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加里·斯耐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加里·斯奈德 Gary Snyder, (1930年 - )出生于旧金山,美国著名诗人、散文家、翻译家、禅宗信徒、环保主义者、BG代表人物之一。斯奈德是是“垮掉派”目前少数仅存的硕果之一,也是这个流派中诗歌成就较大的诗人。[1]

1951年,毕业于里德学院,获得文学和人类学学位,后进入加利福尼亚大学大学攻读东方语言文学。

垮掉的一代

1954年,麦卡锡主义盛行时期,斯奈德在此参加垮掉派诗歌运动。

斯奈德选择在森林中做一名伐木工,这段经历促成了一系列相关诗歌及关于神话和森林的文章。斯奈德著迷于禅宗和东方文化,受到埃兹拉·庞德的影响后开始学习中文。[2]

东渡日本

1955年,他选择成为一名佛教徒。

1956年,前往日本修行禅宗文化,对中国禅宗唐诗也极有研究,《寒山诗》便是他将唐代僧人寒山子的诗歌进行转译的作品。

于京都出家三年为僧,醉心于研习禅宗。[3]

1969年,回到美国后,与他的日本妻子定居于加利福尼亚北部山区,过着非常简朴的生活。

1975年,《龟岛》获得了度普利策诗歌奖。

访问中国

1984年,加里·斯奈德与美国著名诗人艾伦·金斯伯格(Allen Ginsberg)作为美国作家代表团的成员一起至中国访问。终于一圆他30年来的梦想。加里·斯奈德曾说,中国文化、文学对他的影响,在五六十年代是百分之八十。

1985年,成为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的教授,同时继续广泛地游历、阅读和讲学,并致力于环境保护。

2003年,他当选为美国诗人学院院士,先后出版有十六卷诗文集,

中译作品

2009年之前,加里·斯奈德的中译单行本只有台湾联合文学出版社的一本诗文合集《山即是心》。

2009年之后,光诗集就出版了《水面波纹》、《盖瑞·斯奈德诗选》、《山河无尽》,散文集有《禅定荒野》。后又有《砌石与寒山诗》、《斧柄集》。这两本,可以视为加里·斯奈德的原点与巅峰之作。

《砌石与寒山诗》简介

斯奈德二十多岁写的《砌石与寒山诗》,他已经展现出超越当时一般的东方美学爱好者的大格局。可视为斯奈德的处女作诗集。其中“砌石”部分是诗人自己的创作,既有在美国写的诗,也有在日本写的诗;“寒山诗”部分收录的是斯奈德英译中国唐代诗僧寒山的诗作。[4]

《砌石》用词极简,与中国古诗相通,寒山诗作三百首,斯奈德选出二十四首,译诗在美国风行一时,引发了欧美的“寒山热”。

斯奈德是走进中国古诗的一个西方诗人,他的禅宗是唐之禅,慧能、寒山那样的。

《禅定荒野》简介

是一部散文集,主题涉及荒野对人们的意义,以及人类回归荒野的可能性。

源于诗人的敏感,斯奈德对“自然”“野性”“荒野”等的不同概念进行了语源、语义上的考察,他深入美国的荒野,对当地与自然相和谐的土著文化进行了广泛的田野调查,并结合自己早期的伐木工作及禅宗学习经历,探讨了现代社会如何从文化上接纳荒野的问题。

经典语录

鲸落海底,哺暗界众生十五年 ——加里·斯奈德 《禅定荒野》[5]

世上有可行之路,也有不可行之路。后者不能称之为“路”,只是“荒野”,因为那只是一整片可“去”,却无人前往、无目的地的旷野。 ——加里·斯奈德 《禅定荒野》

真正有经验的人,有修养的人,也能从平凡之事中体验出一份快乐。这样的人会把在家里或办公室里枯燥的工作想象得和登山一样,充满挑战和乐趣。 ——加里·斯奈德 《禅定荒野》

其实,这就是我们的道。当然,道也可自行完成,因为当一个人自性圆满,身处于一个完美现实、完全虚幻的境界时,谁会愿意用开悟之心去交换蒙蔽之心呢?诚如道元禅师喜欢的说法:“行即道”。当我们明白,“完美之路”井非是引领大家通往易辨之地,从而抵达某一目标的胜利终点之“道”时,这就更容易理解了。登山运动员攀登顶峰的目的就是领略壮观之景,体验合作之情,经历艰险之苦。然而,在很大程度上,是“道”引领你抵达山顶,让你亲临未知,邂逅惊喜。 ——加里·斯奈德《禅定荒野

诗作

松树冠

蓝色的夜里

霜雾,天空上

月亮发光

松树冠

雪蓝色地弯曲,隐退

入天空,霜,星光。

靴子的吱嘎声。

兔迹,鹿迹,

我们知道什么。

获奖与荣誉

美国国家图书奖

博林根诗歌奖

莱文森奖

古根海姆基金奖

普利策诗歌奖等。

作品

诗集

《砾石与寒山诗集》

《神话与文本》

《山河无尽》

《僻壤之乡》

《观浪》

《龟岛》

《斧柄》

《留在雨中:新诗1947–1986》

《此时此刻:新诗》

散文集

《禅定荒野》

《天地一隅:伦理、美学和流域》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