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公牛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公牛鲨

来自 动物界 的图片

中文名:公牛真鲨

拉丁学名:Carcharhinus leucas

别 名:牛鲨、公牛白眼鲛、

公牛鲨、白真鲨、

低鳍真鲨、大沙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软骨鱼纲

亚 纲:板鳃亚纲

目:真鲨目

亚 目:真鲨亚目

科:真鲨科

属:真鲨属

种:公牛真鲨

亚 种:无

命名者及年代:Müller &

Henle,1839

保护级别:(IUCN)2005年

ver 3.1——近危(NT)

外文名:Bull Shark

公牛真鲨(学名:Carcharhinus leucas)是真鲨科真鲨属的一种鲨鱼。体呈纺锤型,躯干粗大。头宽扁。尾基上下方各具一凹洼。吻端非常宽圆而短。眼圆,瞬膜发达。前鼻瓣呈宽三角形;无口鼻沟或触须。口裂弧形,口闭时上下颌紧合,不露齿;上颌齿侧扁而宽,边缘具细锯齿,齿尖直立或略外斜,无小齿尖;下颌齿较窄而直立或稍颌斜,边缘具锯齿,近基底则平滑。喷水孔缺如。背鳍2个,背鳍间无隆脊,第一背鳍宽大,起点与胸鳍基底后方相对,后缘凹入,下角尖突;第二背鳍小,起点在臀鳍起点之前或相对,后缘入凹,后角尖突;胸鳍大型,镰刀形,后缘凹入,外角钝尖,内角钝圆,鳍端伸达第一背鳍基底后端;尾鳍宽长,尾椎轴上扬,下叶前部显著三角形突出,中部低平延长,与后部间有一深缺刻,后部小三角形突出,尾端钝尖。体背侧暗灰色,腹侧灰白;各鳍尖暗色。 栖息于沿岸、海湾、河口、河川或湖泊的大型鲨鱼。该种是唯一能深入淡水河川,甚至湖泊生活的鲨类,但同时也是3种对人们最具危险的鲨类之一(另两种为鼬鲨及噬人鲨)。捕食猎物的速度快,主要以硬骨鱼类为食,亦掠食其它鲨鱼、甲壳类、头足类、海胆、海蛇、海龟,甚至垃圾等。分布于印度洋西岸、北海沿海、太平洋,大西洋南北纬40°之间。在中国分布于台湾东北及东部海域。 [1]

公牛真鲨动物学史

公牛真鲨最初是由瓦伦西恩斯(Valenciennes)于1839年在马勒和亨勒(Muller & Henle)的著作中首先命名为Carcharias(Prionodon)leucas,后来更改为有效学名Carcharhinus leucas。属名Carcharhinus源自希腊语“ karcharos” (意思是锐化)和“ rhinos” (意思是鼻子)。同义词包括Carcharias (Prionodon) zambezensis、Carcharhinus zambezensis、Prionodon platyodon、Squalus platyodon、Squalus obtusus、 Carcharias spenceri、Bogimbabogimba、Carcharhinus vanrooyeni、Carcharias leucas Müller & Henle 1839、Carcharias azureus Gilbert & Starks 1904、Carcharhinus azureus Gilbert & Starks 1904、Carcharhinus bogima Whitley 1943、Galeolamna bogimba Whitley 1943、Eulamia bogimba Whitley 1943、Galeolamna greyi mckaili Whitley 1945、Galeolamna mckaili Whitley 1945、Carcharhinus mckaili Whitley 1945、Eulamia nicaraguensis Gill 1877。

公牛真鲨形态特征

出生时的尺寸为56-81厘米。雄成鱼长157-226厘米,长可达299厘米;雌成鱼长180-230厘米,可达324厘米。体纺锤形,躯干粗大,向头、尾渐细小。头宽扁,自胸鳍上方至吻端弧形倾斜,头长为全长的1/4弱。尾稍侧扁,比头和躯干稍短,尾基上下方具凹洼。

吻短钝,吻端广圆。眼小而圆,具瞬膜,眼径为第一鳃孔宽的1/2,为全长的0.8%-1.8%。鼻孔小,斜而外侧位,距口比距吻端稍近;鼻间隔宽,约为鼻孔宽的3.7倍;前鼻瓣后部具一小三角形突出,后鼻瓣不分化。

口圆弧形,口宽大于口前吻长,口长约等于口宽的1/2,下颌较短,口闭时齿暴露,唇褶很短,只见于口隅;上颌齿宽扁三角形,具锯齿缘,近基部则平滑无锯齿,无小齿头,直立或稍倾斜;下颌齿直立或稍倾斜,具锯齿缘,齿式 ,通常为13/12。喷水孔消失。鳃孔5个,前3个较宽大,最后2个位于胸鳍基底上方。

背鳍2个,两背鳍中央无纵嵴。第一背鳍宽大呈三角形,前缘直而斜,后缘凹入,上角钝尖,下角尖突,内缘直,其长为基底长的1/3弱,起点在胸鳍基底后端上方。第二背鳍稍大,鳍高为第一背鳍高的1/3强,前缘斜直,后缘凹入,上角钝圆,下角尖突,内缘长为基底长的1/2,起点在臀鳍起点之前或几相对。

尾鳍宽长,大于头长,尾椎轴上翘,上叶弧形,下叶前部三角形突出,中部低平后延,中部与后部间有一缺刻,后部小三角形突出,与上叶连接,尾端钝尖,后缘稍凹。臀鳍稍大于第二背鳍,起点稍后于第二背鳍,前缘圆凸,后缘深凹,外角钝尖,里角延长尖突。

腹鳍三角形,大于第二背鳍和臀鳍,前缘近斜直,后缘稍凹,外角钝圆,里角钝尖,位于两背鳍间下方稍前。胸鳍宽大呈镰形,前缘长等于吻端至第二鳃孔距,前缘斜直,近外端弧形凸出,后缘凹入,外角钝尖,里角钝圆,内缘稍圆凸。鳍尖深色,体侧具不明显白色带。

公牛真鲨栖息环境

公牛真鲨栖息于沿岸、海湾、河口、港口、泻湖、河川或湖泊,从上层至水深152米处,更喜欢生活在深度小于30米的浅海中。该种是唯一能深入淡水生活,甚至在热带湖、河中生活的鲨类;而且可以在淡水环境中度过很长时间(露齿鲨属的鲨鱼也能够生活在淡水中)。

尽管它们可以在淡水中繁殖,但是却不像在河口和海洋栖息地那样定期繁殖。幼鲨和成年鲨一样容易进入盐度较低的河口和泻湖,并将这些浅水区用作繁殖地。公牛真鲨还可以耐受高达53‰的高盐分水。

公牛真鲨生活习性

公牛真鲨有迁徙性。在西大西洋,夏季,公牛真鲨沿美国海岸向北迁移,游至马萨诸塞州北部,然后在沿海水域变凉时返回热带气候。

公牛真鲨的食物中,硬骨鱼和小鲨鱼占了绝大多数。在大西洋西部,它们通常以鲻鱼、海鲢、鲶鱼、鲱鱼、黄鳝、锯盖鱼、鲹鱼、鲭鱼、鲷鱼和其他鱼类为食。它们还食用黄貂鱼和幼鲨,包括在其近岸育儿栖息地的自己物种的小个体。公牛真鲨偶尔也吃其他食物包括海龟、海豚、螃蟹、虾、海鸟、鱿鱼和狗,甚至垃圾等。公牛真鲨在海底缓慢游动时显得行动迟缓,但它们能够快速爆发,从而捕获更小、灵活的猎物。它们在短距离内以超过每小时19千米的速度移动。

公牛真鲨分布范围

海域:分布于印度洋西岸、北海沿海、太平洋、大西洋南北纬40°之间。在中国分布于中国台湾东北及东部海域。

国家:中国、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孟加拉国、玻利维亚多民族国、博茨瓦纳、巴西、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斐济、冈比亚、几内亚、圭亚那、印度、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马拉维、墨西哥、莫桑比克、尼泊尔、新喀里多尼亚、尼加拉瓜、秘鲁、菲律宾、塞内加尔、南非、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伊利诺伊州、田纳西州、威斯康星州、密西西比州、明尼苏达州、密苏里州、肯塔基州、爱荷华州、阿肯色州、佛罗里达州)、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津巴布韦。

公牛真鲨繁殖方式

6龄性成熟。胎生,具1卵黄囊胎盘。发育中的幼鲨(每胎1-13个仔鲨)通过卵黄囊胎盘进行内部营养。母亲在怀孕10-11个月后分娩,此时她们可以自由游弋和自主活动。在墨西哥湾交配发生在夏季,幼鲨出生在4-6月。交配和分娩全年都发生在最温暖的地区。雌性通常在侧腹上有交配的伤疤。沿海泻湖、河口和其他低盐度河口是常见的繁殖栖息地。寿命一般在15-20岁之间,已知最长寿命为25岁。 [4-5]

公牛真鲨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05年 ver 3.1——近危(NT)。

尽管公牛真鲨不是捕捞的目标物种,但它在世界各地的渔业中通常都被捕获。由于它生活在靠近人口的河口和近海地区,因此容易受到人类影响。沿海保育园特别危险。纳塔尔鲨鱼委员会(Natal Sharks Board)报告称,近年来,捕获在其沙滩网中的公牛真鲨的平均大小已显着下降,这对南非该物种的种群而言并不是一个好兆头。截至2009年,公牛真鲨在其分布范围的任何部分均未受到法律保护。

在河口和淡水地区,公牛真鲨种群数量比其他沿海或近海地区更容易受到人为因素影响,环境污染和渔业捕捞对栖息于河口等淡水区域的幼鲨影响较大。但公牛真鲨也并没有被针对性捕捞,所以其种群数量没有大幅下滑。

没有针对该物种的具体管理或保护计划。它在美国东海岸鲨鱼渔业中作为“大型沿海”物种种群的一部分进行管理。该组的当前配额为每年1285吨/年(1997年),但“鲨鱼”只占该组的一小部分。美国南部几个州因刺网而关闭沿海水域,这消除了对河口和沿海苗圃地区的幼鲨的捕捞的影响。

公牛真鲨主要价值

公牛真鲨主要以诱笼、流刺网及延绳钓捕获,经济价值高;在1990年代美国东南部的商业鲨鱼捕捞中,公牛真鲨占沿海大鲨鱼捕捞量的1-6%。肉质佳,可加工成各种肉制品;鳍可做鱼翅;皮厚可加工成皮革;肝可加工制成维生素及油;剩余物制成鱼粉。公牛真鲨很适合被圈养,并在许多公共水族馆展出。有些已经在水箱中保存了15年以上(Compagno et al,2005)。

公牛真鲨物种危害

公牛真鲨为3种最危险鲨之一(另两种为噬人鲨和鼬鲨)。 根据国际鲨鱼攻击档案(ISAF 2018)的数据,从历史上看,公牛真鲨至少造成了100次针对人类的无端攻击,其中27起是致命的。然而,很可能该物种可能会造成的伤害更多。许多人认为它是世界上最危险的鲨鱼。

它的体积大,对淡水的倾向,丰富且靠近人类,特别是在热带地区,比噬人鲨或鼬鲨更具威胁性。由于公牛真鲨分布在世界上几个欠发达地区,包括中美洲、墨西哥、印度、东非和西非、中东、东南亚和南太平洋,因此咬伤经常未被报道。公牛真鲨也不像噬人鲨或鼬鲨那样容易识别,因此可能要对大部分未明确的的鲨鱼攻击事件负责(ISAF 2018)。

公牛真鲨被认为是1916年在美国新泽西州发生的一系列五起恐怖袭击的罪魁祸首,这一系列袭击在12天内造成4人死亡,其中三起袭击发生在马塔旺溪(Matawan Creek),这是一条浅海潮汐河流,只有12米宽,距离海湾水域2.4公里,距离公海超过24千米;这个地点不是其他大型鲨鱼出现的地点。

上述袭击发生的两天后,在距离马塔旺溪(Matawan Creek)河口6.4公里处捕获了一条2.25米长的噬人鲨,据称该鲨鱼的胃中有人类遗骸。一天后,还是从距离马塔旺溪(Matawan Creek)仅116公里处捕获了一条2.7米长的公牛真鲨。多年来,这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有证据表明,公牛真鲨和噬人鲨都参与其中,尚未最终解决(ISAF 2018)。

公牛真鲨物种文化

彼得·本奇利(Peter Benchley)的编著的书籍《大白鲨》,灵感便来源于公牛真鲨于1916年在美国新泽西州的一系列袭击事件;后来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于1975年根据《大白鲨》这本书改编成了一部电影。

参考来源

  1. 公牛鲨, 动物界,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