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鋪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六十鋪鎮隸屬於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是安徽省中心建制鎮、阜陽市綜合改革試點鎮,地處105國道與102省道交匯處,1992年設鎮。距阜陽市區30km,交通便捷,資源豐富,是阜陽市牛羊肉生產基地。全鎮總面積8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6956人(2017年) 。
行政區劃
古稱夷陵鎮,兩千年前為楚國疆域。東起農林村桃花店與三十鋪鎮相鄰,西與五十鋪鄉接壤,南臨紅星鎮,北靠沙河,與新集鎮接壤。地勢南高北低,平均海拔28.5m左右,最高點30.1m左右,為潁上縣最高處。2008年,總面積8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6956人(2017年),耕地面積5271公頃,下轄24個村民委員會,有漢、回兩個民族,回族居民主要分布在農林村桃花店。
名勝古蹟
六十鋪鎮歷史悠久,擁有如九里姑墩、東王廟、太歲廟等許多古蹟,但因戰亂和歷史原因已不存在。姚莊村有棵同根九株皂角樹,因古語有"人無十全,樹無九丫",較為神奇,固被群眾稱為九仙樹。[1]
經濟發展
2003年,六十鋪鎮全年國內生產總值可達2.0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74萬元;全年財政收入784.9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30元。
擁有安徽省第一個農民股份制企業,安徽省綜合實力同行業排名第二、全省第三大造紙企業、鎮龍頭企業--安徽天都紙業有限公司,年產高強瓦楞紙10萬噸,上繳稅收4000萬元左右。2003年,天都紙業實現企業產值8700萬元,實現利稅1412萬元,其中地稅63萬元,儘管受抗擊非典(SARS)、抗洪救災工作的影響,產值、利稅仍取得超歷史水平。狠抓以天都紙業為龍頭的重點企業發展,企業外部環境進一步優化。
2005年至2009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農民收入不斷增加。讓農民自覺不自覺地向種植經濟作物、搞間作套種、提高複種指數方向發展。依託市政府"111扶貧工程"項目的實施,該鎮養殖業也取得了可喜成績。2007年,引進良種豬147頭,預計年底原種豬存欄數可達200頭。在狠抓產業結構調整的同時,積極發展林業生產。由於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一部分農民從傳統的種植方式中解脫出來外出務工,勞務輸出也成了增加農民收入的主要渠道。
據不完全統計,全鎮每年僅外出務工收入就達5000萬元。扶貧工作得到了加強,開展了以"扶貧扶人、扶智扶文"為重點的科技文化扶貧工作,成立鎮農民科技文化扶貧致富中心,配備了有關農業種植、養殖、加工、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書刊,要求每村都設閱報欄。貧困人口發生率有所下降。農業基礎設施配套建設進一步完善。2007年初步完成"溝、渠、田、林、路,井、站、橋、涵、閘"十位一體的規劃。土地管理工作進一步加強,農業稅費改革進一步深化。
六十鋪鎮是商貿型中心鎮。擁有造紙、化工、牛羊肉屠宰加工、小商品批發、家具家電批發、粉絲加工等優勢。主要農作物優質小麥、玉米、芝麻、薄荷、大棚蔬菜等經濟作物。主要分布在六十鋪、姚莊、農林、趙莊等村。[2]
榮譽
潁上縣六十鋪鎮獲評國家級生態鄉鎮
日前,環境保護部發布《關於國家級生態鄉鎮的公告》,我市潁上縣六十鋪鎮被授予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這是我市潁上縣迪溝鎮和八里河鎮被授予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後,再獲此殊榮。
"國家級生態鄉鎮"的創建有多項考核指標,包括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農村飲用水衛生合格率、地表水環境質量、空氣環境質量、聲環境質量、建成區生活污水處理率等15項。多年來,潁上縣六十鋪鎮按照相關要求,積極開展生態鄉鎮創建工作,各項考核指標完全達標。
近年來,我市堅持把加強農村環境保護、開展生態創建作為推動科學發展的重要舉措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高度重視國家級生態鄉鎮的創建工作,目前,該項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