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劉佐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劉佐鄉地處鄂、皖、贛三省交界處,素有「雞鳴三省」之稱,南臨長江,西南與小池經濟開發區接壤,北臨國營龍感湖,版圖面積40.1平方公里(2021年)。轄十三個行政村,常住人口20581人(2021年),耕地面積19744畝,其中水田3126畝,旱地16618畝,年人平純收入1850元。劉佐鄉通訊網絡健全,已裝有程控電話1500多門;交通便利,105國道連接線小濱公路橫穿全境,沿江一級公路--吳楚大道貫穿東西。段窯集鎮商貿是鄂、皖、贛三省交界處商品貿易的集中地。劉佐鄉人傑地靈,土地肥沃,素有「詩詞、楹聯之鄉」之稱,「黃梅戲」在劉佐生根開花。肥沃的土地孕育着豐富而獨具特色的農產品。[1]

中文名: 湖北省黃梅縣劉佐鄉

外文名: Hubei province Huangmei County Liu Zuoxiang

行政區類別: 鄉鎮

所屬地區: 中國湖北省黃岡市黃梅縣

地理位置: 鄂、皖、贛三省交界處

面 積: 40.1 km²

下轄地區: 濱江、段窯、梅中垸等村

政府駐地: 劉佐鄉段窯街

電話區號: 0713

郵政區碼: 4355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2.05 萬

車牌代碼: 鄂J

地區生產總值: 3.83 億元

概況

黃梅縣轄鄉。位於縣境東南角,長江北岸。面積40.1平方千米(2021年)。常住人口20581人(2021年)。轄13個行政村。鄉政府駐段窯街。

沿革

鄉因境內歷史上長江多次潰口處的劉佐口而得名。1975年由原小池區的劉佐、楊塘、王埠3個管理區合併設立劉佐公社。1984年撤社建鄉,屬小池區。1987年撤區並鄉,設立縣轄劉佐鄉。1996年,面積32平方千米,人口1.8萬人,轄楊東灣、楊西灣、費灣、胡營、石流港、段窯、濱江、新農村、梅花屋、梅祠堂、梅中灣、詹圩12個村。2004年,鄉政府駐段窯,人口2.02萬人,面積41平方千米,轄濱江、段窯、梅中垸、梅花屋、新農、梅祠堂、占圩、楊東垸、楊西垸、費垸、胡營、石流港、宏星13個行政村。

鄉鎮概況

劉佐鄉農業總產值(按現價)7126萬元,工業總產值1.4億元,黨的富民政策,讓劉佐人民過上了小康的生活,他們在劉佐鄉黨委、政府一班人的帶領下,辛勤勞耕作,艱苦創業,掀起了二次創業熱潮。

劉佐鄉地勢北高南低,呈三級階梯狀傾斜。屬北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光照充足,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均無霜期達258天,年平均溫度為攝氏16.8℃左右。黃梅水域廣闊,河流、湖泊、水庫眾多,塘堰密布,共計河流34條,大小湖泊29個,大中小型水庫24座,長江水道59.2公里,全縣可利用水資源裝機2萬千瓦。

劉佐鄉是全國商品糧和優質棉生產基地。農作物品種豐富,劉佐鄉青蝦馳名中外,天然香稻、挪步園的雲霧茶曾獲國家優質獎和省一等獎。已申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21萬畝,可供開發水面12萬畝,盛產天然名貴水產品,魚肥水美,荷香菱甜。朝看千帆競發,夜觀萬家漁火,蔚為壯觀。龍感湖建有國家青蝦繁育基地,年產青蝦5萬公斤,遠銷江浙沿海和東南亞一帶。高背鯽、鱸魚、毛蟹、牛蛙、黃鱔等養殖面積不斷擴大,全縣水產品產量居湖北十強縣市之列,被譽為「魚米之鄉」。

企業概況

劉佐鄉掀起了工企業二次創業熱潮,現有工業企業18家,鄉、村辦企業、民營企業235家。年實現貢獻額0.4億元。主導工業有:劉佐棉花公司、木材加工。主要產品有:五級以上的國家標準級別棉絨、精煉食用菜油、棉油、工業廢油提煉加工的汽油、潤滑油、柴油,建築建材行業需用的磚瓦、各種品種規格的預製構件。年產量:棉花加工4000噸、棉油100萬斤。民營企業主要是以農副產品深加工的加工業和結合實際本地資源的養殖企業。產品產量為:年出欄瘦肉型豬5000頭、鮮魚100萬斤、優質精米2000噸,優質醬菜100噸。

農業概況

劉佐鄉的農業以經濟為主,每年的棉花和油菜面積占整個耕地面積的70-80%,棉化種植以纖維長、產量高的優質棉為主,單產籽棉在500-600斤;油菜以「雙低」為主。排灌設施齊全,長江干堤在我鄉境內11公里,就有二座進水閘——紅衛閘和八一閘,確保全境旱澇保收。八一港在境內穿過,鄉級大小提水站有四個,裝機容量300千瓦。農業服務機構齊全,中級以上職稱10人。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在種植模式上推行油、瓜、菜。每年10月左右又大又嫩的白蘿蔔大量上市,遠銷中原幾省和沿江一帶,家庭養殖有乳鴿和黃鱔是本區的特優產品,農戶養殖技術純熟。

文化教育

劉佐鄉中學位於鄂贛皖三省交界之地,南臨長江大堤,北靠段湖公路,成立於1988年,她的前身是黃梅縣農業高中。占地面積51354平方米,1999年被黃梅縣教委確認為合格學校.教學設施齊全,藏書豐富,能滿足師生需求。校園空氣清新,環境優美,是育人的好處所。學校現有教職工78人,專任教師64人,學歷達標率96%,其中本科畢業4人,省骨幹教師2人。本期17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375人,其中男生752人,女生623人,年鞏固率保持在98%以上,屢居全縣前列。

「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的辦學思路,貫徹「文明、守紀、求真、務實」八字校訓,努力推進素質教育,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近幾年來,為高一級中學輸送了許多優秀學生,在各級各類競賽中有多人次獲得國家、省、市縣的表彰。劉佐鄉中學全體教職工將以昂揚的鬥志迎接新世紀的到來,為造就二十一世紀的新型人材,為爭創示範學校而不懈努力。

林水結合

在黃梅縣劉佐鄉濱江村的豐收港渠旁,一排排意楊樹迎風飄搖,疏浚的渠道似一條銀河伸向遠方。看到這些新變化,濱江村黨支部書記黃天初滿臉喜悅對筆者說:「現在我們再也不用為港渠淤塞發愁了!」

劉佐鄉黨委書記、鄉長王松林介紹說,黃天初的喜悅來自於該鄉「林水結合」經營模式。

近幾年來,劉佐鄉充分發揮港渠密集、溝渠縱橫、「水邊」興林空間大的林水資源優勢,將林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大力推行「林水結合」模式,加快速生經濟林生產基地建設。

2008年春,該鄉在紅衛港費灣段進行「林水結合」試點和示範,將該段港渠兩旁林業經營權承包給農民占鵬經營,以渠道林地經營權置換渠道清淤疏洗,以林養渠,疏渠興林。占鵬個人投資10餘萬元,自費清淤疏通渠道2000米,並在港渠兩旁栽種意楊,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試點成功後,該鄉迅速推廣這一經驗,激發民間資本投資疏渠造林的熱情。濱江村村民黃克東、李細樂、黃茂貴等人在承包本村4.13公里渠道兩側的林地經營權的同時,出資清淤溝渠,以渠興林,林業銷售收入突破100萬元。目前,全鄉像這樣參與「林水結合」模式經營的大戶達到10戶。「林水結合」模式的成功運營,拓寬了該鄉林業發展思路,催生了「林路結合」、「林堤結合」模式。為確保「林水路」結合經營模式的健康發展,該鄉堅持高標準、嚴管理,對全鄉範圍內的溝港、公路、堤壩進行統一規劃,並向社會公開招標溝港、公路兩側及堤壩內外平台林地經營權,吸納社會資金,發展非公林業,有效解決了溝渠、道路、堤壩的日常管養難題,促進了林業與水利、鄉村道路建設的均衡協調發展。通過「林水路結合」經營模式,僅今春,該鄉新增「林水路結合」造林59公里,植樹12.2萬株,面積達2800餘畝,全鄉呈現出「港渠水清澈、路堤樹成行、田疇林成網、村莊樹成蔭」的新面貌。

「林水結合」模式,有效破解了劉佐鄉林水發展難題,實現了農民、水利、林業三方共贏。該鄉先後投入140萬元,徹底疏通了豐收港、紅衛港、五一長港等主港道28公里;全鄉每年植樹造林10萬餘棵,出產林木20萬立方米,造林面積達1.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26.8%;共興辦木材加工廠5家,建設運營碼頭6個,從業人員達1600餘人。該鄉實現林業產值5500萬元,人平林業收入達到400元。

民風民俗

湖北劉佐鄉在春秋時代曾是吳、楚交界之處,如今又是鄂、贛、皖三省相鄰之地。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它產生了許多與眾不同的風俗,民間買賣習俗亦不例外。

視頻

黃梅縣劉佐鄉梅友寒老師事跡報道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