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達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八達鎮,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西林縣下轄鎮,是西林縣城所在地,位於西林縣境中部,東面與普合苗族鄉接壤,南面與雲南省廣南縣交界,西面與古障鎮相連,北面與隆林各族自治縣毗鄰,總面積為371.65平方千米。清代,屬西隆州(西隆縣)行政區域。1984年,恢復鄉、村區劃制,後稱八達鎮。截至2019年末,八達鎮共10687戶37249人,其中農業人口24010人,主要是壯、苗、瑤、彝等10多個少數民族。截至2019年末,八達鎮下轄13個行政村和3個社區。2016年,八達鎮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15年的5838元提高到6423元,增幅達9.1%。2018年,八達鎮有工業企業4個,其中規模以上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8個。[1]
中文名: 八達鎮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西林縣
地理位置: 西林縣中部
面 積: 371.65 km²
下轄地區: 13個行政村和3個社區
電話區號: 0776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約 3.72 億(截至2019年末)
車牌代碼: 桂L
目錄
建置沿革
清代,屬西隆州(西隆縣)行政區域。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西隆縣設八達特別行政區,轄八達、古障、馬蚌三鄉;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廣西省政府調整西隆、西林行政區域,將原西隆縣的八達特別行政區所管轄的八達、古障、馬蚌三鄉劃歸西林縣。
1951年8月,西林、西隆兩縣合併,稱隆林縣(1953年,改為隆林各族自治縣),八達列為第十二區。
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期稱高峰人民公社。
1961—1962年,分為八達公社和普合公社。
1963年1月,又合併改稱八達區。
1968年10月,改稱八達公社,同時以原八達大隊(縣城所在地)建鎮。
1984年,恢復鄉、村區劃制,後稱八達鎮。
行政區劃
1984年,擴大八達鎮行政區域,將原八達大隊(八達鎮)和八達公社的土黃、紅星、那卡、花貢、旺子、周邦、龍保、坡皿8個大隊合為八達鎮行政區域。 截至2019年末,八達鎮下轄八達、那卡、紅星、土黃、木呈、壩弄、壩林、龍保、旺子、周幫、花貢、坡皿、新達13個行政村和城南、城中、城北3個社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八達鎮是西林縣城所在地,位於西林縣境中部,東面與普合苗族鄉接壤,南面與雲南省廣南縣交界,西面與古障鎮相連,北面與隆林各族自治縣毗鄰,總面積為371.6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八達鎮地形、地貌主要以土山為主。
氣候
八達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9.1℃,年均降雨量1100毫米,年均日照1612小時,全年無霜期350天以上。
土壤土層
八達鎮土壤以山地紅壤為主,類型有水稻土、紅壤、黃壤、石灰土、沖積土等5類;土層具疏鬆、深厚、潮濕、肥沃的特徵。
水文
八達鎮境內主要有馱娘江、花貢河。
自然資源
植被有杉、松;水力電能有八達、土黃、那維、周邦等電站;耕地面積35016畝。
人口
截至2019年末,八達鎮共10687戶37249人,其中農業人口24010人,主要是壯、苗、瑤、彝等10多個少數民族。
交通運輸
八達鎮水運有馱娘江之便,陸運有S321公路橫貫東西,北通隆林德峨、新州和貴州省興義市,西通雲南省羅平、邱北、廣南縣等,南通西林縣西平、那佐鄉,東到那勞和百色等。
經濟
綜述
2016年,八達鎮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15年的5838元提高到6423元,增幅達9.1%。
2018年,八達鎮有工業企業4個,其中規模以上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8個。
農業
2016年,八達鎮糧食生產3047.33萬公頃;水果種植400公頃;在那卡村、木呈村成立了2個沙糖桔農民專業合作社;秋冬種生產:完成蔬菜等秋冬種種植300公頃;完成田七種植26.67公頃;完成蜜蜂養殖2100箱;完成林下養雞49.50萬羽;完成山羊養殖17274頭。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6年末,八達鎮轄區共有13所小學,94個班,學生3392人,教職工141人;幼兒園18所,97個班,學生2103人,教職工183人。
文化事業
截至2016年末,八達鎮13個行政村和3個社區均有農家書屋。
社會保障
2016年,八達鎮新農合參保人數26147人,參保率達100%,參保繳費188.26萬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任務數為92%,目前已完成96.5%;農村勞動力資源調查完成率100%;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新增人數430人,完成率100%。
基礎設施
2016年,八達鎮共有「一事一議」項目3個,總投資達90萬元,受益群眾400人;壩弄村羅蘭屯屯內道路硬化、土黃村果麻屯田間道路硬化;土黃村上寨屯便民橋項目已經完工且已完成驗收結算、土黃村果麻屯接邊聯建優質水果種植示範基地田間道路硬化項目已經開工建設;農村危房改造項目148戶,已有140戶竣工。
視頻
西林縣八達鎮第二小學 羅藝函 獨唱《我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