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光環(張曉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光環》中國當代作家張曉風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光環

我不止一次聽到別人說我冷漠,說我驕傲,說我盛氣凌人,這是他們的偏見嗎?或是我自己並不十分了解自己呢?我是否已經樹立了許多敵人?我不知道,我只曉得,我是有些朋友的,我只曉得,在我身邊還有許多人,認為我並不冷漠,並不驕傲,並且並不盛氣凌人--菊如就是其中的一個。

我認識菊如是在四年前的新生訓練中,她拖了兩條長長的辮子,穿着一件格子裙,笑的時候總要加上強調的尾音,讓人很自然地也想跟她一起笑,我特別喜歡她那胖墩墩的體型,讓人有一種舒泰的感覺。

開學後不久,女孩子們很自然地便混熟了,午飯後我們總坐在竹林子裡面談天,有一次我們談到自己的綽號,她說:"我小學時就叫小胖,到了初中原來以為可以換掉了,誰知又有人叫我小胖,等升了高中,還是叫小胖。"

"那麼,我們沿着朝舊制吧!"大伙兒便興奮地決定了。

那時候,班上有十個女孩子,我常喜歡在暗地裡仔細評較她們,她總是拖拖拉拉的,懶懶散散的,仿佛要她修飾一下,就會讓她頭痛十天似的,她從來不矯揉造作,從來不企圖讓自己更女性化。但是,我終於認定她是最美的。她的臉上永遠刻劃着一種自然而又含蓄的美,那線條挺秀的鼻樑,那稜角分明的嘴唇,是我從來沒有在別的面孔上發現過的一一即使有,也不可能配合得像她這樣巧妙。她又戴着一付眼鏡,顯得斯文而秀麗。我常想,如果我有她一半的娟秀,如果我有她一半的可愛,那該有多麼好!

其實,除了外形的美麗之外,她還許多更吸引的地方,我從來沒有見過一個人,像她一樣和悅、一樣討人喜歡。也從來沒有人有她那樣驚人的記憶力--居然能夠在四十分鐘內把《過秦論》背熟--那是我努力了兩個晚上仍不能上口的,此外,我每次想起她,總不免要懷念起她的幽默感。並且覺得上帝本來就准許某些人得到較多的東西,他必定是怕那些美好的本質,若是流到其他人的手裡,會被糟蹋掉了。我一直相信小胖所以有優異的秉賦,是因為她配得的緣故。我也確信,我們所以能成為好朋友,是因為她的溫良,而不是由於我。

那時侯,她是六號,我是七號,我們的座位是如些緊挨着,逐漸地,我們的情感也彼此挨近了,當時,沒有宿舍,我們都帶便當,往往到十一點鐘就忍不住要取一點來充飢了,但她的食量極小,每次總央求我替她吃一塊滷蛋或幾塊豆腐乾,我很慶幸自己一直有很好的食慾,能夠一直接受她善意的饋贈。有時她也嘗嘗我便當盒中的魚片或是素雞,我們彼此以"酒肉朋友"戲呼對方,往往把局外人搞得莫明其妙。她的家住在台中,每次歸家,她總帶回一盒鳳梨酥給大家享用,我因為是她的"酒肉朋友",總比別人多分到幾塊。

我們兩個人都有一個共同的毛病,就是反應太過靈敏,每次教授笑話還沒講一半,我們的筆聲就忍不住迸了出來,好在我們總是一起笑,還不至被目為怪物。二年後,我們的座位分開了,每次一想笑就得制止住,兩個人遠遠地遞個眼色就算了。

我們都不用功,一聊起天來就失去了時間觀念,有時候話說完了,兩個人相對面視也覺得很有趣的。有一次,讀了李白的詩,就彼此以"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打趣。後來又有一次,我們一起去看一位教授,教授對她說:"如果曉風是男孩子,你嫁給她倒是很相配的。"

"我一直很安於做女孩子。"我對教授說:"不過如果做男孩子而又能娶到這樣的太太,我倒很嚮往。"

當然,我一直沒有成為男子,但我們的友誼仍在平靜中進行着,那種境界,我總自信比之愛情是毫無遜色的,誰能說澄清的湖水比不上澎湃的汪洋,又有誰能說請冽的香片比不上濃郁的咖啡呢?

她常常做出許多很灑脫的事,頗有點俠士的意味,讓我們又詫異、又好笑,卻又不得不佩服她的鬼腦筋--我就是喜歡這種作風,就好像我喜歡讀一些跌宕生姿的古文一樣。

有一次,是冬天,她剛搬入宿舍不久,那天晚上她從外面回來,便徑入我的寢室,我很少看到她那樣美麗,她頭上扎着絲巾,身上是一件奶油色的風衣,腳下則是一雙兩吋半的高跟鞋。

"去赴約會嗎?難得這副打扮。"

"去買紅豆湯,"她把提盒遞給我看。"我們寢室里住着幾個餓琈呢,我只好去買點東西來救災。"

"那又何必如此盛裝呢?"

"盛裝嗎?"她大笑起來,把絲巾和風衣取了,立刻,一個寢室都笑倒了,原來絲巾底下包的是她纏滿髮捲的頭髮,風衣裡面則是一襲睡衣--褲腳管是捲起來。

當然,她並不是常常戲謔的,唯其因為她經常守着嚴正的軌跡,所以更見她惡作劇的趣味。我喜歡和她談到莊嚴的事,那使我感到她同時是我的良師和益友。

我永遠不會忘記那天晚上,她坐在我的床沿上,當夜色漸漸深沉,我們的題目也愈談愈深:

"我只有一次,被一個故事感動哭了,是我姐姐講給我聽的,那天竟然完全控制不住。"她的聲音很低,像是直接從心臟裡面發出來的--沒有經過喉管和舌頭。

"告訴我那個故事吧!"

"我要告訴你的。"她望着我,目光深沉,"我姐姐有一個同學,一個很好的女孩子,她一面讀書,一面做事,她的母親是個沒知沒識的人,她們全家幾乎都是靠她撐着,後來她考取了留美,到外去辭行,她母親總跟着她,當她女兒和別人談話的時侯,她總帶着近乎崇敬的意味呆呆地朝着她,一直到上船的那一天,她把女兒送到船上,當汽笛起鳴的時候,那婦人忽然抖着雙臂哭喊道:'媽媽跟你講的話你記不記得呀……'

不知為什麼,我也忍不住地哭了。

"你怎麼了。"她問我,但她自己的也在抹眼睛。

"我忍不住,真奇怪,這樣平的故事我也忍不住。"

黑暗裡我們相對垂淚,之後我們又為自己的脆弱感到很靦腆,我們曾把這故事告訴幾個其他的同學,他們卻似乎毫無所動。

畢業考的前一周是我們最用功的階段,我們兩個常一起開夜車,但多半的時候剛過十二點就困得像醉鬼一樣相扶着回寢室睡覺了。畢業考過後,我們又忙着辦各種典禮中的行頭,每天不是我試衣服給她看,就是她試鞋子給我看,許多低年級的同學一邊湊熱鬧,興奮得不得了,她們看到的只是漂亮的白旗袍,只是精工的披肩與手套,只是耀眼的耳環項鍊,只是新穎的鞋子與皮包,她們何嘗看到我們心裡的傷感,心裡的憂戚,心裡的悵惘以及心裡的茫然。

記得那是畢業典禮的前一個晚上,一切該辦的都辦齊了,寢室里的燈也熄滅了,我坐在她的上層鋪位上,兩個人居然一點睡意也沒有。

"我總覺得我們才剛混熟。"她說:"就要分手了。"

我不敢接腔,怕把談話帶到一種更淒涼的意味中。可是我們的沉默卻仍是淒涼的。唉,人和人之間的"緣份"竟是這樣薄嗎?

第二天早晨她修飾得很美,其實二年級以後她的體重就直線下降,許多後期的同學竟不知道何以她會稱小胖,她以內的美烘托着外型的美,使她看起來煥發極了。那天,她在掌聲中走上台去代表全系的畢業生接受文憑,如果不是限於會場中秩序,我想我會跳起來握住她的手,祝賀她得到優異學業成績。但轉念之間我又覺得該祝賀她的並不是在畢業的一剎,而是四年中每一個日子--因為她每天都是一個打勝仗的戰士,而所祝賀於她的也不僅僅是學業上的成功--更是她整個為人處事的成功。

畢業後我常和她通訊,我稱她為"菊如女史",她也稱我的號,並且加上"詞長",與她通信和與她談話有同樣的樂趣,她永遠知道怎樣使自己和別人的生活都輕鬆愉快。不久,她找到一份很理想的工作,離家近,待遇也好,我相信她會做得很稱職。其實,與其說她得到工作很幸運,不如說那工作得到她很幸運,她天生是一撮鹽,能使整個環境因而變得有滋味。後來,我的工作也固定了,是留在原校服務,我很興奮地告訴三個最知已的朋友--小胖是其中的一人

我們都開始進入辦公室的生活,我感到又惶恐又怯懼,不知該如何做。我一直遺憾的是她只住過一年宿舍,否則我必會從她多感染一點美好的德性,使我的人生更飽滿、更圓熟。但如今,我感到自己像一隻鄉下老鼠,乍然跑到城市裡去,被紅燈、綠燈、斑馬紅以及棋盤式的街道弄昏了,我只有繼續和她寫信,盼望她給我一點指引。

有一天晚上,丹到我的寢室來。

"今天晚上我聽見了別人在討論你。"

"哦?"

"有一點不妙呢!"

"是嗎?"我放下筆。

"他們說,你很驕傲,"她有一點激動了:"又說你對人很兇,一點不徇情面,說話總是惡聲惡氣的,是真的嗎?"

"你想是真的嗎?"

"他們說,曾經看過你把毛衣披在肩上--不像個學中文的。""他們還說,某一篇文章是你寫的--裡面僅是貶人的話。"

"哦?我自己還不曉得我曾寫過呢?""他們還說,說你好像很會用手腕,你所有的成就就是靠耍手法弄來的……"

我沒有什麼反應,我平靜的程度讓我自己都有點驚奇。

"我自己知道我的路,"我對丹說:"我走的是正路還是邪路,那是人人都可以看得到的,我的心很平安,我不打算知道是哪些人,也不想和他們爭辨。"

"你真的不生氣嗎?"丹終於叫了起來:"害我還替你生氣呢,我告訴你吧,他們還說,說你一得到職位就寫信告訴小胖,他們說你是故意向她示威,向她顯耀……"

"什麼,他們為什麼想得這樣卑鄙?"

這一次我生氣了,我能忍受別人對我的污衊,但他們憑什麼要糟蹋我們的友誼呢?我是個沉不住氣的人,第二天我就寫信告訴我可敬的朋友,當我把信投入郵筒,空泛的心中便響起一位教授講的話。他說;"處在今天的世代里,我們何啻是舉目無親呢?我們簡直是舉目皆敵啊!"我永遠記得他眼神中蒼老而淒涼的意味,而此刻,我雖未老去,卻已感染到那份淒涼了。那幾天我一直在焦灼與痛苦中等着她的回信。她的信很快就回來了,我在寒冷的寢室中展讀它,風雨把玻璃敲得很響,但我仿佛聽到她親切溫潤的聲音,從風雨那邊傳過來,並且壓過了風雨:

曉風:上次來信問我讀書和做人的心得,我想了很久,書,近來很少讀,似乎無心得可言。談到做人我就不得不改變以往對讀書頭痛的偏見。的確,以前我們一直都幼稚的以為讀書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事,而今初入社會,無端的我們竟也被捲入了是非圈,對於這些我已有足夠的容忍量,誠如你說,自古以來誰能不遭毀謗,至於別人所說關於你我之間的閒言,我還是從你處得知的,但願我們都置若罔聞,就讓它自生自滅吧!

人之相知,貴相知心,我們的友誼早已在四年前的便當上奠了深厚的基礎(一笑),如今豈能容宵小讒言破壞於一旦,不要再為這此惱火了。

何時作台中之行,一定準備麻油雞以饗遠方人……

我低下頭,心中好像有一萬種複雜的情感需要表達,卻又好像不再具有一縷累人的思緒了,啊,為什麼我這樣低估她友誼呢?讓所有的人誤會我吧,她是了解我的,我還需要什麼呢?她是了解我的!我感到一種甜蜜,一種驕傲,一種恬遠的自足。

偶低首,我看見她送給我的蝶形別針,正扣在襟上,我的心也禁不住地歡然鼓翼了。其實,她友誼的本身就是最美的饋贈了,它將永遠罩在我的頭上,像遠古的世紀裡,戴在聖徒頭上的光環,又像在漆黑的冬月之夜裡,繚繞在土星四圍的光環,啊,小胖,小胖,多麼盼望在睡夢中也能化為蝴蝶,在這般風雨的夜裡,去探探我久違的故人。[1]

作者簡介

張曉風台灣女作家,筆名曉風,桑科,可叵,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1941年生,江蘇銅山人,生於浙江金華。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