識或實際經驗的議員,和不超過238名各邦及中央直轄區的代表組成,任期六年,每兩年改選1/3。聯邦院每年召開4次會議。憲法規定副總統為法定的聯邦院議長。現任聯邦院議長哈米德·安薩里(Hamid Ansari),2007年8月10日當選,2012年8月7日連任。人民院為國家主要立法機構,其主要職能為:制定法律和修改憲法;控制和調整聯邦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對聯邦政府提出不信任案,並有權彈劾總統。人民院共545席,其中543席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每5年舉行一次大選。2014年選舉產生的第16屆人民院得票較多的政黨有:印人黨獲得279席,國大黨獲44席,全印安納德拉維達進步聯盟獲37席,草根國大黨34席,勝利人民軍20席。現任人民院議長蘇米特拉·馬哈詹(Sumitra Mahajan),2014年6月6日當選。
【政府】以總理為首的部長會議是最高行政機關。總理由總統任命人民院多數黨的議會黨團領袖擔任,部長會議還包括內閣部長、國務部長。總理和內閣部長組成的內閣是決策機構,其中內閣部長共28人: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兼人事、督察和養老金部部長、原子能和空間署署長,負責所用重大政策事項。內政部長拉吉納特·辛格(Raj Nath Singh),外交部部長蘇詩瑪·斯瓦拉吉(女)(Sushma Swaraj),財政部、公司事務部部長阿朗·傑特利(Arun Jaitley),城市發展部、住房和城市扶貧部、新聞和廣播部部長M·文凱亞·奈杜(M. Venkaiah Naidu),道路交通和公路部、航運部部長尼廷·傑拉姆·加德卡里(Nitin Jairam Gadkari),國防部部長馬諾哈爾·帕里卡爾(Manohar Parrikar),鐵道部部長蘇雷什·普拉布(Suresh Prabhu),統計和項目實施部部長D·V·薩達南達·高達(D.V.Sadananda Gowda),水資源、河流開發和恆河復興部部長烏瑪·巴拉蒂(女)(Uma Bharati),少數民族事務部部長納吉馬·A·赫普圖拉(Najma A. Heptulla),消費者事務、食品和公共分配部部長拉姆維拉斯·帕斯萬 (Ramvilas Paswan),中小企業事務部部長卡爾拉吉·米什拉(Kalraj Mishra),婦女和兒童發展部部長瑪內卡·桑傑·甘地(女)(Maneka Sanjay Gandhi),化工和化肥部部長阿南特庫馬爾(Ananthkumar),司法部、電子和信息技術部部長拉維·香卡爾·普拉薩德(Ravi Shankar Prasad),衛生和家庭福利部部長賈蓋特·普拉喀什·納達(Jagat Prakash Nadda),民航部部長阿肖克·加傑帕蒂·拉朱·普薩帕蒂(Ashok Gajapathi Raju Pusapati),重工業和公共企業部部長阿南特·吉特(Anant Geete),食品加工工業部部長哈斯姆拉特·考爾·巴達爾(女)(Harsimrat Kaur Badal),鄉村發展部、鄉村自治組織部(潘查亞特事務部)、飲用水和衛生處理部部長納倫德拉·辛格·托馬爾(Narendra Singh Tomar),鋼鐵部部長喬杜里· 比蘭德爾· 辛格(Chaudhary Birender Singh),部落事務部部長久爾·奧拉姆(Jual Oram),農業和農民福利部部長拉達·莫漢·辛格(Radha Mohan Singh),社會公平和權利部部長塔瓦爾·昌德·蓋洛特(Thaawar Chand Gehlot),紡織部部長斯姆里蒂·祖賓·伊拉尼(女)(Smriti Zubin Irani),科技部和地球科學部部長哈什·瓦爾丹(Harsh Vardhan),人力資源開發部部長普拉卡什·賈瓦德卡爾(Prakash Javadekar)。
獨立主持部務的國務部長12人:計劃部國務部長(獨立主持)、城市發展部、住房和城市扶貧部國務部長拉奧·英德吉特·辛格(Rao Inderjit Singh),勞動和就業部國務部長班達如·達塔特雷亞(Bandaru Dattatreya),技能發展和創業部國務部長拉吉夫·普拉塔帕·陸迪(Rajiv Pratap Rudy),青年和體育部國務部長(獨立主持)、水資源、河流開發和恆河復興部國務部長維傑·高耶爾(Vijay Goel),傳統醫藥事務部國務部長謝利帕德·耶索·納伊克(Shripad Yesso Naik),石油和天然氣部國務部長達蒙德拉·普拉丹(Dharmendra Pradhan),電力部國務部長、煤炭部國務部長、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國務部長、礦業部國務部長皮尤什·高耶爾(Piyush Goyal),東北地區發展部(獨立主持)、總理辦公室、原子能部、空間部及人事、督察和養老金部國務部長吉坦德拉·辛格(Jitendra Singh),商工部國務部長尼爾瑪拉·希塔拉曼(女)(Nirmala Sitharaman),文化部國務部長、旅遊部國務部長馬赫希·夏爾馬(Mahesh Sharma),通信部國務部長(獨立主持)、鐵道部國務部長馬諾吉·辛哈(Manoj Sinha),環境、森林和氣候變化部國務部長阿尼爾·馬達夫·達維(Anil Madhav Dave)。
【司法機構】最高法院是最高司法權力機關,有權解釋憲法、審理中央政府與各邦之間的爭議問題等。各邦設有高等法院,縣設有縣法院。最高法院法官由總統委任。現任最高法院首席法官T.S.塔庫爾(T.S. Thakur),2009年11月任命。總檢察長由政府任命,其主要職責是就執法事項向政府提供諮詢和建議,完成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檢察權,對憲法和法律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等。現任總檢察長慕庫爾·羅哈吉(Mukul Rohatgi),2014年6月任命。
【政黨】
(1)印度人民黨(Bharatiya Janata Party):1980年4月成立,其前身是1951年成立的印度人民同盟。自稱有350萬黨員。代表北部印度教教徒勢力和城鎮中小商人利益,具有強烈民族主義和教派主義色彩。1996年首次成為議會第一大黨並短暫執政。1998年至2004年兩度執政。2014年再次贏得人民院過半議席,成為第一大黨,在中央單獨執政。現任主席阿米特·沙阿(Amit Shah)。
(2)印度國民大會黨(英迪拉·甘地派)(The Indian National Congress〔Indira Gandhi〕):簡稱國大黨(英),通常稱國大黨。據稱有初級黨員3000萬,積極黨員150萬。國大黨成立於1885年12月,領導了反對英國殖民統治和爭取印度獨立的鬥爭。印獨立後長期執政,1969年和1978年兩次分裂。1978年英·甘地組建新黨,改用現名。2004年和2009年人民院選舉中兩次成為議會中第一大黨,在2014年人民院選舉中遭受重挫,僅獲得44個議席。現任主席索尼婭·甘地(Sonia Gandhi)。
(3)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Communist Party of India〔Marxist〕):簡稱印共(馬)。1964年以孫達拉雅和南布迪里巴德為代表的一派從印度共產黨分出後成立。黨員81.4萬(2002年),是印度最大的左翼政黨。曾在西孟加拉邦長期執政,2011年5月結束在該邦連續34年的執政地位。現任總書記西塔拉姆·亞丘里(Sitaram Yechury)。
(4)印度共產黨(Communist Party of India):於1920年成立。1964年分裂,以黨主席什·阿·丹吉為首的一派仍沿用印共名稱。1981年4月,丹吉因支持英·甘地與黨內發生分歧而被開除出黨,該黨再次分裂。現任總書記蘇拉瓦拉姆·雷迪(Suravaram Sudhakar Reddy)。
【重要人物】
普拉納布·慕克吉:總統。1935年12月生於印度西孟加拉邦,印度國大黨成員。先後出任航運、運輸、稅收、金融等部門國務部長,以及財政部長、外交部長、國防部長等職務。2012年7月當選為印第13任總統。
納倫德拉·莫迪:總理。1950年出生於印度古吉拉特邦,印度教徒,政治學碩士。1987年加入印度人民黨,曾任該黨古吉拉特邦分部總書記、全國書記和全國總書記。2001年起連續13年擔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長。在2014年印第16屆人民院選舉中率人民黨贏得過半數席位。2014年5月26日就任總理。
【經濟】獨立後經濟有較大發展。農業由嚴重缺糧到基本自給,工業形成較為完整的體系,自給能力較強。20世紀90年代以來,服務業發展迅速,占GDP比重逐年上升。印已成為全球軟件、金融等服務業重要出口國。1991年7月開始實行全面經濟改革,放鬆對工業、外貿和金融部門的管制。1992~1996年實現經濟年均增長6.2%。「九五」計劃(1997~2002年)期間經濟年均增長5.5%。「十五」計劃(2002~2007年)期間,繼續深化經濟改革,加速國有企業私有化,實行包括農產品在內的部分生活必需品銷售自由化,改善投資環境,精簡政府機構,削減財政赤字。實現年均經濟增長7.8%,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2006年,推出「十一五」計劃(2007~2012年),提出保持國民經濟10%的高速增長,創造7000萬個就業機會,將貧困人口減少10%,大力發展教育、衛生等公共事業,繼續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環保力度。2011年8月,印計劃委員會通過「十二五」(2012~2017年)計劃指導文件,提出國民經濟增速9%的目標。
2008年以來,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經濟增長速度放緩。2009年下半年以來有所好轉。2015/2016財年主要經濟數據如下(註:根據印度中央統計局公布的2015/2016財年經濟調查數據,以現行價格計算):
國內生產總值:135.67萬億盧比(約合1.99萬億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7.6%。
國民總收入:119.62萬億盧比(約合1.76萬億美元)。
人均國民收入:93231盧比(約合1371美元)。
貨幣名稱:印度盧比(Rupee)。
匯率:1美元≈67.9785盧比(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平均值)。
通貨膨脹率:4.85%。
儘管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印度經濟在2015-2016財年仍實現7.6%的增長,外匯儲備達3515億美元。國際金融機構也普遍看好印經濟走勢。世界銀行預測2016年印度經濟增速為7%,稱其有望超過中國成為增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
【資源】資源豐富,有礦藏近100種。雲母產量世界第一,煤和重晶石產量居世界第三。主要資源可采儲量估計為:煤2533.01億噸,鐵礦石134.6億噸,鋁土24.62億噸,鉻鐵礦9700萬噸,錳礦石1.67億噸,鋅970萬噸,銅529.7萬噸,鉛238.1萬噸,石灰石756.79億噸,磷酸鹽1.42億噸,黃金68噸,石油7.56億噸,天然氣10750億立方米。此外,還有石膏、鑽石及鈦、釷、鈾等。森林67.83萬平方公里,覆蓋率為20.64%。
【工業】主要工業包括紡織、食品加工、化工、製藥、鋼鐵、水泥、採礦、石油和機械等。汽車、電子產品製造、航空和空間等新興工業近年來發展迅速。2015/2016財年印度工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3.1%。電力行業同比增長4.5%,在三大主要行業中增長最快。製造業和採礦業分別同比增長3.1%和2.3%。近年來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如下(單位:萬噸):
【農業】擁有世界1/10的可耕地,面積約1.6億公頃,人均0.17公頃,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生產國之一。農村人口占總人口72%。由於投資乏力、化肥使用不合理等因素,近年來農業發展緩慢。「十一五」期間,農業年均增長率3.28%。近年來,印度主要農副產品產量如下(單位:百萬噸):
【服務業】近年來,印服務業實現較快發展。2013/2014財年增長率為6.8%,2015/2016財年為9.2%。其中,酒店貿易服務業、金融類服務業、社會服務業以及建築業分別增長4.5%、10.9%、5.6%、1.6%,占GDP比重分別為24%、18.5%、14.5%、7.8%。2014/2015財年,服務業占GDP比重上升至72.4%,預期增長率為10.6%。2016年服務業對國民總增加值的貢獻率為66.1%,成為印度創造就業、創匯和吸引外資的主要部門。
【旅遊業】旅遊業是印度政府重點發展產業,也是重要就業部門。近年來,印度入境旅遊人數逐年遞增,旅遊收入不斷增加。2012/2013財年,旅遊業收入占GDP比重為6.88%,對全國就業的貢獻率為12.36%。主要旅遊點有阿格拉、德里、齋浦爾、昌迪加爾、那爛陀、邁索爾、果阿、海德拉巴、特里凡特琅等。2014年印度入境旅遊人數約為770萬人次,同比增長6.6%,增速超過同期國際平均水平。印度旅遊業創造外匯收入196.57億美元,同比增長11.5%。2015年印度入境旅遊人數約為800萬人次,同比增長3.8%,創造外匯收入197億美元,同比增長0.2%。
【交通運輸】鐵路為最大國營部門,擁有世界第四大鐵路網。公路運輸發展較快,是世界第二大公路網。海運能力居世界第18位。
鐵路:6.6萬公里。
公路:486.54萬公里。
水運:主要海港12個,包括孟買、加爾各答、金奈、科欽、果阿等,承擔3/4貨運量。孟買為最大港口。
空運:經營定期航班的航空公司共14家,包括印度國際航空公司、印度航空公司等,有飛機334架。專營非定期航班的空運企業65家,飛機201架。航線通達各大洲主要城市。共有機場345個,其中國際機場5個,分別位於德里、孟買、加爾各答、金奈和特里凡特琅。
【財政金融】中央和地方財政分立,預算有聯邦和邦兩級。每年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為一個財政年度。多年來推行赤字預算以刺激經濟發展,截至2015年9月,印度財政赤字為37856億盧比(約合553億美元),約占2015/2016年財政預算的68.1%。政府總支出為91054億盧比(約合1329億美元),約占2015/2016年財政預算的51.2%。2014/2015財年,印度外匯儲備達3206.49億美元。2015/2016財年印度外匯儲備為3515億美元。
【對外貿易】近年來,受世界經濟形勢、盧比貶值等因素影響,印對外貿易增長緩慢,由於進口增速大於出口,貿易赤字擴大。近年外貿情況如下(單位:億美元):
【外國資本】1991年起積極引進外資。毛里求斯是印第一大投資來源國。2015/2016財年(4月至9月),印度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約167億美元,其中60%的投資來自於小國,排名前幾位的分別是新加坡、毛里求斯、荷蘭、美國,主要投資領域包括計算機、服務業、貿易等。
【外國援助】印度是世界上主要的受援國之一。2015/2016財年(截至2016年1月6日),外援總額39.638億美元,其中貸款37.506億美元,贈款2.132億美元。近年來外援情況如下(單位:億美元):
【人民生活】根據聯合國公布的新貧困標準(日生活費用1.25美元以下),印度目前有3.55億貧困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29.8%。印人口出生率2.18%,新生嬰兒死亡率4.46%,人均壽命為66.1歲。醫院和診所共3.2萬家,各類郊區、基礎和社區衛生中心17.2萬家。電話用戶約9.35億,固定電話用戶約3095萬,移動電話用戶約9.04億。
【軍事】印軍前身為英國殖民主義者的僱傭軍。1947年印巴分治後始建分立的三軍。1978年創建獨立的海岸警衛隊。總統是名義上的武裝力量統帥,內閣為最高軍事決策機構。國防部負責部隊的指揮、管理和協調。各軍種司令部負責擬定、實施作戰計劃,指揮作戰行動。現陸軍參謀長比平·拉瓦特(Bipin Rawat),空軍參謀長達諾阿(BS Dhanoa),海軍參謀長蘇尼爾·蘭巴(Sunil Lanba)。實行募兵制。陸、海、空三軍現役兵力為127萬,其中陸軍110萬,海軍5.3萬,空軍11.7萬。另有50多萬預備役軍人和100多萬準軍事部隊。2014/2015財年,國防預算為2.29萬億盧比,同比增長12.4%。
【教育】實行12年一貫制中小學教育。高等教育共8年,包括3年學士課程、2年碩士課程和3年博士課程。還包括各類職業技術教育、成人教育等非正規教育。印有高等院校31868所,其中綜合性大學544所,著名的包括德里大學、尼赫魯大學、加爾各答大學等。印全民識字率74.04%。
【新聞出版】印報刊大多屬私人和財團所有。截至2008年底,共有報刊69323種,總發行量2.07億份。印地文和英文報刊分別占總數的37%和16%。最大的三家日報依次為《印度時報》、《馬拉雅拉娛樂報》和《古吉拉特新聞》。主要印地文報紙有《旁遮普之獅報》、《今天日報》、《印度斯坦報》等。主要英文報紙有《印度斯坦時報》、《政治家報》、《印度教徒報》、《印度快報》等。
主要新聞機構和通訊社有:(1)新聞發布署:相當於政府中央通訊社,擁有1100多名國內和180多名國外特派記者,電傳網覆蓋全國各地,向8000餘家新聞單位供稿。設有8個地區總分社和27個分社。(2)印度報業托拉斯:印最大通訊社,半官方性質。成立於1947年8月,後兼併印聯合通訊社和路透社印度支社,於1949年元旦開業。現設136個國內分社和11個海外分社,員工1000多名,海外記者30多名。英文日發稿量超過10萬字。在北京派駐記者。(3)印度聯合新聞社:印第二大通訊社。1959年登記成立。現有分社100多個。目前向四個海灣國家及新加坡、毛里求斯提供新聞服務,在迪拜、華盛頓和新加坡設有分社,向22個國家派駐記者。(4)印度斯坦新聞社:私營,主要編發印地文、馬拉地文、古吉拉特文和尼泊爾文的新聞。
全印廣播電台隸屬政府新聞廣播部,廣播網覆蓋全國人口99.1%。對內使用24種語言和146種方言播音。對外使用27種語言廣播。
全印電視台於1959年9月試播,1976年脫離全印廣播電台成為獨立機構,隸屬新聞廣播部,是世界最大的電視網絡之一。截至2011年3月,全國共有56家電視台,515個衛星頻道。電視網覆蓋全國陸地面積的77.5%和人口的89.6%。
印度有線電視和衛星電視市場興起於20世紀90年代。電視用戶數量從1992年的41萬戶增長到2013年1.61億戶。據印度信息和廣播部2014/2015年度報告顯示,印度擁有數量龐大的廣播和營銷部門,包括近790個電視頻道,6000家多系統運營商,60000家當地有線電視運營商,7家直接到戶的衛星電視運營商,以及多家網絡電視服務商。
【對外關係】印為不結盟運動創始國之一,歷屆政府均強調不結盟是其外交政策的基礎。印與所有國家積極發展關係,力爭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中發揮重要作用。冷戰結束後,印政府調整了過去長期奉行傾向蘇聯的大國政策,推行全方位務實外交,營造有利於自身發展的持久和平穩定的地區環境。
印主張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及聯合國宗旨和原則的基礎上建立公正合理、考慮到所有國家利益並能為所有人接受的國際政治新秩序,要求進一步加強南南合作和南北對話,呼籲各國共同創造一個有利於第三世界發展的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積極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1992年聯大期間正式向大會提出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要求,建議擴大安理會,實現決策民主化,提高工作效率。2005年,印度與日本、巴西和德國組成「四國集團」,提出安理會改革框架決議草案,要求擴大安理會,同時增加常任理事國與非常任理事國。
在人權問題上,主張推進人權應考慮各國的具體情況,認為最根本的人權是生存的權利;對發展中國家來說,發展問題優於民主和人權,反對將人權問題政治化,反對利用人權干涉他國內政,從而損害別國的主權和統一。
重視全球環境保護問題,認為解決這一問題應與發展中國家的發展要求相聯繫,環保的主要責任應由發達國家承擔,建議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聯合從事研究和開發來解決環境問題。在氣候變化問題上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列名支持《哥本哈根協議》。
近年來,印政府繼續推行全方位大國外交戰略,高度重視印中關係,優先發展與美關係,鞏固印俄傳統關係,推進與歐、日等主要發達國家的關係。繼續推行東向政策。重視能源安全,逐步拓展同海灣、中亞等能源供應國的交往與合作。強調外交為經貿服務,注重發展經貿科技合作,吸收外國資金和技術。
【同中國的關係】見「中國印度雙邊關係」
【同美國的關係】2005年7月,印美宣布建立全球夥伴關係。2006年3月,美總統布什訪印。雙方就印度核設施分離計劃達成協議,制定兩國貿易三年內翻番的目標,宣布成立科技委員會,探討民用航天合作。12月,美國會通過印美民用核能合作法案。
2010年4月,印度總理辛格出席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的核安全峰會,並會見美國總統奧巴馬。美國財長蓋特納訪問印度,雙方建立印美經濟金融夥伴關係。6月,印度外長克里希納訪美,舉行首次印美戰略對話。7月,美國國家安全顧問瓊斯訪印。11月,美國總統奧巴馬訪印。
2011年5月,美國土安全部長納波利塔諾訪印,同印內政部長齊丹巴拉姆舉行首輪印美國土安全對話,並發表《聯合聲明》。6月,印美第二次經濟金融夥伴關係對話在華盛頓舉行。7月,美國國務卿希拉里與印外長克里希納在新德里共同主持印美第二輪戰略對話,並發表《印美戰略對話聯合聲明》。
2012年5月,美國務卿克林頓訪印。6月,美國防部長帕內塔訪印。印外長克里希納與美國務卿希拉里在華盛頓共同主持第三次印美戰略對話,發表《2012年印美戰略對話聯合聲明》。10月,印美第三次經濟金融夥伴關係對話在新德里舉行,美財長蓋特納率團出席。2013年7月,美國副總統拜登訪印。
2014年7月,美國務卿克里訪印主持第五次戰略對話。9月,印度總理莫迪訪問美國。
2015年1月,美國總統奧巴馬訪印。9月,印度總理莫迪出席第70屆聯大並對美國進行順訪,參加聯大可持續發展及維和峰會、主持「四國集團」領導人會議、與多國領導人雙邊會見,並與美商界領袖以及印僑廣泛接觸。期間,莫迪與美國總統奧巴馬會晤,討論了經貿、氣候變化和安全等諸多問題,簽署了一系列高科技協議,並發表了聯合聲明。
2016年3月31日至4月1,印度總理莫迪赴美出席核安全峰會。4月,美國國防部長卡特訪印,與印度國防部長帕里卡爾舉行會談。5月,印美舉行第一次海洋安全對話,並在阿拉斯加舉行「紅旗」軍演。6月,印度總理莫迪訪問美國,雙方發表《美印21世紀的持久全球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確定美印在亞太和印度洋地區互為優先夥伴的地位。8月,美國國務卿克里和商務部長普利茨克訪印並與印舉行美印戰略及商業對話。12月,美國國防部長卡特訪問印度,與印度國防部長帕里卡爾舉行會談並發表聯合聲明,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多瓦爾訪美並會見擬任特朗普政府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米歇爾·弗林,印美軍方合作小組在印舉行第15次對話。
【同俄羅斯的關係】印俄雙邊關係密切。2000年,兩國宣布建立戰略夥伴關係,並建立年度峰會機制。
2009年6月,印度總理辛格赴俄羅斯出席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和首次「金磚四國」領導人正式會晤。9月,印度總統帕蒂爾訪問俄羅斯。12月,印度總理辛格訪問俄羅斯,雙方發表聯合聲明,簽署包括核合作、軍事防務、經濟合作、文化交流等6個協議。
2010年3月,俄羅斯總理普京訪問印度,雙方簽署了總價值上百億美元的一系列協議。12月,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訪問印度,雙方簽署數十項協議,發表印俄聯合聲明,舉行了慶祝印俄戰略夥伴關係建立10周年活動。
2011年10月,印國防部長安東尼赴俄參加印俄軍事技術合作委員會例行會議,雙方就軍事項目落實情況和武器設備配套零部件出口等進行磋商。12月,印總理辛格對俄進行正式訪問,並出席印俄第12次峰會。辛格分別與梅德韋傑夫總統及普京總理舉行會談,雙方同意深化兩國間特殊、優先的戰略夥伴關係,擴大經貿、投資、防務、科技、文化交流等各領域合作。
2012年12月,俄羅斯總統普京訪問印度,雙方發表《為了共同繁榮和更好的世界的聯合聲明》,簽署了兩國外交部磋商議定書、科技與創新合作備忘錄、2013-2015年文化合作計劃、投資合作及兩國通訊導航公司諒解備忘錄等5項合作文件,並達成總額29億美元的武器購銷合同。
2013年10月,印總理辛格訪俄,主持第14輪印俄峰會。
2014年7月,俄羅斯副總理羅戈津訪印。12月,俄羅斯總統普京訪印。
2015年5月,印度總統慕克吉赴俄出席紀念衛國戰爭勝利紀念活動。7月,印度總理莫迪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烏法峰會並訪俄。12月,印度總理莫迪訪問俄羅斯,雙方發表了《通過信任關係邁向合作新天地》的聯合聲明,簽署了9相雙邊文件,包括俄印政府間直升機製造合作協議、修改簡化兩國部分公民往來協議的議定書、兩國海關2015—2017年合作規劃、兩國鐵路技術合作備忘錄等,涉及經濟合作、軍事軍技合作、能源合作等領域。
2016年7月,印俄在俄羅斯濱海邊疆區舉行「因陀羅-2016」聯合軍演。10月,俄羅斯總統普京訪問印度並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果阿峰會。12月,印俄第九次「因陀羅」海上軍演在孟加拉灣舉行。
【同日本的關係】印日關係發展勢頭良好。2000年,印日建立全球夥伴關係。2004年起,印成為日最大海外開發援助對象。2006年12月,印總理辛格訪日,雙方宣布建立戰略性全球夥伴關係,並將2007年定為「印日友好年」和「印日旅遊交流年」。
2009年12月,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訪問印度,雙方發表《新時期印日戰略和全球夥伴關係》共同聲明。
2010年6月,印度總理出席加拿大多倫多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期間同日本首相菅直人舉行會談,雙方同意在開發發電技術等民用領域加強合作。6月底,印度與日本就出口核能發電技術舉行第一輪談判。7月,印度與日本舉行首輪外交與防務副部長級對話(「2+2」)。8月,日本外相岡田克也訪印,與印度外長舉行第四輪外長級年度戰略對話。10月,印度總理辛格訪日,與日本首相菅直人舉行會談,雙方發表《未來十年印日全球戰略夥伴關係願景》的聯合聲明,簽署《關於締結印日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的聯合宣言》。
2011年2月,印日簽署《印日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以及《履約協議》,以推動貿易自由化、創造更多投資機會、改善商業合作環境。4月,印外秘拉奧琪訪問日本,舉行印日外交磋商,雙方表示將進一步推動目前陷入停滯的印日民用核能對話,並同意建立印日美三邊對話機制,就涉及共同利益的地區和國際問題開展對話。10月,印外長克里希納對日進行正式訪問,與日外相舉行第五次印日戰略對話。12月,日首相野田佳彥對印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第六屆印日峰會。
2012年4月,日本外相玄葉光一郎訪印,與印外長克里希納共同主持召開日印第一屆經濟對話暨第六屆戰略對話,與印計劃委員會副主席阿魯瓦利亞主持召開日印第五屆能源對話。雙方同意建立就網絡安全和海上安全開展對話的新機制。10月,印日第二輪外交與國防副部級對話(2+2對話)在東京舉行,第三輪印美日三邊對話在新德里舉行。
2013年3月,印外長庫爾希德訪日,主持印日第7次戰略對話。5月,印總理辛格訪日。12月,日本天皇明仁訪印。
2014年1月,日首相安倍晉三訪印。9月,印度總理莫迪訪日。
2015年12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問印度,雙方發表了《2025願景:共同致力於印度洋—太平洋地區和世界和平與繁榮的特殊戰略全球夥伴關係》聯合聲明,並簽署了16相合作協議,涉及高鐵和投資合作、防務安全、科教人文合作、國際地區合作等領域。雙方還就鐵路技術研發和建設孟買—艾哈邁達巴德高鐵簽署了備忘錄。
2016年11月,印度總理莫迪訪問日本,會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雙方發表聯合聲明並簽署包括民用核能、基建、鐵路在內的10項協議。
【同歐盟及歐盟國家關係】2000年,印度與歐盟建立首腦會晤機制。2005年雙方正式確立印歐戰略夥伴關係。歐盟作為整體是印最大貿易夥伴和重要投資來源地。
2010年4月,印度總理辛格出席美國華盛頓核安全峰會期間會見法國總統薩科齊。6月,印度總理出席加拿大多倫多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期間會見英國首相卡梅倫及法國總統薩科齊。7月,英國首相卡梅倫訪印。12月,印度總理出席在布魯塞爾舉行的第11輪「印度—歐盟峰會」,並與歐洲理事會主席范龍佩、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比利時首相萊特姆、德國總理默克爾等歐洲領導人會晤。12月,法國總統薩科齊訪印,雙方簽署總額約150億歐元的框架合作協議。
2011年5月,德國總理默克爾訪印,與辛格總理共同主持首輪印德政府間磋商。兩國正式啟動政府間磋商機制。6月,法國財長拉加德訪印。11月,印度—歐盟在新德里舉行首次外交政策磋商。
2012年1月,印度—歐盟第22次部長級會議在印班加羅爾召開。法國達索集團與印度國防部達成售印126架「陣風」戰鬥機的合同。2月,印度-歐盟峰會在新德里舉行,雙方簽署《印統計和項目實施部和歐洲統計局統計合作備忘錄》、《印歐研究和創新合作聯合宣言》,並發表《關於印歐加強能源合作的聯合宣言》。6月,德國外長韋斯特維勒訪問印度,並出席「德國與印度2011-2012:無盡的可能」德國年系列活動。
2013年1月,印外長庫爾希德訪問德國、比利時、法國。2月,英國首相卡梅倫訪印。4月,印總理辛格訪問德國,出席印度年活動閉幕式。7月,印外長庫爾希德訪問挪威。10月,印總統慕克吉訪問比利時。10月,匈牙利總理維克多訪印。
2014年1月,德國總統高克訪印。3月,印外長庫爾希德訪問英國。7月,法國外長法比尤斯訪印。9月,德國外長施泰因邁爾訪印。
2015年4月,印度總理莫迪先後訪問法國、德國和加拿大。12月,印度總理莫迪訪問俄羅斯。11月印度總理莫迪訪問英國。30日,莫迪再赴法國,參加巴黎氣候變化大會。10月,德國總理默克爾訪問印度。
2016年1月,法國總統奧朗德訪印。11月,英國首相特雷莎·梅訪印,會見印總統慕克吉和總理莫迪,並發表聯合聲明。
【同東盟及東盟國家的關係】印度同東南亞國家地理位置相近,有悠久的歷史關係。印積極推行「東向政策」,加強同東盟的政治經濟關係,積極參與東亞合作。
2009年10月,第七次印度—東盟峰會在泰國華欣舉行,印總理辛格出席。12月,印度外長克里希納出席在緬甸舉行的第12次孟印緬泰經濟合作組織部長級會議。2010年10月,第八次印度—東盟峰會在越南河內舉行,印總理辛格出席。2011年3月,印度—東盟第三次德里對話舉行,印外長克里希納出席。11月,第九次印度—東盟峰會在印尼巴厘島舉行,印總理辛格出席。
2009年2月,印度副總統安薩里訪問緬甸。2010年7月,緬甸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主席丹瑞大將訪印。2011年6月,印外長克里希納訪緬,會見了緬總統、副總統等領導人,並與緬外長舉行會談。10月,緬總統吳登盛對印進行國事訪問,會見了印總統、外長,並與辛格總理舉行會談,雙方發表聯合聲明。
2010年9月,印度總統帕蒂爾訪問老撾和柬埔寨。2011年1月,印度尼西亞總統蘇希洛訪問印度。3月,菲律賓外長羅慕洛訪印。4月,泰國總理阿披實對印度進行國事訪問。10月,印度總理辛格訪問越南、馬來西亞。
2011年10月,越南國家主席張晉創對印度進行國事訪問,會見印總統帕蒂爾、外長克里希納、議會反對黨領袖斯瓦拉吉,與辛格總理舉行會談。印石油與天然氣集團與越南國有石油公司簽署諒解備忘錄,在南海所謂127、128油氣區塊開展油氣資源勘探合作項目,後因技術原因,印公司退出兩區塊勘探。
2012年1月,泰國總理英拉對訪印。5月,辛格總理對緬甸進行正式訪問。11月,緬甸全國民主聯盟主席昂山素季訪印。7月,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對印進行國事訪問。12月,印度—東盟紀念峰會在新德里舉行,慶祝雙方對話夥伴關係20周年暨首腦級別會議10周年。峰會主題為「東盟—印度促進和平與共同繁榮的夥伴關係」。會議由印總理辛格和東盟輪值主席柬埔寨首相洪森共同主持。
2013年1月,印副總統安薩里訪問越南。5月,印總理辛格訪問泰國。10月,印外長庫爾希德訪問菲律賓、新加坡、文萊。印總理辛格訪問印度尼西亞。11月,越南共產黨總書記阮富仲訪印。
2014年2月,泰國公主施琳通訪印。6月,新加坡外長尚穆根訪印。8月,印外長斯瓦拉吉訪問越南、新加坡、緬甸。
2015年11月,印度總理莫迪赴馬來西亞出席東盟和印度峰會以及東亞峰會等,並訪問馬來西亞和新加坡。
2016年12月,印度尼西亞總統佐科訪問印度,雙方發表聯合聲明,將在戰略互動、國防安全合作、全面經濟夥伴關係、文化和人文、應對共同挑戰等五大領域加強合作。
【同南盟及南盟國家的關係】印度是南盟創始國之一。印於1986年、1995年和2007年三次主辦南盟首腦會議。作為南盟最大國家,印強調加強南亞各國聯繫,積極推動在南盟範圍內實現物流、人員、技術、知識、資金和文化的自由流動,最終建立南亞經濟共同體。2008年8月,印度總理辛格出席在科倫坡舉行的第15屆南盟峰會。2010年4月,印度總理辛格出席在不丹舉行的第16屆南盟峰會。2011年7月,印度總理辛格出席在馬爾代夫舉行的第17屆南盟峰會。2014年11月,印度總理莫迪出席在尼泊爾舉行的第18屆南盟峰會。
2004年以來,印度和巴基斯坦保持和平對話進程,雙邊關係繼續緩和。2008年11月,孟買發生連環恐怖襲擊事件後,印指責巴境內的恐怖組織「虔誠軍」製造了此次事件。印巴關係驟然緊張,和平進程中斷。經國際社會斡旋,兩國緊張局勢有所降溫,但尚未根本緩解。2009年6月,印總理辛格在俄羅斯出席上海合作組織峰會期間會見巴總統扎爾達里。2010年4月,印總理辛格在不丹第16屆南盟峰會期間會見巴總統扎爾達里。7月,印外長克里希納訪問巴基斯坦。2011年2月,印外秘和巴外秘在不丹廷布舉行會見。3月,應印總理曼莫漢·辛格邀請,巴總理吉拉尼抵達位於印度西北部的旁遮普邦的莫哈里,觀看在印巴兩隊之間進行的板球世界盃半決賽。這是自2008年11月孟買恐怖襲擊事件後,印巴兩國領導人第一次在印度舉行會晤。7月,巴新任外長希娜·拉巴尼·哈爾訪印,同印總理辛格、國大黨主席索尼婭·甘地、人民黨領袖阿德瓦尼、人民院反對黨領袖斯瓦拉吉會見,並與印外長克里希納舉行會談,發表《印巴外長聯合聲明》。11月,印巴在新德里舉行貿易對話,同意攜手實現兩國貿易正常化,並發表聯合聲明。12月,印巴重啟核及常規安全的「建立信任措施」(CBM)談判,這是兩國CBM對話中斷四年後再度恢復。2012年4月,巴基斯坦總統扎爾達里對印進行「私人訪問」,同印總理辛格會見。11月,巴基斯坦內政部長馬利克首次訪問印度。2013年9月,印總理辛格同巴總理謝里夫在出席聯合國大會期間舉行會見。2014年5月,巴總理謝里夫出席印新總理莫迪就職儀式。2015年3月,印度外秘蘇傑生訪問巴基斯坦。7月,上海合作組織烏法峰會期間,巴基斯坦總理謝里夫和印度總理莫迪會晤。12月,印度總理莫迪訪問巴基斯坦。2016年1月,因印度北部旁遮普邦空軍基地遭襲。印巴推遲原定於1月舉行的外秘級對話。2016年11月,巴基斯坦總理外事顧問阿齊茲赴印出席阿富汗問題伊斯坦布爾進程外長會。
2011年1月,尼泊爾總統亞達夫訪問印度,印外秘拉奧琪訪尼。4月,印外長克里希納訪問尼泊爾。10月,尼泊爾總理巴特拉伊訪印。2012年12月,尼泊爾總統亞達夫對印進行正式訪問。2014年7月,印外長斯瓦拉吉訪問尼泊爾。8月,印總理莫迪訪問尼泊爾。2015年9月,尼泊爾新憲法頒布後,印度收緊邊境管控,造成尼國內物資嚴重短缺,尼印關係緊張。2016年2月,尼泊爾總理奧利訪問印度。11月,印度總統慕克吉訪問尼泊爾。
2011年2月和10月,阿富汗總統卡爾扎伊兩次訪問印度,兩國簽署首份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協議。2012年11月,阿富汗總統卡爾扎伊對印進行國事訪問。2013年5月,阿富汗總統卡爾扎伊訪印。8月,阿富汗副總統哈利利訪印。9月,印外長庫爾希德訪問阿富汗。2016年2月,阿富汗首席執行官阿卜杜拉訪印。11月,阿富汗總統加尼赴印出席阿富汗問題伊斯坦布爾進程外長會。
2011年5月,斯里蘭卡外長佩里斯訪印。2012年9月,斯里蘭卡總統拉賈帕克薩訪問印度。2013年8月,斯里蘭卡外長佩里斯訪印。2014年5月,斯總統拉賈帕克薩應邀出席印度總理莫迪就職儀式。2015年1月,斯外長薩馬拉維拉訪印。2月,斯里蘭卡總統西里塞納訪印。3月,印度總理莫迪訪問斯里蘭卡。9月,斯總理維克拉馬辛哈訪印。
2011年7月,印外長克里希納訪問馬爾代夫。11月,印總理辛格對馬爾代夫進行國事訪問。2012年2月,印總理辛格特使、外交部西方事務秘書賈納帕提訪問馬爾代夫。2014年1月,馬爾代夫總統亞明訪印。2月,印外長庫爾希德訪問馬爾代夫。2015年11月,馬爾代夫外長杜妮亞訪問印度。
2011年7月,印外長克里希納訪問孟加拉國。9月,印總理辛格訪問孟加拉國。2013年2月,印總統慕克吉訪問孟加拉國。2014年6月,印度外長斯瓦拉吉訪問孟加拉國。2015年6月,印度總理莫迪訪問孟加拉國。
2013年1月,印外長庫爾希德訪問不丹,不丹國王吉格梅·凱薩爾·納姆耶爾·旺楚克訪印。2月,不丹首相吉格梅·廷里訪問印度。8月,印度國家安全顧問梅農訪問不丹,不丹首相策林·托傑訪印。2014年1月,不丹第五世國王訪問印度。5月,不丹首相策林·托傑訪問印度。6月,印總理莫迪訪問不丹。
【同非洲國家關係】印獨立後,支持非洲國家反殖民主義和國家民族解放鬥爭,在非洲國家中贏得了良好聲譽。近年來,印加大對非洲的重視和投入。印在非重點推進與南非、毛里求斯、尼日利亞、埃及等國家關係,也借重非盟、東非共同體、「環印度洋地區合作聯盟」、「印度—巴西—南非」倡議等區域組織促進對非關係。2004年,印總統卡拉姆訪非。2005~2007年,辛格總理三度訪非。2008年,印舉辦首屆「印非論壇峰會」,宣布5年內對非信貸總額增至54億美元。2011年3月,「印度—巴西—南非對話論壇」部長級會議在新德里舉行。10月,「印度—巴西—南非對話論壇」第五屆峰會在比勒陀利亞舉行,辛格總理出席。5月,第二屆印度非洲論壇首腦峰會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舉行,發表《亞的斯亞貝巴宣言》和《印非加強合作框架文件》。雙方確立到2015年印非貿易額達700億美元的目標。非盟積極評價印非合作,表示將儘快設立駐印辦事處。
2012年1月,馬里總統杜爾對印進行正式訪問。3月,贊比亞總統薩塔對印進行私人訪問。4月,印總統帕蒂爾訪問塞舌爾和南非。9月,布隆迪總統皮埃爾·恩庫倫齊扎對印進行國事訪問。
2013年1月,毛里求斯總統拉傑克斯瓦爾?普里亞格訪印。3月,印總統慕克吉訪問毛里求斯。5月,印副總統安薩里訪問埃塞俄比亞。2014年7月,烏干達外長薩姆·庫泰薩訪印。
2015年5月,印度外長斯瓦拉吉訪問南非。8月,塞舌爾總統米歇爾對印度進行國事訪問。10月,第三屆印度—非洲論壇峰會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舉行,非洲54個國家參加了本次峰會,包括34位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
【同其他國家關係】2015年5月,印度總理莫迪訪問蒙古。7月,印度總理莫迪先後訪問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8月,伊朗外長扎里夫訪問印度。印度總理莫迪訪問阿聯酋。10月,印度總統慕克吉克吉訪問巴勒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