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累利阿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卡累利阿蘇維埃共和國 |
本名 卡累利阿蘇維埃 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 簡 稱 (芬)KSSNT、 (俄)КФССР 所屬洲 歐洲 首 都 彼得羅扎沃茨克 主要城市 彼得羅扎沃茨克 |
卡累利阿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芬蘭語:Karjalais-Suomalainen Sosialistinen neuvostotasavalta, 縮寫KSSNT)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之一,成立於1940年3月31日。1956年7月16日,蘇聯宣布撤消卡累利阿-芬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建制,並將其併入原本同一行政級別的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改名為卡累利阿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 [1]
發展歷史
1923年到1940年,卡累利阿地區是隸屬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的一個自治共和國。首府為彼得羅扎沃茨克。居民主要為卡累利阿族和芬蘭族。 1939年,蘇芬戰爭爆發後,蘇聯在芬蘭領土上成立了以芬蘭共產黨領袖庫西寧為首的「芬蘭民主共和國」政府。但是進攻芬蘭沒有成功。1940年3月12日,芬蘭與蘇聯簽訂和約,將包括維堡和北方的一些芬蘭領土在內的十分之一領土劃歸蘇聯。作為替代措施,蘇聯在1940年3月31日將卡累利阿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升格為卡累利阿-芬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將祖國「芬蘭」加入其國名中,並將奪來的芬蘭領土併入該加盟共和國。蘇聯衛國戰爭開始後,芬蘭於1941年7月進攻蘇聯,企圖收回被占領的領土,並在達到這個目標後停留在1939年的國境上。 1944年蘇聯開始反擊,占領了被芬蘭奪回的領土。
1947年的巴黎條約確定了蘇聯與芬蘭的新邊界,規定卡累利阿-芬蘭為蘇聯領土。
政治
卡累利阿-芬蘭加盟共和國最高權力機構為卡累利阿-芬蘭加盟共和國最高蘇維埃。主席為奧托·威廉莫維奇·庫西寧。最高行政為共和國部長會議。執政黨為全聯盟共產黨卡累利阿-芬蘭加盟共和國中央委員會。20世紀40年代末期還有一個獨立的卡累利阿-芬蘭共產黨存在。
政治格言
Kaikkien maiden proletaarit, liittykää yhteen! (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相關信息
卡累利阿人多數分布在卡累利阿自治共和國,部分分布在加里寧、諾夫哥羅德、聖彼得堡、雅羅斯拉夫等地及芬蘭。屬歐羅巴人種白海類型。使用卡累利阿語。許多人通用俄羅斯語文。信東正教。卡累利阿人的民族起源問題尚無定論。卡累利阿人自古從事農業,種植小麥、燕麥、馬鈴薯等;白海和大湖沿岸地區的居民多從事漁業。過去,耕作技術落後,盛行三區輪作制,有的從事刀耕火種農業。十月革命後,工農業有了較大發展。主要工業部門有木材、造紙、食品;農業以生產飼料為主,副業有伐木和狩獵。手工業以鐵器加工和用樺樹皮製作各種小工藝品最負盛名。
參考來源
- ↑ 卡累利阿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 豆瓣電影,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