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葆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此條目可能需要进行清理,以符合求真百科的质量标准。 (2019年11月6日) |
倪葆春(1899~1997)男,浙江诸暨县人。九三学社社员。原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院长,上海第二医学院副院长、顾问。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一级教授。上海市第一、三届人大代表,上海市第五、六届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第六、七届中央委员。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 倪葆春 | 国籍 | 中国 | 民族 | 汉族 | 出生地 | 中国 |
简介
倪葆春 (1899年 - 1997年) 中国医学家、中国整形外科先驱和上海第一医科大学创始人之一。浙江鄞县(今宁波)人。1899年10月出生于浙江诸暨县。1916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附中,1917年进入北京清华学堂。1921年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1925年在约翰霍布金斯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26年师从著名的整形外科专家约翰.大卫斯教授进修整形外科。1927年回国定居上海。1928年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开设整形外科门诊,发表《局部麻醉裂唇修补术》一文。1935年升任教授。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被调任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副总队长兼昆明办事处主任,主管云南地区战地救护工作。1945年返回上海,后任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院长,上海第二医学院成立时,接受毛主席、周恩来联合签名的任命状,出任上海第二医学院副院长。他是上海市第一、三届人大代表,上海市第五、六届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第六、七届中央委员。 1997年10月28日倪葆春教授因病逝世,享年98岁。[1]
生平
1899年10月,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县。1916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附属中学。1917年,考入北京清华学堂(今清华大学)。
1921年,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1925年,获得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26年,获得洛氏奖学金,开始从事整形外科的研究,师从当时著名的整形外科专家约翰·戴维斯教授。
1927年,回国。1928年,出任上海圣约翰大学的校医,并担任人体解剖学的助教。1928年,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开设整形外科门诊。1935年,升任教授。1946年1月,出任上海圣约翰大学代理校长。1946年11月,出任圣约翰大学医学院的院长。
1941年,因抗日战争,被调任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副总队长,并兼任昆明办事处主任,负责云南省等地的战争医疗救护工作。1945年,由后方返回上海。
1952年,出任上海第二医学院(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副院长,曾任上海第二医学院的顾问。1997年10月28日,因病逝世,享年九十八岁。
倪葆春曾先后是上海市第1、2、3届人大代表,并是上海市政协第5和第6届的委员。他还是九三学社的中央委员。
事迹介绍
探寻中国现代整形外科学的源头,有一个名字不得不提,那就是倪葆春。他是中国现代整形外科学的最早开拓者,也是在医学院校建立现代整形外科学科的第一人。
1899年10月,倪葆春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县。1916年,他以苏州东吴大学附属中学第一名的成绩被保送到清华学堂。寒窗苦读,负笈西学,几乎是那个时代出类拔萃的医学大家们的必经之路。1921年,倪葆春以优异的成绩从美国芝加哥大学毕业后,又经5年求学,获得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26年,他在洛氏奖学金的支持下,师从当时著名的整形外科专家约翰·戴维斯教授,开始从事整形外科研究。
1928年,倪葆春学成回国,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担任校医和人体解剖学的助教。1936年,他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同仁医院建立了国内第一个整形外科。在此期间,像北京协和医院外科董秉奇教授等一些在西方学习过整形外科的中国医生,也在尝试着开展唇腭裂修复、眼鼻改造等整形美容手术。1949年,倪葆春在《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上报道了用肋软骨移植治疗鞍鼻的研究成果,这是中国国内医学杂志最早刊登有关现代美容外科的论文。此后,精勤不倦的耕耘者们在这个全新的领域里探索实践,为整形外科日后的发展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
除在整形外科领域有开拓性的成就外,倪葆春在医学教育事业上更是贡献卓著。他深知,中国的医学事业不能靠一个人孤军奋战,唯有教育才能播撒医学的种子,才能把薪火代代传承下去。倪葆春坦率地说:"在我60岁之前,我的学生能超过我,比我们许多人做得更好,这就是我的希望。"正如他说的那样,教书育人就是他的人生目标。就算在战火频仍的时代,他依然不辞艰辛。
抗日战争爆发后,地处上海虹口的同仁医院无法维持,不得不迁到九江路圣三一堂北部学舍。1931年10月初中国军队西撤时,倪葆春和其他相关人士一起出面交涉,租下了长宁路中山花园对面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将其改造为同仁第二医院,收治难民、伤兵,并作为圣约翰大学医学院的教学医院。1939年,倪葆春调任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副总队长,并兼任昆明办事处主任。圣约翰医学院的部分医生、护士组队,在倪葆春的率领下负责云南等地的战时医疗救护工作。
1947年1月,已从滇缅公路回到上海的倪葆春出任上海圣约翰大学代理校长。同年11月,倪葆春担任圣约翰大学医学院院长。就任后,他在给美国基督教在华高校联合董事会的一份报告中写道:"当和平降临时,我们大多数人当然回到上海,但我们发现同仁医院暂栖于福建路,失去了几乎所有的东西,包括书籍和病例档案,但宏仁医院却保持了大部分设备。所以,现在我们把两个医院都合并在宏仁……目前我们有154名学生,在56名教职员中有44人搞临床……"在战火纷飞的艰难时局下,他考虑的不是个人的宠辱得失,而是时刻顾念着医学院的生存安危和发展前景。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震旦大学医学院和同德医学院3座著名的医学殿堂合并组建了上海第二医学院。倪葆春接受了毛主席、周总理联合签名的任命状,出任上海第二医学院副院长兼广慈医院院长。为上海第二医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倪葆春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在上世纪50年代初出版的《沈克非外科学》一书中,倪葆春撰写了有关整形外科的章节。1980年,垂暮之年的倪葆春发挥余热,将杨之骏等编著的《烧伤治疗学》译为英文,于1982年在西德出版。
倪葆春秉性平和,晚年更是超然物外,将名下的一幢花园别墅捐赠给了上海第二医学院。年逾古稀之时,他主动填写了遗体捐献书,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医学事业和医学教育事业。
著述
《局部麻醉裂唇修补术》
《烧伤治疗学》(中译英)
参考资料
- ↑ 中国近代医学教育的先驱,豆丁网,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