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剑川石钟山石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剑川石钟山石窟创于晚唐,历五代至南宋延续300多年陆续开凿而成,距今1000多年,迄今为止共发现16窟,计有大小雕像139躯、石兽2只、岩画3处、造像题记5则,其它题记40则(其中有藏文题记2则)、碑碣5品,石窟造像分布在石钟寺、狮子关、沙登箐三个片区。

中文名:剑川石钟山石窟

始凿时间:841年

地点: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

别名:石宝山石窟

特色

最有特色的造像是石钟寺区第二号窟中的《阁逻凤议政图》和狮子关区第九号窟的《全家福》。尤其是第二号窟(又称“土主窟”),场面宏大、执仗众多、威仪赫赫、主旌旗猎猎,将南诏王阁逻风塑造得八面威风。其它石窟中细奴逻、阁逻风、异牟寻等诏{三以及南诏史上著名的阁陂和尚、清平官、羽仪长等等,郁被刻画得虎虎而有生气。人像的冠带服饰、仪仗执器郁是原装原样,是研究南诏史和民族史的极珍贵资料。窟中诸佛及菩萨造像细腻精巧、面容华贵,别是一番气象;八人明王及毗沙门、大黑天神则粗犷豪放,大斧劈皴;南方明王造像此为鼻祖,经凉山传四川、再传长江中下游地区,并衍化为十人明王、十二大明王。窟中还刻有一些异族异国行脚僧人形象,女披毡行脚僧、波斯国人等。石钟山石窟造像融内地、吐蕃、印度和本地风格为一身,是我困佛教石窟艺术中独具地方民族特色的一颗明珠。

历史

南诏、大理石窟在云南剑川西南。刻于南诏十世国王、昭成王劝丰祐天启十一年,亦即唐武宗会昌元年(841)。沙登村后的佛龛浅而无饰。佛头都是螺状高髻,面部圆满,具有盛唐风格。石钟寺石刻有八窟。第一、第二窟均雕南诏王者像。王者和侍从的冠服是研究南诏服饰制度的珍贵材料。第三至第七窟分别雕释迦佛、菩萨、阿难、迦叶及罗汉等造像,以第六窟最大[1] ,长11.64米,雕有释迦、弟子、八大明王、多闻天王和增长天王。第八窟雕像己残。年代最早的大理国段智兴盛德四年,即南宋淳熙六年(1179)。此后有元至元、至正、宣光,明永乐、永历年间的题记。狮子关石刻共有三处。第一窟是“南诏王细奴罗全家造像”,俗称“全家福”,窟高0.6米,宽1.24米,窟顶巨石前伸为檐,窟内长座上凿雕像5躯。第二窟是刻在狮子关峭壁上的“梵僧造像”,俗称“酒醉鬼像”。第三窟”波斯国人“,像高0.92米,雕于路南一巨石之上,头部已毁,身披罽幅,左后方带飘扬,手持棒状物着地,足穿长靴,旁刻”波斯国人“四字。

位置

钟山石窟位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内,因地处石宝山脉,又称作石宝山石窟,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

视频

21 石钟山石窟 石宝山 云南剑川 2017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