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狀荷包牡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兜狀荷包牡丹是荷包牡丹科植物,拉丁學名是Dicentra cucullaria。一種荷包牡丹屬(bleeding heart)野生草本植物。開有白色帶黃斑的花,每朵花都有兩個花距,形態頗似寬鬆的馬褲。花長約0.75英寸(2厘米)。長滿絨毛的灰綠色葉子帶有一種有毒的生物鹼,cucullarine,這種生物鹼對牛畜是致命的。在蔭蔽無風的荒園內生長良好。
兜狀荷包牡丹Dicentra cucullaria
別名:兔兒牡丹、鈴兒草、燈籠褲
分類:多年生草本花卉
科屬: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毛茛目 荷包牡丹科 荷包牡丹屬
盛花期:春季夏季
兜狀荷包牡丹的形態特徵
兜狀荷包牡丹的花白色、尖端黃色,著生於花枝上,隨風搖曳,花朵有兩片花瓣,頗似倒掛著的荷蘭人的馬褲,故俗名荷蘭人燈籠褲。原產於北美東部和中西部開闊林地。葉灰綠色,兜狀荷包牡丹 有一個地下塊莖,葉和花枝就是從這個塊莖中長出地面來的。花柄高出葉片之上,也從地下莖直接抽出。
兜狀荷包牡丹的分布區域
兜狀荷包牡丹 原產於北美東部和中西部開闊林地。兜狀荷包牡丹可以長到10英尺(25厘米),生長在加拿大新斯科舍(Nova Scotia)和美國的北達科他州(North Dakota)向南至北卡羅萊納州的繁盛的森林裡。[1]
栽培管理
荷包牡丹原產我國北方,日本、俄羅斯也有分布,喜溫暖濕潤的半陰環境,怕烈日暴曬,耐寒冷,適宜在濕潤和排水良好的肥沃沙質土壤中生長,在高溫、乾旱的氣候條件下生長不良。
盆栽荷包牡丹宜用腐葉土7份、沙土2份、餅肥末1份混勻配製的培養土栽種,每年春季進行移栽,栽後澆透水,放在向陽處養護,當新芽長至6厘米至7厘米時,可追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複合肥,以後每半月施肥一次,直至開花,每次施肥後都要及時鬆土、澆水,以利於土壤的透氣性。花蕾形成期施一次0.2%的磷酸二氫鉀或過磷酸鈣溶液,能促使花大色艷。花後若不留種,應及時剪去殘花,以免消耗過多的養分。生長期宜保持盆土濕潤,但不要積水,連陰雨天注意排水防澇,以免爛根。夏季高溫時注意遮光,以防止烈日暴曬,可放在半陰處或其他無直射陽光處養護。入冬以後,地上部分枯萎,移至室內,控制澆水,0℃以上可安全越冬。
地栽荷包牡丹應選空氣流通之處,低洼積水之處則不宜種植,栽植前要深翻床土,並施入腐熟的有機肥。生長期可結合灌水進行追肥1至2次;平時注意中耕鬆土,以保持土壤的通透性,雨季注意排水防澇,以免因積水造成爛根。霜降前澆1 次透水有利於防寒,冬季覆蓋稻草或樹葉保溫。
病蟲害防治
葉斑病是荷包牡丹的主要病害,是由不同類型的葉斑病菌傳播侵染植株引起的,其中雞冠花褐斑病在夏秋季節發病嚴重;魚尾葵葉斑病則在夏季高溫病重;君子蘭葉斑病在春、秋季節發生。植株數年連作、過度密植、通風不良、濕度過大等環境因素都利於病菌的爆發蔓延,可通過改善栽培環境進行預防。如果發生病害應及時除去生病的組織,並集中燒毀。從發病初期開始噴藥,防止病害擴展蔓延。常用藥劑有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300倍至600倍液,50%托布津1000倍液,70%代森錳500倍液、80%代森錳鋅400倍至600倍液,50%克菌丹500倍液等。要注意藥劑的交替使用,以免病菌產生抗藥性。蟲害主要是介殼蟲,可用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噴殺。
繁殖方法
荷包牡丹的繁殖常用分株、扦插、播種方法。
分株:宜在早春發芽前或秋季進行,因其根半肉質,挖取時應小心,以防折斷,分株時清除老根和爛根,將根莖按自然段順勢分開,每塊帶3至5個芽,然後另行栽種。
扦插:在春季,芽長至7厘米至10厘米時連同一部分根切下,在素沙土中盆插,也可在花朵凋謝後,剪去花序,取枝條下部有腋芽的嫩枝進行扦插,但成活率較低。
播種:在10月進行,播後保持土壤濕潤,經一段低溫後,多在春季發芽,移栽後2至3年才能開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