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南邻(杜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南邻》

作品名称:《南邻》

创作年代:盛唐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作者:杜甫

《南邻》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写作者过访南邻朱山人家,朱山人热情相待,又趁秋水初涨,陪同乘船游览,到黄昏月上,才亲自送其归家。全诗用两幅画面组成,前半篇展现出来的是一幅山庄访隐图,下半篇又换成另一幅江村送别图,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原文

译文

锦江有一位先生头戴黑色方巾,他的园子里,每年可收许多的芋头和板栗,不能算是穷人。

他家常有宾客来,孩子们都习惯了,总是乐呵呵的,鸟雀也常常在台阶上觅食,它们已被驯服了。

秋天锦江里的水深不过四五尺,野渡的船只能容下两三个人。

天色已晚,江边的白沙滩,翠绿的竹林渐渐笼罩在夜色中,锦里先生把我们送出柴门,此时一轮明月刚刚升起。 [2]

赏析

《南邻》写作者到南邻朱山人家造访,朱山人热情相待又月夜送别的日常生活。这是用两幅画面组成的一首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前半篇展现出来的是一幅山庄访隐图。杜甫到人家作客,诗先写这家人家给予杜甫的印象。诗人首先看到的,主人是位头戴“乌角巾”的山人;进门是个园子,园里种了不少的芋头;栗子也都熟了。说“未全贫”,则这家境况并不富裕。可是从山人和全家的愉快表情中,可以知道他是个安贫乐道之士,很满足于这种朴素的田园生活。说起山人,人们总会联想到隐士的许多怪脾气,但这位山人却不是这样。进了庭院,儿童笑语相迎。原来这家时常有人来往,连孩子们都很好客。阶除上啄食的鸟雀,看人来也不惊飞,因为平时并没有人去惊扰、伤害它们。这气氛是和谐、宁静的。三、四两句是具体的画图,是一幅形神兼备的绝妙的写意画,连主人耿介而不孤僻,诚恳而又热情的性格都给画了出来。

随着时间的推进,下半篇又换了另一幅江村送别图。“秋水”一联,自然而别饶生趣。“白沙”“翠竹”,明净无尘,在新月掩映下,意境显得特别清幽。这就是这家人家的外景。由于是“江村”,所以河港纵横,“柴门”外便是一条小河。杜甫在主人的“相送”下登上了“野航”;来时,他也是从这儿摆渡的。 从“惯看宾客儿童喜”到“相送柴门月色新”,不难想象,主人是殷勤接待,客人是竟日淹留。中间“具鸡黍”“话桑麻”这类事情,都略而不写。这是诗人的剪裁,也是画家的选景。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集》传世。因在唐肃宗时,官左拾遗(从八品小官)。入蜀后曾在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大历五年(770) 公年五十九。春,在潭州。夏四月,避臧乱入衡州。欲入郴州依舅氏崔伟,因至耒阳,泊方田驿。秋,舟下荆楚,竟以寓卒,旅殡岳阳。[3]


参考资料

  1. 南邻, 诗词名句网,
  2. 南邻, 古诗文网,
  3. 杜甫简介与生平, 华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