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元謀花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元謀花燈

 

 

 

元謀花燈是以民間歌舞為基礎,吸收外來劇種、劇目、音樂、表演形式,融合地方山歌、小調和民間舞蹈而逐漸形成的地方劇種。

元謀花燈形成於明洪武年間,發展成熟於明末清初。民國時期,全縣有39個燈社,每年春節都在鄰近村社巡迴演出,演出劇目達111個。1958年,元謀縣成立了元謀縣花燈團,上演了眾多改編的傳統花燈和移植的現代花燈。

元謀傳統花燈有傳統劇目101個,分文戲、武戲、廟會戲,其中又分袍帶戲和三小戲。袍帶戲場面大、人物多,生、旦、淨、末、醜行當俱全,多為大中型戲。三小戲突出小的特點,即小生、小旦、小丑,以演諧趣小戲為主。傳統花燈劇目有外來劇種移植的,也有地方藝人創作的,均在融合了地方民歌、小調和地方曲藝後形成了風格鮮明的元謀地方花燈。元謀花燈現有曲譜151首,由文藝工作者收集、整理出的資料有《元謀花燈音樂》(共三卷)、《元謀花燈曲譜》、《元謀花燈資料》等。

除劇目、曲目多以外,元謀花燈載歌載舞,表演性強,鄉土味濃郁,特別是燈社演出傳統花燈,頗具傳統色彩。元謀縣現有專業花燈劇團一個,傳統花燈社團和業餘演出隊119支,有老、中、青傳統花燈藝人287人,業餘花燈演員2140人。他們利用農閒時走村串寨相互交流演出,為元謀傳統花燈的繼承和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參考資料

1. 元謀花燈 .雲南省文化廳[引用日期2016-09-26]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