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包糍
|
包糍是粵北一帶的地方名點,客家特色糍粑,最典型的是粵北地區千年古鎮文明的南雄,逢年過節幾乎必備的一種糍粑,當地俗稱「包糍」或「硬米糍」,形狀像水餃,與餃子不同的是包餡所用之皮不是用麵粉做成的,而是用大米磨成粉加入當地特製的其他佐料製做而成的。在粵北南雄(包糍)這一風俗一直保留下來,至今在包糍,清明節做「包糍」時一般會加入艾草。因為製作比較複雜,年輕人會做的比較少。」包糍「不僅味美,顯黃色或色如碧玉(加入艾草)。
中文名
包糍
目錄
原料
做法
注意事項
原料
主料
粳米浸泡一晚去磨粉包糍粉(特製)1.5KG
茄子2條以上
酸菜500g
春筍2隻
輔料
草木灰水1kg
竹葉支兩把
大蒜1個
黃梔子6個、硼沙0.5g
酸筍1-2塊
辣椒粉100g、十三香粉0.5g
做法
粤北客家节日必做糍粑,传承下客家文化。
時間:1小時以上
1. 把黃梔子拍扁放入鍋中煮開
2.油鍋放入蒜末辣椒粉炒加入適量鹽,炒成半生半熟攤開
3.炒酸菜加入酸筍加入適量鹽,炒完攤開
4.盆內放入包糍粉邊加入黃梔子和草木灰水一起(開水)邊攉
5.攉成條
6.截成小段揉成圓
7.壓扁慢慢捏成大圓(過程可以加點油,不沾手)
8.捏成型碗狀型,可以把餡料包在裡面
9.類似餃子包入茄子或酸菜,幾乎成品了最後一步就是清蒸10分鐘左右
10.成品新鮮的包心糍,非常之香
以上圖片是1個師傅3個徒弟第一次學做的外觀不佳。。。
吃包糍這一風俗在粵北地區客家人一直保留下來,這是南雄人的一種歷史長久的傳統文化至今只要再南雄地區就能天天吃到包心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