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勐阿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勐阿镇隶属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地处勐海县北部,东南接勐宋乡,南邻勐海镇,西接勐满镇,西北与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交界,东北连勐往乡。勐阿镇距县城32千米。行政区域总面积472.91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末,勐阿镇户籍人口为24731人。

1984年,复称勐阿区。1987年,改勐阿拉祜族乡。2003年,改勐阿镇。截至2020年6月,勐阿镇辖7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勐阿镇主街道。

2019年,勐阿镇有工业企业5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7个。[1]

乡镇概况

勐阿镇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北部,东北连景洪市,东南连勐宋乡,南邻勐海镇,西接勐满镇,西北与澜沧县交界,北依勐往乡。地处东经100°11′35″-100°34′40″,北纬22°04′49″-22°18′57″之间。东北与景洪市毗邻,东南连勐宋乡,南邻勐海镇,西接勐满镇,西北与澜沧县交界,北依勐往乡。镇政府距勐海县城30公里。全镇辖区总面积538.77平方公里,其中山区330.77平方公里,坝区208平方公里。辖曼迈、嘎赛、南朗河、勐康、纳京、纳丙、贺建7个行政村,59个自然村71个村民小组。境内驻有西双版纳英茂糖业有限公司勐阿糖厂和黎明农场勐阿生产队。勐阿镇是勐海县唯一以拉祜族为主的乡镇,是勐海县的主要林区之一 。

境内地形复杂,海拔差异大。勐阿镇是一个山坝兼有的半山区乡镇,地处横断山脉的南缘地带,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境内山脉呈南北走向,海拔最高点在东部的红心树梁子,海拔2077米,最低点在东北部的南果河与澜沧江交汇处,海拔551米,相对高差1526米。镇政府驻地海拔1067米。主要山梁有松山林梁子、里长梁子、庙房梁子、石戴帽、景播大山、大尖山、大锅底山等。境内山高谷深,河谷交错纵横,山坝相间,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属东南亚热带气候,具有明显的立体气候特征。坝子年平均气温18.5ºC,霜期仅十天左右,年雾日130-150天,最热月平均气温23ºC,最冷月平均气温11ºC,年降雨1400-1500毫升,年日照数1782-1811小时,其中干季平均日照5.6-6.1小时,雨季平均日照3.7-4.4小时。风向多为西风和偏南风,年平均风速1.0-1.5米/秒。

历史沿革

古为一土司地,明、清为一版纳地。1913年属第二区行政分局(勐遮),1929年属临江行政区,1939年置安康区。1950年为勐阿乡,属宁江县丫口区。1953年设版纳勐阿,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州)。1958年置勐阿区,属勐海县。1969年设"五四"公社,1973年改勐阿公社,1984年改区,1987年置勐阿拉祜族乡。2002年撤销勐阿拉祜族乡设立勐阿镇。

农村经济

该村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6.0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48.00万元,占总收入的61.54%;畜牧业收入23.00万元,占总收入的29.49%(其中,年内出栏肉猪66头,肉牛9头,肉羊4头);渔业收入2.00万元,占总收入的2.56%;林业收入1.00万元,占总收入的1.28%;第二、三产业收入2.00万元,占总收入的2.56%;工资性收入2.00万元,占总收入的2.56%。农民人均纯收入2,020.0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2.0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4人(占劳动力的1.95%),在省内务工2人,到省外务工2人。

人口情况

2006年末,全镇总人口4998户20954人,其中:男10678人,女10276人。非农业人口508户992人,占总人口数的4.73%;农业人口4490户19962人,占总人口数的95.27%,农村劳动力11267人,其中女劳动力5660人,占总劳动力的50.24%。全镇共有12种民族,少数民族(主要是拉祜族、傣族、哈尼族、彝族)人口18796人,是一个以拉祜族为主的民族乡镇。其中:拉祜族9139人,占人口总数的43.61 %;傣族5414人,占人口总数的25.84%;哈尼族1861人,占人口总数的8.88%;彝族1050人,占人口总数的5.01%;汉族2297人,占人口总数的10.96 %;其它民族1193人,占人口总数5.79%。当年迁入人口153人,占人口总数7.3%,迁出人口158人,占人口总数7.54%。

2016年末,全镇共有5411户22292人,比2015年增加了79户188人;农业人口4884户21135人,占总人口的94.8%;非农业人口442户949人,占总人口的4.3%;外来务工人口85户208人,占总人口的0.9%。境内居住着拉祜、傣、汉、哈尼等10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9934人,占全镇人口的89.4%,其中:拉祜族人口10054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50.43%;傣族人口7035人,占全镇人口的35.30%;哈尼族人口2048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10.27%;其它民族人口797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4%。2016年勐阿镇出生233人,出生率10.45‰;死亡140人,死亡率6.28‰,人口自然增长率4.17‰。

资源环境

截止2007年11月,全镇有耕地总面积48900亩,其中:水田亩,水田23359亩,旱地25541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2.45亩。主要种植水稻、甘蔗、茶叶、亚麻等作物;全镇有林地面积61.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3.6%。

境内水利资源丰富,水利条件较好,有大小河流21条,主要河流有南阿河、南朗河、南蚌河、纳檬河、南浪河五条河流,均属澜沧东水系。南朗河中游建有一个160千瓦的南朗河电站。有农场9队、曼迈、曼倒、农场10队坝塘4座,纳依、帕迫、城子、曼浪、曼倒(勐康)、打铁匠水库6座,其中:纳依、帕迫水库为小(一)型水库,城子、曼浪、曼倒(勐康)、打铁匠水库为小(二)型水库,总库容量406万立方米。三面光节水渠道5条,长11公里。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6万亩。境内矿产主要是稀土,成分为独居石、磷、钙等,分布于勐阿、勐康两个坝子内。勐阿街旁有2个温泉冒出点,一个流量每秒1.3升,水温57ºC;另一个流量每秒0.5升,水温70ºC。年平均气温18.8ºC,一月份平均气温12.8度,七月份平均气温22.6度,极端最高气温36.1度,极端最低气温零下1.5度。年平均降雨量1360毫米。气候温和,雨量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2]

文化教育

文化建设

宏扬民族文化,积极开展健康、文明、向上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全镇有文化服务中心1个(广播站和电视管理站合并),职工5人,摄像机1台,数码照相机2台。以重大节日为契机,利用各种重大节日、纪念日先后组织文艺汇演活动13次,观众达1万余人次;群众自发开展文艺活动30余次;先后组织帕迫、南朗河文艺宣传队参加全县农村文艺汇演活动,并取得第二名;在省举办的"三下乡"活动中组织140队员工参加文艺宣传活动,组织180名青年参加庆傣历游园庆典活动和民族团结舞比赛活动,赢得了各级领导和各民族群众的广泛好评;抓好群文辅导工作,深入村寨进行培训和教学30余次,先后为农村培训文艺骨干300余人,开展文艺节目辅导80多个;全年在镇、村、寨、学校开展各类文艺活动80余场,观众达3万余人,各类文艺节目创作160个,群众演员500余人。每天早中晚播放1次广播,全年共播放569.4小时,播放、播报各类通知文件80余次,向宣传、电视台输送新闻稿件50余篇,电视采取2 4小时监测播放,农村23座211个发射站采取年审1次的方法。全年共开展体育运动8次,竞赛项目达59个,参加人3000余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1次,参加人350余人;镇党委、政府及5个站所干部职工每天早上8:00坚持做2遍广播操。

教育建设

坚持用创新的精神实施科教兴镇战略,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改善教育基础设施,积极开展捐资助学"爱心活动"活动,全镇共捐资42300元,加大教育执法力度,不断巩固"普六"、"普九"成果,全镇共有11所学校,其中:初级中学1所,教学点1个(农场中学)教职工62人,其中:专任教师49人,后勤职工8人;在校学生1368人,入学率达97%,年巩固率达95%;学生校舍建筑总面积为7868平方米。完全小学7所,教学点1个,教职工138人,其中:专任教师124人,后勤职工14人;在校学生1925人,入学率达98.97%,在校学生巩固率达99.48%;学生校舍建筑总面积为13231平方米,其中危房125平方米,有课桌椅子2201单人套;全年勤工俭学总收入4.5万元。在扫盲工作中始终坚持"长期抓普及、反复抓巩固、重点抓提高"的原则,通过不断地培训和学习,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9.3%。全镇15周岁人数有488人,已授完初等教育480人,完成率达98.36%;17周岁人数有454人,已授完初等教育111人,完成率达24.44%。

全镇有学校7所,其中小学6所(完小3所,教学点3个),中学1所。小学42个班1608名学生,学前班8个班295名学生,有教职工102人,学生食堂5个。中学有13个教学班600名学生,教职工53人。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扎实开展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整改工作,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截至2016年底,滴水汇江洋"教育爱心救助协会共收到爱心捐款61万余元,2016年发放补助金6万元,困难学生就学条件持续改善。

制度建设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广泛开展 "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挂星活动和"五好家庭"活动,涌现出一批省、州、县文明单位。全镇现有全国民主法治村1个,省级文明单位1个, "十星级文明户"3个村委会8个村民小组600户,"五好家庭"293户,创建青年团员科技示范园1个,云麻科技示范园3个。加强人口管理力度,积极开展"二代"证办理业务,全年共办理1260件。努力抓好"三基"管理和流动人口管理,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始终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巩固"无毒乡镇",打好三年禁毒人民战争,积极争创"无邪教乡镇"。加强"治爆缉枪"和爆炸物品管理工作,年内组织开展5次安全生产检查工作,查获私藏枪支6支,抓获违法人员5名。全年镇派出所共接出警216起,其中报立刑事案件28起,破案19起,破案率68%。立治安案件49起,查处35起,查处率为72%,调节民事纠纷51起,救助服务43起,其它45起。共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74人,其中女性2名,男性72人;刑事拘留8人,逮捕8人,移送起诉8人,行政拘留并处罚款6人,行政警告14人,行政罚款30人。全年共报送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和治安苗头的情报信息5条,被采用2条。全年开展各种法制宣传活动39场,受教育人6842人次。全年司法所共受理纠纷案件36件,调处36件,调解成功32件,调解成功率达91%;法律服务所共受理纠纷案件4件,调处4处,调解成功4件,调解成功率达100%;镇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受理纠纷案件58件,调处58件,调解成功48件,调解成功率达82.75%。

新农村建设

勐阿镇新农村建设《按照西双版纳州委州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及县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办法要求,9月,我镇的曼迈村委会帕迫小组和嘎赛村委会曼派小组被列为勐海县第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为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实施,我镇按照规划先行、宣传驱动、选准亮点、分步实施等方法步骤,党委政府引导主导、农民群众主体主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思路逐步开展实施,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并由镇党委政府选派了2名副科级领导挂钩2个试点村,以了解试点村的建设情况,协调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事务,切实加强了对试点村的领导,确保了新农村建设有组织保障。通过深入宣传发动,两组共召开宣传会11次(曼派5次帕迫6次),956人次参加,在镇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并制定了2006-2010年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精神文明建设、产业发展、规划目标、发展方向和重点等规划。帕迫村民小组正在按规划修建长3700米,宽3米的村内文明路,经预算,修建文明路共需12.5万元,其中州补助9万元(前期到位5万元),村民自筹2.5万元,投工投劳(折合成人民币)1万元。曼派村民小组正在修建长700米、宽0.4米、平均高为0.5米的环村排水沟渠,经预算修建此工程需10.35万元,其中州补助9万元(前期到位2万元)、村民自筹1.14万元,村民投工投劳0.21万元。

基础设施

为满足村民日常的生产生活需要,已完成纳丙村委会6个村民小组和南朗河村委会6个村民小组总投资400多万的电网改造项目,共有829户,3378人受益,其中纳丙村委会350户,1394人受益;南朗河村委会479户,1984人受益。南朗河村委会3、4、5、9、10组的电网改造正在施工当中。为提高生产,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投资17万元的勐康村委会篾笆桥五组的挡土墙工程已全面完工。投资15万元的嘎赛村委会的机耕路正在建设当中。全年向贫困人民群众共发放救济金、救济物质(折合人民币)共4万元。曼迈村委会6510亩农田改造工程于2006年2月动工实施时间。已平整农田总面积6510亩的365亩,完成率为5.6%;完成修建全长12.96公里南陆大沟工程(南陆-曼短),完成率为100%;完成修建长为15公里的12条生产道路,完成率为100%;全长21.496公里的24条农沟、农渠,现已完成3.332公里。认真开展动态巡查工作和土地权属纠纷事件的调处工作,及时制止、教育处理土地违法事件,尽量将土地违法案件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全年共进行土地动态检查136次,教育处理违法行为32起,立案申报1起,共办理国有土地使用证7宗,调处土地权属纠纷12起。镇内有坝塘5座,水库6座,其中: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4座,总库容量406万立方米。三面光节水渠道5条,长11公里。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6万亩。年内,全镇完成新建、续建、修复工程10余件,其中自来水5件。坝塘1件、拦河闸4件(另有两道拦河闸正在建设当中),岁修渠道及田间沟渠15公里,完成土石方量1.7万立方米,其中支砌石方量为0.5万立方米,碎石方量为0.1万立方米,完成资金投入64.1万元。保证了主要干渠的正常输水和排洪度汛,解决了222户1236人的饮水问题。投资18万元修建了勐康曼倒水坝。现有5个村委会61个村民小组安装了自来水。有7个村委会68个村民小组通了电。全年销售电量245.94万千瓦,综合线损率14.72%,回收电量245.94万千瓦,回收率99.48%,回收电费148.82万元,平均电价0.59元。交通方面。完成了从贺建大桥到贺建村委会全长22公里的沙石路修建的测绘工作。

道路交通 2016年全镇在册管养公路里程109.477公里,已完成94.177公里水泥路硬化建设,占总里程的86%;在册管养公路还有纳丙新老寨线8.5公里(砂石路)和勐康线6.8公里(弹石路)还未实现水泥硬化。目前正积极配合县交通局实施海往线四改三工程。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主要销往本县。2007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16.00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20.51%。该村目前正在发展甘蔗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甘蔗产业。

特色经济

甘蔗产业

全镇甘蔗种植总面积为25623.6亩,其中下田总面积5480.6,甘蔗宿根面积为16602.6。2006年甘蔗生产技术推广种植管理工作有新的进步:1、新植甘蔗及下田情况,本年度县级分配的任务数新植甘蔗任务6000亩,其中下田任务数2500亩。实际完成情况,新植甘蔗面积为9021,占总任务数的150%;甘蔗新植下田面积为2829.5亩,占总任务数的139%;2、"吨糖田"项目,全镇参加"吨糖田"项目建设1000亩,该项目的建设能为厂方及农户得到"双赢"效益,即改善了糖源基地的建设又提高了农业生产综合能力。该项目分布南朗河村委会三至六村民小组800亩;嘎赛村委会曼派村民小组200亩。引入国家投资149万元,农户投资22万元,共计投入171万元;3、"股田制"创新项目,为了切实提高甘蔗种植产量,保障农户收益利益,糖厂以农户合作。英茂糖业分公司投入必要的物质及技术,农户提供土地及劳务。

全镇甘蔗种植及生产有新的突破,农业总产量90100吨,工业入榨量85000吨,2006/2007年度榨季甘蔗估计产量90000吨。

水稻

全镇水稻种植面积19641亩,单产383.4公斤,总产7531272公斤。其中:往湖南省隆平高科有限公司引进4个超级杂交稻品种,在嘎赛村委会曼本村民小组进行20亩连片试验示范,经获得成功。平均单产678.5公斤,最高单产721.4公斤,在勐遮试种最高单产可达788.6公斤,产量最高的品种是准两优527,米质最好的是Y优1号。超级杂交水稻的引试成功,是整个西双版纳州水稻生产上的一件大事,创造了西双版纳州水稻单产的最高记录,为全州的杂交水稻当家新品种提供了很好的品种依据。特别是针对我镇大力提倡甘蔗下田,水田面积逐渐减少的情况下,要保证全镇的粮食产量及农民的温饱,超级杂交稻的种性优势是其它传统杂交品种所不可相比的,它的引试成功,将推动我镇的粮食生产又上一个新的台阶。

大叶茶

全镇共有茶园面积 9714 亩,可采摘面积7883 亩,种植新品种153亩。群众自育自种"老品种"849亩。全镇共有茶叶精制加工厂4家,新增2家,初制加工厂40家,新增1家。2007年计划新植新优良品种200亩,群体品种100亩。

亚麻

全镇共推广种植亚麻2904亩,预计平均单产400公斤,总产1161.6吨,产值153.9万元。亚麻在勐阿镇成功推广,将推动勐阿镇冬季农业开发的发展步伐,它将成为勐阿镇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又一大亮点。

社会企业

勐阿糖厂

勐阿糖厂于1989年4月开始筹建,1989年5月开工建设,于1990年12月建成投产。原设计生产能力为日处理甘蔗1000吨,日产酒精12000升。经过逐年技术改造,至2003年,日处理甘蔗达2400吨,配套酒精车间日产酒精21吨,榨季平均日产酒精19吨,日产酒精废醪液260吨。2002年4月企业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3年10月变更为云南西双版纳英茂糖业有限公司勐阿糖厂。主要产品为"英茂"牌白砂糖、食用酒精,是勐海县的重点骨干企业之一。建厂以来为勐海县农民增收及财政增长做出了较大贡献,对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