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半 |
"半"的拼音:bàn,繁体:鉡简体:半部首:丶、笔画:点,撇,横,横,竖。总笔画:5画五笔字根、笔顺编号、四角号码、基本字义、其他字义、英汉对照、可组词为:一半、半个、半夜等。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半
外文名; Semi,Half
类型; 汉字
拼音; bàn
总笔画; 5
五笔86; UFK
郑码; UB
词义解释; 半[bàn ㄅㄢˋ]
[《广韵》博漫切,去换,帮。]
1.二分之一。《易·系辞下》:“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韩非子·内储说上》:“疑也者,诚疑,以为可者半,以为不可者半。” 唐 韩愈《哭杨兵部陆歙州》诗:“人皆期七十,才半岂蹉跎。” 老舍 《骆驼祥子》十八:“南边的半个天响晴白日,北边的半个天乌云如墨。”
2.犹言中,中间。《庄子·大宗师》:“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 唐 韩愈 《独钓》诗:“秋半百物变,溪鱼去不来。”《水浒传》第七五回:“ 萧让 、 裴宣、 吕方 、 郭盛在半路上接着,都俯伏道旁迎接。”
3.不完全。《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四回:“但凡人家写缘簿的,自然都写在那清修的庙里去,谁肯写在这半清不浑的庙里呢?” 巴金《探索集·春蚕》:“他是我的一位老朋友,很可能在半开玩笑。”
4.表示很少。《水浒传》第七五回:“他数内有几个性如烈火的汉子,倘或一言半语冲撞了他,便坏了大事。” 老舍《骆驼祥子》十八:“虽然大雨过去,一斤粮食也许落一半个铜子,可是他们的损失不是这个所能偿补的。”
历史资料
半2 [pàn ㄆㄢˋ]
[《集韵》普半切,去换,滂。]
1.大片。《汉书·李陵传》:“﹝ 李陵 ﹞令军士人持二升糒,一半冰,期至 遮虏鄣 者相待。” 颜师古注:“半读曰判。判,大片也。时冬寒有冰,持之以备渴也。”
2.通“ 畔 ”。界限。 马王堆汉 墓帛书《经法·道法》:“故唯执道者能上明于天之反,而中达君臣之半。”
基本字义
● 半
bàn ㄅㄢˋ
◎ 二分之一:~圆。~百(五十,多指岁数)。
◎不完全的:多~。~岛。~透明。~脱产。
◎ 在中间:~空。~路上。~夜。
◎ 喻很少:一星~点。
◎夫妻尤其是谈爱的男女的一方:你的另一半没来?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唐韵】【集韵】【韵会】博漫切,般去声。【说文】物中分也。从八从牛。牛为物大,可以分也。【易·系辞】思过半矣。【礼·学记】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韩非子·内储篇】疑也者,以为可者半,不可者半。
又【集韵】【韵会】【正韵】普半切,音泮。大片也。【前汉·李陵传】令军士人持二升糒,一半冰。【注】师古曰:半,读曰判。判,大片也。
又【韵补】叶眠切,音鞭。【道藏歌】游云落太阳,𩙥景凌三天。千秋似淸旦,万岁犹日半。
示范例子
【半丁】指岁数尚未达到全丁年龄的人。《晋书·范宁传》:“今以十六为全丁,则备成人之役矣。以十三为半丁,所任非复童幼之事矣。”《宋书·王弘传》:“十五至十六,宜为半丁,十七为全丁。”
【半人】1.谓够不上一个人。多用为嘲戏之辞。 晋 习凿齿以脚疾废于家巷, 襄阳陷于 苻坚, 坚 闻其名,与 道安俱舆而致焉,谓 权翌 曰:“朕取 襄阳 ,惟得一人半。” 翌 曰:“谁耶。” 坚 曰:“ 安公 一人, 习凿齿 半人也。”见《襄阳耆旧传》。 唐 白居易《咏身》诗:“ 周南留滞称遗老, 汉 上羸残号半人。”《旧五代史·晋书·陈保极传》:“ 保极 以 维翰 短陋,故谓之半人也。” 清 胡天游《保定幕府书怀呈别少仪并示王许二记曹》诗:“半人侵肺病,一卦锁眉愁。”
2.作恶的人。《大般涅盘经》卷八:“世间,为恶行者,名为半人;修善行者,名为满人。”
3.受人庇护、不能自立的人。 清 陆以湉《冷庐杂识·尺牍新钞》:“正人当庇人,不当为人所庇。为人所庇,即能自立,亦半人耳,庇人者尚馀半在人。”
4.犹半仙人。 清 曹寅《小游仙》诗之七:“剩水残山作半人,多时席帽不生尘。”参见“ 半仙 ”。
常见词组
半三不四
谓心神不定,无精打采。《西湖二集·李凤娘酷妒遭天谴》:“勾引得官家一心在你身上,就在我身边,也是半三不四。”
【半工】1.谓半日生产,半日停工。 茅盾《子夜》十四:“ 吉人 和我商量过,打算从下月起,八个厂除原定的裁人减薪那些办法之外,老老实实就开‘半工’,混过了一个月,再看光景。”
2.做半日活的雇工。 孙犁《风云初记》二:“那一年大秋上,为多叫半工们吃一顿稀饭, 田大瞎子 恼了。”
半工半读
一面生产劳动,一面上学读书。 徐特立《徐懋恂由巴黎致湘学界书》:“半工半读,则知识技能兼到,言之即能行之。” 沈钧儒《邹韬奋先生事略》:“所以先生少年就学时代即全靠自己设法,半工半读,还要照顾两个弟弟,是非常艰苦的。” 阿英《方志敏同志早年写的小说》:“他希望能留在 上海半工半读。”
【半大】形体介于大小之间的。 老舍 《骆驼祥子》二十:“院子很小,靠着南墙根有棵半大的小枣树。” 崔璇《一条裤子》:“看您老过桥的那股劲儿,象个半大小伙子。”
【半丈红】花木名。 宋 苏轼《与欧育等六人饮酒》诗:“忽惊春色二分空,且看樽前半丈红。” 宋 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六:“正月下旬宜接桃、梅、李、杏、半丈红。”
【半上】未全升起。 南朝 梁 萧子范《罗敷行》:“城南日半上,微步弄妖姿。” 南朝 陈 萧铨 《赋得婀娜当轩织诗》:“绮窗犹垂翡翠幌,珠帘半上珊瑚钩。”
【半上日昼】上午十时左右。《何典》第三回:“直至次日半上日昼,仍旧弗推扳,只得叫鬼囡再去候那郎中来。”
半上半下
谓两可之间。《朱子全书》卷十:“三年无改,谓是半上半下底事,在所当改者,但不可匆遽急改之。”《朱子全书》卷十九:“ 微子 去却易, 比干 则索性死,他( 箕子 )在半上半下处,最是难。”
【半上落下】犹半途而废。《朱子全书》卷十五:“圣人不肯半上落下,直是做到底。”《朱子全书》卷九:“人各有个知识,须是推致而极其至,不然半上落下,终不济事。”
【半山】1.山半腰。 北周 王褒 《始发宿亭》诗:“落星侵晓没,残月半山低。” 唐 李颀《少室雪晴送王宁》诗:“隔城半山连青松,素色峨峨千万重。”
2. 王安石在 钟山的故宅。 宋 陆游《入蜀记》卷二:“归途过 半山 ,少留。 半山 者, 王文公 旧宅,所谓 报宁禅院 也。自城中上 锺山 ,此为中途,故曰 半山 。”
3. 王安石 的别号。 宋 杨万里《读诗》诗:“船中活计只诗编,读了 唐 诗读 半山 。不是老夫朝不食, 半山 绝句当朝餐。”
半山亭
【半山亭】1.亭名。在今 江苏南京市中山门北 半山寺。 半山寺 原为 宋 王安石 故居, 元丰 七年舍为寺宇。 明 代因靠近宫城北安门 ,划为禁地,寺废。 清 道光 年间再建, 同治 时重修,并建一亭,即名 半山亭 。参见“ 半山 ”。
2.亭名。在 河南内乡县西北 汤河半山间。 宋 张舜民建。 金 元好问有《春日半山亭游眺》诗,即其地。
半千
【半千】1. 唐 员馀庆 的别名。《旧唐书·文苑传中·员半千》:“ 员半千 ,本名 馀庆 …… 义方 嘉重之,尝谓之曰:‘五百年一贤,足下当之矣。’因改名 半千 。”
2. 金 雷渊的别号。《金史·雷渊传》:“出巡郡邑,所至有威誉,奸豪不法者立棰杀之。至 蔡州,杖杀五百人,时号曰‘ 雷半千 ’。”
半弓
【半弓】1.半弓形。形容弦月。 唐 元稹《春》诗:“昼漏频加箭,宵晖欲半弓。” 元 郭钰《和罗习之见寄因简刘渊》:“古陂浄泻秋千顷,归路斜分月半弓。”
2.半弓之地。形容面积很小。弓,旧时丈量地亩的计算单位。一弓等于五尺。 宋 杨万里 《闲居初夏午睡起》诗:“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潘飞声《移居横浜桥》诗:“拟辟半弓地,补种园中蔬。”
3.俗以“一虎口”(约五寸)为一弓。半弓约二三寸。旧时用以形容妇女缠过的小足。 元 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袖儿笼,指十葱;裙儿簌,鞋半弓。”
半子
【半子】1.指女婿。《新唐书·回鹘传上》:“诏 咸安公主下嫁……是时,可汗上书恭甚,言:‘昔为兄弟,今婿,半子也。’” 清 李渔《玉搔头·讯玉》:“不但孩儿无二夫之羞,就是母亲也有半子之靠。” 洪深《劫后桃花》五五:“至于照应您的老太太和小兄弟的话,还怕找不到一个好的半子么?”
2.指妻子同前夫所生的儿子。 曹禺《雷雨》第一幕:“ 鲁大海-- 四凤 的哥哥, 鲁贵 的半子。”
半天
【半天】1.半边天。《宋书·天文志二》:“﹝ 晋穆帝 升平二年﹞十二月,枉矢自东南流于西北,其长半天。” 清 俞樾《茶香室三钞·彭莹玉》:“一夕夜雪,见寺东约二十里,红焰半天。” 鲁迅《故事新编·出关》:“窗外起了一阵风,括上黄尘来,遮得半天暗。”
2.半空中。《南史·梁武帝纪下》:“及 崔慧景之逼, 长沙宣武王 入援,至城,梦乘马飞半天而坠。” 宋 杨万里 《游蒲涧呈周帅蔡漕张舶》诗:“人在半天泉在井,不敢下瞰惟闻声。”《西游记》第九二回:“此时约有三更时候,半天中月明如昼。”
3.白天的一半。 老舍 《骆驼祥子》一:“这派的车夫,也许拉‘整天’,也许拉‘半天’。”
4.好久,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红楼梦》第三二回:“ 黛玉 听了,怔了半天。” 丁玲《田家冲》三:“ 幺妹 醒半天了,悄悄的蜷在被窝里不做声。”
半天娇
【半天娇】鸽的异名。 宋 陶榖 《清异录·插羽佳人》:“豪少年尚蓄鸽,号半天娇。”
【半元音】语音学上指擦音中气流较弱,摩擦较小,介于元音和辅音之间的音。如普通话衣yī、乌wū中的y,w。
【半日】1.白天的一半。《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扁鹊 曰:‘其死何如时?’曰:‘鸡鸣至今。’曰:‘收乎?’曰:‘未也,其死未能半日也。’”《后汉书·耿弇传》:“﹝ 耿弇 ﹞遂攻 临淄,半日拔之,入据其城。” 宋 苏轼 《同秦仲二子雨中游宝山》诗:“平明已报百吏散,半日来陪二子闲。”
2.好久,较长一段时间。 唐 皇甫松《采莲子》词:“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西游补》第二回:“躇踌半日,更无一定之见。”《红楼梦》第二七回:“ 坠儿 听了,也半日不言语。”
半中间
【半中间】1.在物体两端之间的位置。 元 无名氏《桃花女》第四折:“伯伯,你砍那桃树去,休要伤了他根儿,你只半中间砍折。”
2.在事情进行的过程中间。《初刻拍案惊奇》卷四:“饮到半中间,侍儿负一皮袋来,对书生道:‘是主母相赠的。’”《红楼梦》第五八回:“谁许你老子娘又半中间管起闲事来了!”
【半中腰】1.中间的位置。 郭小川《昆仑行》诗:“我禁不住高声大喊:‘准是到了 昆仑山的半中腰!’” 茹志鹃《新当选的团支书》:“ 小何 走到黑板面前……举起手,再加上踮起脚,还只到黑板的半中腰。”
2.事情进程的中间。《金瓶梅词话》第二五回:“两个打到半中腰里都下来了,却是 春梅 和 西大姐 两个打。” 蒋光慈《鸭绿江上》:“并且他俩老人家有时谈话,倘若我俩在旁时,常常半中腰把话停止了,向我俩簌簌地流泪。”
半升
【半升】1.一升之半,五合。 宋 陆游 《读经》诗:“半升粟饭养残躯,晨起衣冠读典谟。”
2.未升至最高处。如:语音学上有半升元音。
【半斤八两】旧制一斤合十六两,半斤等于八两。半斤、八两轻重相等,比喻彼此不相上下。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二八出:“两个半斤八两,各家归去不须嗔。”《水浒传》第一○七回:“众将看他两个本事,都是半斤八两的,打扮也差不多。”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一幕:“假设我看你这个人,同别的男子,半斤八两,相差不多,那我早就不敢同你亲近啦。”
半分
【半分】1.平分为二;二分之一。 唐 耿𣲗《酬张少尹秋日凤翔西郊见寄》诗:“草木凉初变,阴晴景半分。”《宋史·兵志八》:“ 皇佑 元年,拣 河北、 河东、 陕西、 京东 西 禁、厢诸军,退其罢癃为半分,甚者给粮遣还乡里。”
2.表示极少的钱。《水浒传》第二回:“我枉自经了许多师家,原来不值半分。”
3.表示极短的距离。 陈天华《警世钟》:“老的,少的……各项人等,从今以后,都是那洋人畜圈里的牛羊,锅子里的鱼肉,由他要杀就杀,要煮就煮,不能走动半分。”
4.表示极小的程度。 愈天白 《危栏》:“她脱去了西装,从她神色中,我看不到她对它有半分依恋。”
半月
【半月】1.半亏之月。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沅水》:“ 沅水 ,又东历 临沅县 西,为 明月池 白壁湾 ,湾状半月。” 北周 王褒 《从军行》:“平云如阵色,半月类城形。” 唐太宗《秋日即目》诗:“落野分星箭,弦虚半月弓。”
2.半个月。 唐 皮日休《奉和鲁望白菊》诗:“已过重阳半月天,琅华千点照寒烟。”《宋史·食货志上二》:“二税须于三限前半月毕输。”
【半月刊】每半个月出版一次的刊物。
半月泉
【半月泉】1.泉名。在 浙江绍兴县境。 唐 李绅《题法华寺五言二十韵》:“殿涌全身塔,池开 半月泉 。” 宋 姚宽《西溪丛语》卷上:“此泉( 半月泉 )隐于岩下,虽月圆,池中只见其半,最为佳处。”2.泉名。在 浙江省吴兴县境。《浙江通志·山川四·湖州府》引《名胜志》:“ 半月泉 ,在县东北三里石壁山下。 晋 咸和 闲梵僧名 昙 者,过其地,指山石曰:‘是中有泉。’乃卓菴其处。凿石罅,如半月,果得泉,清凉甘美,名曰 灵泉,后名 半月泉 。”
半文不白
【半文不白】见“ 半文半白 ”。
【半文半白】亦作“ 半文不白 ”。
文言和白话夹杂。 毛泽东《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现在许多同志的文章,空话连篇的也有,但比较少;主要的缺点就是古文多,半文半白的味道很大。”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四三章:“他的讲话,不象是活人在传达自己的思想、见解,倒象收音机在放送一种半文不白的缺乏文采的文章。”
半文盲
【半文盲】识字不多的成年人。如:农村中建立了许多夜校,正在积极提高半文盲的文化水平。
【半世】半生,半辈子。 唐 韩愈 《赠侯喜》诗:“半世遑遑就举选,一名始得红颜衰。” 宋 黄庭坚《书磨崖碑后》诗:“平生半世看墨本,摩挲石刻鬓成丝。” 明 袁宏道《有感》诗:“三生白业施功浅,半世乌纱染俗果。” 洪深 《贫民惨剧》第三幕:“ 王一声 :你是半世快活,已经给我耽误啦,我要是现在就死啦嘛,你还可以图下半世快活。”
【半古】《孟子·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赵岐注:“当今所施恩惠之事半于古人,而功倍之矣。”后以“半古”谓才能或功业仅及古人的一半。 晋 陆机《豪士赋序》:“庸夫可以济圣贤之功,斗筲可以定烈士之业,故曰才不半古,而功已倍之,盖得之于时势也。”《晋书·王导传论》:“比夫 萧 曹 弼 汉 ,六合为家; ?#93; 望 匡 周 ,万方同轨,功未半古,不足为俦。”
半生
【半生】1.谓没有完全死。 北周 庾信《慨然成咏》:“交让未全死,梧桐唯半生。”参见“ 半死半生 ”。
2.半辈子;半世。《晋书·魏咏之传》:“医曰:‘可割而补之,但须百日进粥不得笑语。’ 咏之 曰:‘半生不语,而有半生,亦当疗之,况百日邪!’” 唐 牟融《赠欧阳詹》诗:“为客囊无 季子 金,半生踪迹任浮沉。” 清 缪艮 《沈秀英传》:“呜呼!半生知己,尚当于青楼黄土中求之耶?” 鲁迅 《南腔北调集·论语一年》:“但 达尔文善于研究,却不善于骂人,所以被绅士们嘲笑了小半生。”
3.没有全熟。如:你做的饭半生不熟。
半生不熟
【半生不熟】见“ 半生半熟 ”。
【半生半熟】亦作“ 半生不熟 ”。
1.不熟悉;不熟练。 元 元怀 《拊掌录》:“北都有妓女美色,而举止生梗,土人谓之生 张八 …… 野 ( 魏野)赠之诗曰:‘君为北道生 张八 ,我是西州熟 魏三,莫怪尊前无笑语,半生半熟未相谙。’座客大发一噱。” 茅盾 《过封锁线》:“五个中间的 老徐 能说几句半生不熟的 广 府话。”
2.没有完全成熟或未烹煮至可食用的程度。如:这个西瓜半生不熟。如:这碟儿菜烧得半生不熟。
半仗
【半仗】仪仗队的半数。《新唐书·仪卫志上》:“内外仗队,七刻乃下。常参、辍朝日,六刻即下。宴蕃客日,队下,复立半仗于两廊。”《宋史·仪卫志一》:“初, 宋 制,有黄麾大仗、半仗、角仗、细仗。南渡后,仪仗尤简,惟选黄麾半仗、角仗、细仗,而大仗不设。”《金史·仪卫志上》:“ 大定 八年正月,册皇太子于 大安殿 ,用黄麾半仗二千二百六十五人。”
【半仙】1.半似仙人。传说中仙人居住在高空,旧因称耍秋千的人为半仙,耍秋千为半仙戏。 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下:“ 天宝 宫中至寒食节,竞竖秋千,令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 明 高明 《琵琶记·牛氏规奴》:“本是北方戎戏,移来上苑豪家。女娘撩乱隔墙花,好似半仙戏耍。”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西湖主》:“出诣秋千架下,徘徊凝想……遂题巾曰:‘雅戏何人拟半仙,分明琼女散金莲。’”
2.半似仙人。指登高山的人。 宋 范成大《山顶》诗:“翠屏无路强攀缘,我与枯藤各半仙。”
3.旧称从事星相、占卜、巫医等迷信职业的术法灵妙者。亦有自称以惑众者。如 宋 周密 《武林旧事·诸色伎艺人》中有 施半仙 。
半仙戏
【半仙戏】秋千戏。详“ 半仙 ”。
【半白】1.一半白。 南朝 齐 王融《奉和纤纤诗》:“两头纤纤绮上纹,半白半黑鹪翔群。” 唐 白居易 《腊后岁前遇景咏意》诗:“海梅半白柳微黄,冻水初融日欲长。” 唐 王周《小园桃李始花偶以成咏》:“半红半白无风雨,随分夭容解笑人。”
2.谓须发斑白。 唐 曹松《拜访陆处士》诗:“万卷书边人半白,再来惟恐降玄𫄸。” 元 方夔《夜坐》诗:“半白吟髭茁,馀红醉脸潮。”
半印
【半印】旧印章名。 汉 制,丞相、列侯至令丞,都用正方形的大印。小官如管仓库、园林的,只能用大官印的一半,印成长方形。后世沿其制,叫半印。参阅 清 冯云鹏《金石索·印玺·半印》。
【半半天】大半天,老半天。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我们问了他半半天了,他还你一个‘贼屁不放’!”
【半半拉拉】不完整;未全部完成的。如:事情说了个半半拉拉他就不说了。如:活干了个半半拉拉就丢下了。
半半路路
【半半路路】事物进行的过程中间。如:会议开到半半路路就散了。
【半老头】不十分老的男子。 季仲《深山里的“鬼火”》:“直到店门口大摇大摆走进一个五十多岁、矮矮墩墩的半老头,人们才热闹起来。”
【半百】五十。多用于年龄。 唐 杜甫《暮归》诗:“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红楼梦》第一回:“年过半百,膝下无儿。” 张天来《人生的大树》:“今晚这个年过半百的女同志,被迟到的幸福激动得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半死】1.未全死。 南朝 梁 庾肩吾《春日》诗:“水映寄生竹,山横半死桐。” 唐 杜甫 《风疾舟中伏枕书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尚错雄鸣管,犹伤半死心。” 清 赵翼《老柳复裂二丈许而枝叶特茂诗以张之》:“残躯漫比半死桐,寿相端推不材木。”参见“ 半死半生 ”。
2.接近破灭。 郭沫若《瓶》诗之二三:“她写信是惯在星期,今天是该信到时,我的希望呀已经半死!”
半死不活
【半死不活】亦作“ 半死辣活 ”。
1.不死不活。谓死又死不了,活着又受罪。《醒世姻缘传》第七五回:“忙跑几步,好失了脚掉得下去,好跌得烂酱如泥,免得半死辣活,受苦受罪。”
2.没有生气或活力。 茅盾 《子夜》三:“仿佛那位不肯通融的钱庄经理的一副半死不活的怪脸相,就近在咫只。” 老舍 《四世同堂》十一:“酝酿了许久的 平 津 政治组织,在那半死不活的政务委员会外,只出来了没有什么用处的地方维持会,与替 日本人维持地面的市政府。” 鲁迅 《准风月谈·看变戏法》:“﹝狗熊﹞现在是半死不活,却还要用铁圈穿了鼻子,再用索子牵着做戏。”
【半死半生】1.未全死。 汉 枚乘《七发》:“ 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其根半死半生。” 唐 杜甫 《又观打鱼》诗:“小鱼脱漏不可记,半死半生犹戢戢。” 清 吴伟业《吾谷行》:“一株偃蹇踞阴崖,半死半生遭屈辱。”
2.比喻无意义、无生气的苟且的生活。 鲁迅 《华盖集·北京通信》:“惟独半死半生的苟活,是全盘失错的。因为他挂了生活的招牌,其实却引人到死路上去!”
半死辣活
【半死辣活】见“ 半死不活 ”。
【半成品】亦称“ 半制品 ”。
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全部完成,需要进一步加工或装配的产品。《人民日报》1982.3.15:“ 李俊荣 常常把到组的半成品让别的同志先干,自己默默地跑到上道工序帮忙。”如:买半制品装配比较合算。
【半吐半露】见“ 半吞半吐 ”。
【半吊子】1.旧时钱串一千叫一吊,半吊为五百,不能满串。因用以形容知识不丰富或技艺不熟练的人。 陈国凯《代价》八:“ 丘建中一直想法和 刘总工程师 接近,但 刘士逸 对这半吊子技术员的殷勤并不怎么欣赏。”
2.形容不通情理、说话随便,举止不沉稳的人。 段荃法《杨老固事略》四:“我那半吊子男人又打我,你不管,我可要吃农药哩!” 郭澄清《大刀记》十五:“在她看来,别看这个半吊子狗仗人势不知好歹,见到表哥准不能这样。”
3.形容不完全或有始无终的事物。 瞿秋白《文艺论辑·再论翻译》:“自然,这所谓白话,还只是半吊子的白话,这是文言本位的掺杂一些白话。” 谌容《赞歌》:“从七一年开始,这个工程已经花了不知多少投资,动用了不知多少劳力工程仍然是个半吊子。”
【半舌音】音韵学上“七音”之一。即舌尖中边音。如“三十六字母”中之来(|)[l]母。
【半自耕农】指耕种少量土地但不足以维持其生活,尚须租种部分土地或出卖部分劳动力的农民。 毛泽东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绝大部分半自耕农和贫农是农村中一个数量极大的群众。”
【半自动】部分依靠人工,部分由机械装置操作。如:半自动炮;半自动伞。
【半合】两半相合。谓夫妇合为一体。《仪礼·丧服》“夫妻牉合也” 唐 贾公彦疏:“夫妇牉合也者,《郊特牲》云:‘天地合而后万物兴焉。’是夫妇半合子胤生焉,是半合为一体也。”
【半合儿】一会儿,刹那间。 元 关汉卿《新水令》套曲:“好风吹绽牡丹花,半合儿揉损绛裙纱。” 元 李文蔚《燕青博鱼》第四折:“半合儿歇息在 牛王庙,一直的走到 梁山泊。” 元 无名氏 《谢金吾》第一折:“脚忙擡,步难捱,半合儿行不出宅门外。”
【半衣】古代妇女穿的一种短上衣。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衫子背子》:“自 黄帝 无衣裳,而女子有尊一之义,故衣裳相连。 始皇 元年,诏宫人及近侍宫人,皆服衫子,亦曰半衣,盖取便于侍奉。”
【半米】1.半粒米。谓极少。 唐 皮日休 《重台莲花》诗:“敧红婑媠力难任,每叶头边半米金。”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四折:“便写与生时年纪,不曾道差了半米。”《水浒传》第六二回:“但有半米儿差错……打破城池,尽皆斩首。”
半吞半吐
2.半公尺。
【半吞半吐】亦作“ 半吐半露 ”。
说一半留一半。形容说话不直截了当。《红楼梦》第五十回:“因 贾母 尚未说明,自己也不好拟定,遂半吐半露告诉 贾母 道:‘可惜了这孩子没福!前年他父亲就没了。’” 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五:“仿 王 孟 以为高,而半吞半吐者,谓之贫贱骄人。” 巴金 《雨》七:“ 高志元 起初微笑,后来却半吞半吐地说:‘当心点,不要被 熊智君 迷住了。’”
【半折】1.损失一半。《战国策·齐策一》:“ 韩魏 战而胜 秦 ,则兵半折,四境不守;战而不胜,以亡随其后。”2.对折;减半。《书·无逸》“文王受命惟中身” 唐 孔颖达疏:“计九十七年,半折以为中身,则四十七时于身非中,言中身者,举全数而称之也。”3.折断一半。 唐 王建《江陵道中》诗:“菱叶参差萍叶重,新蒲半折夜来风。”
【半更】初更之半。 唐 孟浩然《寒夜张明府宅宴》诗:“瑞雪初盈尺,寒宵始半更。”
【半更子】疟疾。 吴组缃《一千八百担》三:“一色的病:寒热不分清,烧黄了眼珠。说是‘半更子’,不是;说是‘伤寒’,也不是。”
【半男女】即两性人。 明 谢肇淛《五杂俎·人部一》:“ 晋惠帝 时, 京洛 有人兼男女体,亦能两用人道者,今人谓之半男女也。”
【半低不高】中等;不高不矮。《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 四妈 道:‘我们行户人家,到是养成个半低不高的丫头,尽可赚钱,又且安稳。’”
【半身】全身的一半。《后汉书·方术传·华佗》:“须臾,吐出三升许虫,头赤而动,半身犹是生鱼脍。” 唐 韩偓《复偶见》诗之三:“半身映竹轻闻语,一手揭帘微转头。” 宋 刘克庄《郊行》诗:“山晴全体出,树老半身枯。”
【半身不遂】病名。半身瘫痪,多由脑内出血所引起。 唐 陈子昂《为义兴公陈请终丧第二表》:“半身不遂,手节拘急;行步饮食,须人扶助。” 杨朔《桃树园》:“ 石老海 病的有年数了,半身不遂,两条腿瘦得就象那干巴树枝,瘫在炕上不能动弹。”
【半床】见“ 半床 ”。
【半妆】见“ 半妆 ”。
【半青半黄】庄稼未成熟时,青黄相间。比喻事物未达到成熟的境地。《朱子全书》卷一:“只为明得不尽,若明得尽,私意自然留不得。若半青半黄,未能透彻,便是尚有渣滓,非所谓真知也。”《朱子全书》卷三:“今既要理会,也须理会取透,莫要半青半黄,下梢都不济事。”
【半拆】大指与二指伸张开时的距离。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绣鞋儿刚半拆,柳腰儿勾一搦。” 王季思注:“俗本多作折,误……拆谓大指与二指伸张时之距离,今 徐 海 间语尚如此。”参见“ 半弓 ”。
【半拉】1.半个,一半。《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只见他握着琵琶直着脖子问道:‘一个曲儿你听了大半拉咧,不听咧?’”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一:“ 小王 没有念过书在部队里学习了八个来月,现在呢,他说:‘能识半拉字了。’” 茹志鹃 《剪辑错了的故事》二:“﹝ 老寿 ﹞说着也没敢抬头,拿起刀就切老伴优待自己的那半拉饼子。”
2.半边。 草明 《乘风破浪》第十八章:“但是我们从电灯的疏密和高低,仍然可以看出来那一溜是炼钢厂,这半拉是炼铁厂。”
折叠半拉子 【半拉子】1.半个;一半。 草明 《乘风破浪》第十八章:“提到咱们 宋厂长 ,我半拉子心爱他,半拉子心怨他。” 欧阳山《三家巷》十八:“戏正演到半拉子,因为这里马上要开紧急代表大会,不能不腾地方,只好临时宣布停演。”
2.旧指未成年的长工。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一:“ 王春生十六岁那年,当上半拉子。他的劳金钱一个也不花,全都交给妈。” 崔璇 《一条裤子》:“接着, 春林子 就给人当半拉子。”
【半拉架】方言。一半,半个。引申为不完整的或不合格的。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一八:“ 白玉山分一垧近地,有人背后嘀嘀咕咕了:‘翻身翻个半拉架,光干部翻身。’” 毕方钟涛《千重浪》第三章一:“她指指 立春说:‘这位半拉架的师傅我还信不着呢!’”
【半亚】半掩。 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花溪这壁,粉墙掩映,几间寮舍,半亚朱扉。”
【半坡遗址】我国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重要遗址,在 西安东郊 半坡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53-1957年进行了五次发掘。遗址略呈椭圆形,北端为氏族公共墓地,南面为居住区,其东北边有制造陶器的窑场。窑场、墓地和居住区之间有一大壕沟。出土有大量的石器、骨器、陶器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有些陶器还刻划着笔画简单的符号,可能为记事记数的文字。1958年在遗址上建立了半坡博物馆。
【半刺】1.指州郡长官下属的官吏,如长史、别驾、通判等。 晋 庾亮 《答郭预书》:“别驾旧与刺史别乘,同流宣王化于万里者,其任居刺史之半。” 唐 杨炯《唐同州长史宇文公神道碑》:“辎车就列,化洽于二州;油轼当官,政成于半刺。” 宋 刘克庄 《送章通判》诗:“半刺已官尊,常时读《鲁论》。” 清 梁章钜《称谓录·通判》:“国朝之制,自外府正郎至于郡丞半刺,不由会府之所选授者,中外臣僚岁终得以闻荐。”
2.针灸五刺之一。刺入较浅,故称半刺。《灵枢经·官针》:“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
【半两】古代钱币名。 秦始皇统一 中国后,以半两钱为全国统一的铸币。每枚重量为当时的半两,即十二铢。 汉 初所铸的钱,重量虽陆续减轻,仍称半两。《史记·平准书》:“至 孝文 时,荚钱益多,轻,乃更铸四铢钱,其文为‘半两’,令民纵得自铸钱。”《汉书·食货志下》:“今半两钱法重四铢。” 颜师古 注引 郑氏 曰:“其文为半两,实重四铢也。” 唐 李商隐《为同州张评事谢辟并聘钱启》之二:“ 潜 ( 张潜)启,钱若干,伏蒙仁恩,赐备行李,重非半两,轻异五铢。”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三:“今世有一样古钱,其文曰半两,无轮廓。医方中用以为药,考之《史记》,乃 汉文帝时钱也。”
【半制品】见“ 半成品 ”。
【半舍】1.果名。 宋 陆游 《杂赋》:“每伴樵夫尝半舍,更随牧竖采沿沟。”自注:“半舍、沿沟皆果名。”
折叠编辑本段古义 2.一舍之半。即十五里。 宋 苏辙《祭亡嫂王氏文》:“兄牧 中山,始殡而往,谓我在兹,属以时享,距城半舍,旁抚仲妇。”
【半肢疯】即半身不遂。 茅盾 《子夜》一:“他那半肢疯,半个身子简直不能动。”
【半夜】1.一夜的一半。 唐 皎然 《宿山寺寄李中丞洪》诗:“从他半夜愁猿惊,不废此心长杳冥。”《儿女英雄传》第九回:“今日同这二位混,混了半夜,好容易脸不红了。” 巴金 《灭亡》第五章:“那伸直的道路经过了半夜的安息之后,现在又开始向人们诉说它底被人践踏的命运。”
2.夜里十二点左右,也泛指深夜。 唐 王维《扶南曲歌词》之四:“入春轻衣好,半夜薄妆成。” 宋 苏轼 《过莱州雪后望三山》诗:“黄昏风絮定,半夜扶桑开。” 冯德英《苦菜花》第四章:“半夜里, 姜永泉 接到情报:敌人离此不远了。”
【半夜三更】指午夜时。一夜分成五更,三更为午夜。亦泛指深夜。 元 马致远《青衫泪》第三折:“这船上是什么人,半夜三更,大呼小叫的。”《水浒传》第二回:“﹝ 史进﹞半夜三更起来演习武艺,白日里只在庄后射弓走马。” 老舍 《龙须沟》第三幕:“下回再下雨呀,甭教我出来!半夜三更的实在可怕!”
【半刻】1.一刻之半。古代以铜漏计时,一昼夜分为一百刻。半刻约当今七分十二秒。 南朝 宋 何承天《上历新法表》:“按《后汉·志》,春分日长,秋分日短,差过半刻。”
2.表示短暂的时间。 鲁迅 《朝花夕拾·无常》:“但连‘还阳半刻’都知道,究竟还不失其‘聪明正直之谓神’。” 王安友《协作》:“﹝他﹞站了半刻,就转身向庄里走去。”
【半空】1.半数已空。《新唐书·宦者传上·仇士良》:“ 士良 因纵兵捕,无轻重,悉毙两军,公卿半空。”《红楼梦》第一○五回:“﹝ 贾琏 ﹞一进屋门,只见箱开柜破,物件抢得半空。”
2.谓空中。 唐 孙逖《奉和御制登鸳鸯楼即目应制》诗:“玉辇下离宫,琼楼上半空。” 宋 文天祥《云端》诗:“半空夭矫起层台,传道 刘安车马来。” 冯德英 《苦菜花》第五章:“鬼子恶气腾腾地扑进来,举起刺刀就戳……刺刀在半空中停住了。”
【半床】1.亦作“ 半床 ”。不满一床。 北周 庾信 《小园赋》:“落叶半床,狂花满屋。” 前蜀 韦庄《清平乐》词之二:“梦觉半床斜月,小窗风触鸣琴。”《红楼梦》第三八回:“半床落月蛩声切,万里寒云雁阵迟。”
2.古代对单身男子征收赋税所定的名目。 北齐 税制规定已娶者征收绢一匹,绵八两,凡十斤,称一床;未娶者减半,称半床。见《通典·食货五》。《隋书·食货志》:“旧制,未娶者输半床租调, 阳翟 一郡,户至数万,籍多无妻。”
半封建
【半封建】封建国家遭受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后形成的一种社会形态。原来的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 毛泽东 《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第一章第三节:“上述这些情形……就是把一个封建的 中国 变为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 中国 的血迹斑斑的图画。”
【半垓】五千万。表示数量极多。 元 高文秀《黑旋风》第一折:“某( 宋江 )聚三十六大伙,七十二小伙,半垓来小偻㑩。” 元 杨景贤《西游记·鬼母皈依》:“﹝ 鬼子母 ﹞驾一片妖云,引半垓厉鬼。”
【半面】1.《后汉书·应奉传》“ 奉 少聪明” 李贤注引 三国 吴 谢承《后汉书》:“ 奉 年二十时,尝诣 彭城相 袁贺 , 贺 时出行闭门,造车匠于内开扇出半面视 奉 , 奉 即委去。后数十年于路见车匠,识而呼之。”后因用以称瞥见一面。《北齐书·杨愔传》:“其聪记强识,半面不忘。” 唐 钱起《赠李十六》诗:“半面喜投分,数年钦盛名。”
2.脸面的一半或部分。 明 汤显祖《牡丹亭·惊梦》:“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西游补》第六回:“﹝ 行者 ﹞不住的掩泪,单单露出半面,望着 项羽,似怨似怒。”
3.古代遮面之具。 清 高士奇《天禄识馀·金罗半面》:“ 元仁宗 宴群臣于 长春殿 ,供事内臣进馔,有咳病,帝恶其不洁,命为叠金罗半面围之,许露两眼,下垂至胸,自是进馔者以此为例。”
4.半边,旁边。 柳青《铜墙铁壁》第十六章:“半面又闪出一个戴大盖帽的, 胡 匪排长马上也立正了。”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六章:“那 胡 匪兵让他们站在半面,他往地上铺麦草。”
折叠半面之交 【半面之交】谓只见过一次面的交往。 清 张岱《陶庵梦忆·姚简叔画》:“ 简叔 无半面交,访余,一见如平生欢,遂榻余寓。” 茅盾 《子夜》十六:“我知道 赵伯韬 肯放款子,就可惜我这‘红头火柴’徒负虚名,和这位财神爷竟没有半面之交!”参见“ 半面 ”。
【半面之旧】谓只见过一次面的旧交。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初应进士时,中朝无缌麻之亲,达官无半面之旧。” 宋 苏轼 《代滕甫辨谤乞郡书》:“凡今游宦之士,稍与贵近之人有葭莩之亲、半面之旧,则所至便蒙异待。” 宋 司马光《邵尧夫先生哀辞》:“慕德闻风久,论交倾盖新。何须半面旧,不待一言亲。”
【半面妆】 南朝 梁元帝妃子 徐昭佩因姿容不美,受 元帝 冷遇。 徐妃亦因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仅饰半面以待之,帝见则大怒而出。见《南史·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 唐 李商隐 《南朝》诗:“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 徐妃 半面妆。” 清 赵翼 《又和荆州咏古》诗之二:“怕听 项羽 重瞳败,惭对 徐妃 半面妆。”
【半星】1.中星。《管子·宙合》:“岁有春秋冬夏,月有上下中旬,日有朝暮,夜有昏晨,半星辰序,各有其司。” 郭沫若 等集校:“ 孙星衍云:‘“半星”即中星。’ 王念孙云:‘半星者,中星也……中星居天之半,故曰半星。’”
2.半点儿。表示数量极少。 元 乔吉《两世姻缘》第二折:“到如今玉肌骨减了九停,粉香消没了半星。”《醒世姻缘传》第九回:“说起来,合 老计 的梦半星儿不差。”
【半信不信】谓不完全相信。 三国 魏 嵇康《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苟卜筮所以成相,虎可卜而地可择,何为半信而半不信耶?”《三国演义》第八七回:“ 定 半信不信,心中犹豫。”《西游记》第六十回:“ 行者 半信不信道:‘你且说,早寻 大力王 何故?’”
【半信半疑】犹半信不信。 清 李渔 《蜃中楼·义举》:“莫说耳闻不敢轻信,就是亲眼见了,也还半信半疑。”《红楼梦》第九四回:“众人听了,也都半信半疑。” 浩然 《艳阳天》第一二四章:“他们都是半信半疑的。有的说耳听是虚,眼见为真,咱们就看他的行动吧。”
【半恰】见“ 半掐 ”。
【半除】1. 隋 代内官衣服名。《类说》卷三五引 唐 刘存《事始·半除》:“ 隋 大业 中内官多服半除,即今长袖也。”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服饰》引作“半涂”。
2.半阶。 唐 元稹 《酬乐天早夏见怀》诗:“荒草满田地,近移江上居。八日复切九,月明侵半除。”
【半纪】古代纪年十二年为一纪,半纪就是六年。《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因檀越心田慈善,上帝命延寿半纪。”
【半格诗】诗体的一种。指与今律相谐的歌行体,以别于纯粹的古风。 唐 白居易 《长庆集》卷五一、五二、六三有格诗,卷六九为半格诗。 宋 陆游 《古寿人至闻五郎颇有老态作长句自遣》诗:“点诵内篇 庄叟 语,长歌半格 白公 诗。” 清 赵执信《声调谱》引 白居易 《小阁闲坐》半格诗一首为例,分析某为古句,某为律句,某为 齐 梁 ,意在说明半格诗,乃半古半律,为 齐 梁 体的别格。但 汪立名 《白香山诗集》“半格诗”注则认为格与律是相对而言,古体诗、乐府歌行,俱属格诗;半格诗是指此卷中,一半格诗,一半律诗,并非另有一体。
【半翅】鸟名。即沙鸡。或指象沙鸡的一种鸟。 明 李梦阳《空同子·物理篇》:“西方有鸟曰半翅者亦痴,见人飞不过三五尺,可以杖击之得也。” 清 王士禛《居易录谈》卷上:“﹝ 盘山﹞土人呼为半翅,即沙鸡也,亦名铁脚。” 清 沈涛《瑟榭丛谈》卷上:“沙鸡略具文采,半翅则纯褐色,而味较脆美。”
【半夏】1.药草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有长柄,初夏开黄绿色花。地下有白色小块茎,可入药,生用有毒,内服须限用。《礼记·月令》:“﹝仲夏之月﹞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菫荣。” 郑玄注:“半夏,药草。”《急就篇》卷四:“半夏皂荚艾槖吾。” 颜师古 注:“半夏,五月苗始生,居夏之半,故为名也。” 唐 王建 《寄刘蕡问疾》诗:“赊来半夏熏煎尽,投着山中旧主人。” 宋 孔平仲《常父寄半夏》诗:“ 齐州多半夏,采自 鹊山 阳。”
2.稻品种名。详“ 半夏稻 ”。
3.仲夏。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有《半夏小集》。
【半夏稻】稻子的品种名。《初学记》卷二七引 汉 蔡邕《月令》:“十月获稻,在九月熟者谓之半夏稻。” 唐 陆龟蒙《幽居赋》:“复有稻名半夏,药号恒春。”
【半桌】相当于半张方桌大小的长方形桌子。《老残游记》第二回:“﹝ 老残 ﹞看那戏台上,只摆了一张半桌,桌子上放了一面板鼓,鼓上放了两个铁片儿,心里知道这就是所谓梨花简了。”
【半时】指很短的时间。《宋史·五行志一上》:“ 光泽县大雨,溪流暴涌,平地高十馀丈,人避不及者皆溺,半时即平。”
【半晌】1.许久,好久。《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 李承祖 道:‘如此便怎么好?’和尚沉吟半晌,乃道:‘不打紧!’” 巴金 《砂丁》一:“听了她的这番话,他呆了一下,埋下头半晌不说话。”
2.半日。如:前半晌我在学校里,后半晌我在家里。
【半晌午】方言。约指上午九、十点钟的时候。 王汶石《大木匠》:“‘他起身得迟吗?’小伙子问。‘可不是吗!走时,都半晌午啦!’”
【半气】半口气息。 南朝 梁 江淹《丹砂可学赋》:“懅生死于半气,惜百年于一光。” 南朝 梁 江淹 《横吹赋》:“重一命而若烟,知半气之如烛。”
【半个前程】 清 初世袭的最低官职。 清 蒋良骐《东华录·顺治四年》:“十二月,改世职昂邦章京为精奇尼哈番……午录章京为拜他喇布勒哈番,半个前程为拖沙喇哈番。”拖沙喇哈番, 汉 文称云骑尉。
【半径】连接圆心和圆周上任意一点的直线,或连接球心和球面上任意一点的直线。
【半途】见“ 半涂 ”。
【半途而废】见“ 半涂而废 ”。
【半豹】典出《晋书·殷仲文传》:“ 仲文 善属文,为世所重, 谢灵运尝云:‘若 殷仲文 读书半 袁豹,则文才不减 班固。’言其文多而见书少也。”一说这是 傅亮的话。见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袁豹 字 士蔚 ,好学博闻,多览典籍。后以“半豹”谓读书不多。 明 杨慎《丹铅续录·半豹》:“ 李商隐 四六启云:‘学殊半豹,艺愧全牛。’”
【半岛】三面临水、一面连接大陆的陆地。 徐迟《地质之光》:“它在地质上也是相当破碎的,半岛、岛屿、岬角、港湾相间。”
【半部论语】 宋 初宰相 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 太宗 赵匡义因此问他。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 太祖 ( 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见 宋 罗太经 《鹤林玉露》卷七。旧称半部《论语》治天下,典出于此。 严复《救亡决论》:“从此天下事来,吾以半部《论语》治之足矣,又何疑哉!又何难哉!”
【半瓶醋】1.比喻对某种知识或技术一知半解的人。 元 无名氏 《司马相如题桥记》:“如今那街市上常人,粗读几句书,咬文嚼字,人叫他做半瓶醋。” 曹禺 《雷雨》第一幕:“对于这方面,我自命比你这种半瓶醋的社会思想要彻底得多!”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二章:“我这半瓶子醋,可回答不了你。”
2.比喻一知半解的知识或技术。《醒世姻缘传》第二五回:“﹝ 狄宗羽 ﹞虽是读书无成,肚里也有半瓶之醋,滉滉荡荡的,常要雌将出来。”
【半宵】1.半夜,深夜。 唐 窦群《晨游昌师院》诗:“生期半宵梦,忧绪仍非一。”
2.一夜的一半。 洪深 《赵阎王》第一幕:“这是多早晚哪!许有半宵多哪,早哩!”
【半袖】短袖衣。《晋书·五行志上》:“ 魏明帝 著绣帽,披缥纨半袖。”
【半阴】1.未全阴暗。 南朝 梁 沈约《登玄畅楼》诗:“云生岭乍黑,日下溪半阴。” 唐 孔德绍《夜宿荒村》诗:“风度谷馀响,月斜山半阴。”
2.谓天气多云。 唐 刘禹锡《洛中早春赠乐天》诗:“漠漠复霭霭,半晴将半阴。”
【半阴阳】两性人。 鲁迅 《华盖集·“碰壁”之余》:“所可惜的是自从 西滢 先生看出底细之后,除了哑巴或半阴阳,就都坠入 弗罗特 先生所掘的陷坑里去了。”参见“ 半男女 ”。
【半通】即半印。古代下级官吏所用。 汉 扬雄《法言·孝至》:“由其德, 舜 禹 受天下不为泰;不由其德,五两之纶、半通之铜亦泰矣。” 李轨注:“五两之纶半通之铜皆有秩啬夫之印绶,印绶之微者也。”《后汉书·仲长统传》:“身无半通青纶之命,而窃三辰龙章之服;不为编户一伍之长,而有千室名邑之役。” 李贤 注引《十三州志》:“有秩、啬夫,得假半章印。”参见“ 半印 ”。
【半纸】片纸。《宋书·庐江王袆传》:“公( 刘袆 )未曾有一函之使,遗半纸之书,志弃五弟,以饵雠贼。”《新唐书·萧铣传》:“且吾先人国于此,若徇其请复 梁 祚,因以半纸檄召群盗,谁敢不从?” 金 元好问 《杂著》诗:“半纸虚名百战身,转头高冢卧麒麟。”
【半规】半圆形。有时借指太阳或月亮。 南朝 宋 谢灵运 《游南亭》诗:“密林含馀清,远峯隐半规。” 宋 杨万里 《海门残照》诗:“万里长江白,半规斜日黄。” 陈毅《泗宿道中》诗:“半规残月照,铁骑送长征。”
【半掩门儿】指暗娼。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二章:“﹝ 刘宗敏 ﹞说:‘把这个半掩门儿拉出去收拾了!’”
【半推半就】心里愿意,表面上却不肯答应或接受。形容假意推辞。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半推半就,又惊又爱。”《红楼梦》第四十回:“ 鸳鸯 也半推半就,谢了坐,便坐下。” 巴金 《灭亡》第八章:“我起先推口说,我是外国人,夹在她们中间会使她们不方便,又故意找了些不大近情理的推辞,但终于半推半就地被房东女儿拉下去了。”
【半掐】亦作“ 半恰 ”。
犹半点儿。形容数量极少。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咱供养不曾亏了半恰,枉可惜了俺从前香共花。” 元 白朴《梧桐雨》第三折:“国家又不曾亏你半掐,因甚军心有争差。” 元 无名氏 《一锭银过大德乐·咏时贵》曲:“明明的立赏罚,暗暗的体察,居民百姓夸,私心无半掐。”
【半菽】1.谓半菜半粮,指粗劣的饭食。《汉书·项籍传》:“今岁饥民贫,卒食半菽。” 颜师古 注:“ 孟康曰:‘半,五升器名也。’臣 瓒 曰:‘士卒食蔬菜以菽杂半之。’ 瓒 说是也。菽谓豆也。” 唐 元稹 《竹部》诗:“归来不买食,父子分半菽。” 清 钱泳《履园丛话·景贤·书周孝子事》:“﹝ 周芳容﹞连遭丧病,家亦奇贫,笔耕所出不能谋半菽之养。”
2.指少许之物。《文选·刘孝标》:“视若游尘,遇同土梗,莫肯费其半菽,罕有落其一毛。” 吕延济 注:“浇薄之人视之如游尘,土梗,莫肯以半豆一毛而济之。”
【半票】半价的车票、门票等。
【半虚空】指冥中,冥界。《醒世姻缘传》第一百回:“诸恶不可作,半虚空有登纪,分毫不错。”
【半彪子】方言。不通事理,行事鲁莽缺心眼的人。 赵大年《公主的女儿》七:“她正在想:我的女儿真的就是这么个半彪子吗?”
【半晚】半夜。 田汉《获虎之夜》:“不想睡到半晚,忽然听得猪圈里的猪乱起来,又听得几声扯锯子似的吼叫。”
【半产】流产。通称小产或小月。 宋 赵希鹄《洞天青禄集·研屏辨》:“ 洪景卢 《夷坚志》云:‘一士夫赴官就道,其子妇方怀妊,轿夫颠仆而半产。’”
【半宿】半夜。 赵大年 《公主的女儿》一:“娘儿俩又哭又笑地整整谈了半宿体己话儿,今天一大早儿……才由她二十八岁的独生儿子 张兴领着进了大红门。”
【半散】分布;分散。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闼尔奋逸,风骇云乱,牢落凌厉,布濩半散。” 元 张翥《画马》诗:“风鬃半散头怒侧,一团渥洼云气墨。”
【半殖民地】指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控制和压迫的国家。 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自从世界资本主义入侵 中国 以后,腐朽的 中国 封建社会即逐渐解体而沦为半殖民地。” 冰心 《再寄小读者》八:“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国家,一个一个地独立起来了。”
半景
【半景】1.谓片刻。 南朝 梁 江淹 《扇上彩画赋》:“碧台寂兮无人,蔓丹草与朱尘,度俄然而一代,经半景若九春。”
2.谓微光,馀光。 唐 王泠然 《夜光篇》诗:“未得贵游同秉烛,唯将半景借披书。”
【半无产阶级】一般指占有少量生产资料,需要出卖部分劳动力来维持生活的劳动者。旧 中国 的绝大部分半自耕农、贫农、小手工业者、店员、小贩等都是半无产阶级,他们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半答儿】半处。表示很小的地方。 元 关汉卿 《一枝花·杭州景》套曲:“百十里街衢整齐,万馀家楼阁参差,并无半答儿闲田地。”
【半妆】亦作“ 半妆 ”。
1.半面妆。 五代 薛昭蕴《离别难》词:“半妆珠翠落,露华寒。”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载应不捷声价益振》:“ 蒋凝 应宏辞,人称之曰:‘臼头花钿满面,不若 徐妃 半妆。’” 宋 张先《泛青苕》词:“归轩未至千家待,掩半妆翠箔朱门。”参见“ 半面妆 ”。
2.谓薄饰。 唐太宗 《赋得花庭雾》诗:“兰气已熏宫,新蕊半妆丛。”
【半道】半路,中途。《战国策·燕策一》:“于是因令其妾酌药酒而进之。其妾知之,半道而立。” 北周 庾信 《和灵法师游昆明池》诗:“半道闻荷气,中流觉水寒。”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注辇国鹦鹉》:“此国在海西,距 中州四十一万里,舟行半道,过 西王母,三年,乃达 番禺也。” 华山《大戈壁之夜》:“可是大戈壁没人烟,还难得找到泉水,半道上出了毛病,很危险。”
【半开门】旧称私娼。 清 李渔 《凰求凤·伙谋》:“如今半开门的女子,倒多似我们那些嫖客,都去走小路子。” 清 李斗《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官妓既革,土娼潜出,如私窠子、半开门之属,有司禁之。”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三:“这些破靴党,更其是满嘴巴没半句正经,私门子,半开门,越是混账的事情他们越知道的多!”
【半间不界】亦作“ 半间半界 ”。
1.不彻底,不深透。《朱子语类》卷三四:“‘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泛说若是谦辞。然圣人之为人,自有不可及处,直要做到底,不做个半间不界底人。”《朱子语类》卷一二一:“今公等思量这一件道理,思量到半间不界便掉了,少间,又看那一件,那件看不得又掉了,又看那一件,如此没世不济事。”
2.不明确。《朱子语类》卷七五:“问‘以制器者尚其象’。曰:这都难说,‘盖取诸《离》。’盖字便是一个半间半界的字。”3.犹言不上不下。 宋 陈亮《又乙巳春书》之一:“ 丘宗卿 亦受群儿谤伤之言,半间半界,州府卒归狱于 赵穿 , 亮 以此身既存而不复问矣。”4.谓平庸。《朱子语类》卷四七:“世间有这一般半间不界底人,无见识,不顾理之是非,一味谩人。”《朱子语类》卷一二九:“其所引援,皆是半间不界无状之人,弄得天下之事日入于昏乱。”
【半间半界】见“ 半间不界 ”。
【半闲堂】 南宋 宰相 贾似道在今 杭州市西湖葛岭修建的别墅。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贾相寿词》:“ 贾师宪 当国日,卧治湖山,作堂曰 半闲 。”后借指 贾似道 。亦泛指奸臣。 清 孔尚任《桃花扇·馀韵》:“借手杀仇 长乐老 ,胁肩媚贵 半闲堂 。”
【半梦半醒】谓睡眠尚未清醒。《红楼梦》第三四回:“宝玉半梦半醒,刚要诉说前情,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惚惚,听得悲切之声。”
【半贾】亦作“ 半价 ”。
原价的一半。《汉书·食货志上》:“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 颜师古 注:“本直千钱者,止得五百也。贾读曰价。”《南史·孝义传上·郭原平》:“每出卖物,裁求半价。” 唐 白居易 《得甲牛抵乙马死,乙请偿马价》判:“当陪半价,勿听过求。”
【半当腰】谓在事情进行的过程中间。
【半歇】一会;半晌。《水浒传》第四回:“﹝ 鲁智深﹞下得亭子,松树根边又坐了半歇,酒越涌上来。”《金瓶梅词话》第一回:“﹝ 武松﹞不消半歇儿时辰,把那大虫打死。” 明 陈与郊《文姬入塞》:“枉问半歇,怎寄半折。”
【半照】1.谓月球的半面受日光照射。《春秋·桓公三年》“日有食之” 唐 孔颖达 疏:“月体无光,待日照而光生。半照即为弦,全照乃成望。”
2.指半边月。 唐 韩偓 《寄远》诗:“眉如半照云如鬟,梧桐叶落敲井干。”
3.半片破镜。《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陈 诗卷六引《古今诗话》:“有苍头卖半照者,大高其价,人皆笑之; 德言 直引至其居,出半照以合之。”参见“ 半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