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經濟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農村經濟學是中國的一個學術用語。
語言一發即逝,不留痕跡。當人類意識到需要把說出的話記下來時,就發明了文字[1]。在世界範圍內,曾經獨立形成的古老文字除我們的漢字外,還有埃及的聖書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印度的印章文字以及中美洲的瑪雅文[2]。後來,這些古老文字的命運各不相同,或因某種歷史原因而消亡,如瑪雅文;或因文字的根本變革而遭廢棄,如楔形文、聖書字,只漢字沿用至今,而且古今傳承的脈絡清晰可見,成了中華民族文化的良好載體。
名詞解釋
農村經濟學,屬於部門經濟學,它是研究農村經濟關係和經濟活動規律的科學。具體的說是研究農村中人們的經濟活動、經濟關係及農村經濟發展的學科。以農村經濟過程為研究對象,目的是通過分析這一經濟過程,找出經濟發展的規律。
農村經濟學學科的理論體系
農村經濟學學科的理論體系,從廣義上說,包括農村經濟學的基本理論、發展史和思想史;農村生產力經濟學;農村人口經濟學;農村建設經濟學等。從狹義上說,包括農村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農村社會經濟結構;農村資源利用;農村生產部門經濟;農村生產的組織和管理;農村經濟管理體制;農村人口與就業;農村居民生活、農村建設等。
農村經濟學學科的產生
農村經濟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名稱是由中國學者於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的。
參考文獻
- ↑ 漢語是什麼語言,其本質是什麼?,搜狐,2020-10-19
- ↑ 精美絕倫的藝術瑪雅文字,搜狐,2021-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