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光葉敗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光葉敗醬

中文學名:光葉敗醬

拉丁學名:Patrinia glabrifolia Yamam. & Sasaki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合瓣花亞綱

目:茜草目

科:敗醬科

屬:敗醬屬

分布區域:台灣中部和東部


光葉敗醬(Patrinia glabrifolia Yamam. & Sasaki),產於台灣中部和東部,為敗醬科敗醬屬植物。多年生草本,莖基部近木質,葉對生,莖基部葉片倒披針形或長圓形,莖上部葉片條狀披針形或條形,邊緣具粗鋸齒或全緣,頂生圓錐狀兩歧聚傘花序,花冠黃色,瘦果長2.5-3毫米,常為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 [1]

形態特徵

生活型:多年生草本;
株:高達60厘米;
莖:莖無毛,近節處有短柔毛;枝對生,節處密生短柔毛,內面有縱向排列微糙毛和散生糙毛,外面縱向部分無毛;莖基部葉倒披針形或長圓形,長達25厘米,有疏齒,兩面無毛,葉柄長5厘米:無毛;莖上部葉線狀披針形或線形,長(4.5-)6-9厘米,基部下延至柄,兩面無毛,具粗鋸齒或全緣,葉柄長1-3.5厘米;
花:圓錐狀兩歧聚傘花序,花序梗連同幼枝縱向密被2列糙毛;花梗極短;萼齒短小;花冠黃色,長5毫米,裂片開展;雄蕊4,其中近蜜囊2花絲較長,下部具長柔毛;
果:瘦果長2.5-3毫米,於柄處與翅狀苞片貼生;果苞膜質,長3-7毫米,寬1.5-6毫米,頂端有時具3淺圓裂,網狀脈具3條主脈;

生態習性

產地: 台灣中部和東部;
生境: 充滿石灰岩礫石的田野或山坡上;
物候期:花期7月,果期8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500-2200米充滿石灰岩礫石的田野或山坡上。

分布範圍

產自台灣中部和東部。模式標本采於台灣花蓮。

本種提示

本種與攀倒甑 P. villosa (Thunb.) Juss. 較相似,其不同在於本種葉兩面無毛,苞片形狀變化大且較小,能育子室下面和上緣密被微 糙毛或幾無毛,花黃色,果苞網脈具3條主脈。


參考來源

  1. 光葉敗醬(附圖),植物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