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佛教徒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佛教徒

宗 教:佛教

信 仰:佛法僧三宝

包 括 : 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

概况:知乎精选最新

佛教徒是信仰佛法僧三宝的在家,出家四众的通称[1] 。包括在家(优婆塞,优婆夷)众,出家(比丘,比丘尼)众,合称四众弟子[2] 。(也有七众的说法,包括优婆塞,优婆夷,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戒叉摩那尼)[3] 。 快速导航 知乎精选 中文名 佛教徒 宗 教 佛教 信 仰 佛法僧三宝 包 括 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 概况 知乎精选最新 目 录 1基本简介 广义的佛教徒 了义的佛教徒 2人间境界之缘起 3经论对佛的解释 4大乘和小乘 5佛教观点 拜佛像的真实义 方便为究竟 禅宗公案 6饮食介绍 7是否出家 8三皈依 9三种分别 10邪见罪重 11正见信佛 什么是信佛 念念常有佛成正觉 初发心便成等正觉

基本简介

佛教徒通常称呼出家人为“师父”或“法师”,出家人的身份于在家佛教徒的心目中[4] ,是介于教师与父母之间。那么,在家中佛教徒对“法师”、“师父”,应该有怎样的礼节呢?由于僧与法、佛并列为三宝,僧的地位与法和佛一样。佛陀曾说,不要把他看作跟别人不同,“我亦僧数”——佛陀也是僧的一部分。因此,对僧的礼节,有些地方,跟对佛的礼节一样,比方:佛教徒见了佛要顶礼,见了出家众,同样也要顶礼。当然,有些佛教徒,心中可能会不以为然[5]

广义的佛教徒

《大集经月藏分》(卷一一)所说 中国地区的化佛示现,非常众多,经文:尔时,世尊熙怡微笑,从其面门放种种光,照耀诸方,实时于此四天下中 ,而有无量百千诸佛出现。……迦沙国二十八佛现,遮居迦国二十佛现,簁提国四十五佛现,沙勒国九十八佛现,于填国百八十佛现, 龟兹国九十九佛现,婆楼迦国二十四佛现,奚周迦国十八佛现,亿尼国八十佛现, 鄯善国二十九佛现,紧那 罗国八十佛现,震旦国二百五十五佛现,罗罗国二十四佛现,吴地国五十佛现,新陀跋持国二十五佛现。佛言:诸仁者!如是等佛,于此四天下国土城邑村落山林处处而现,我今神力之所加故,还起如是等数塔寺。中国地区的化佛之多,超过了 印度本土。有这么多的(著名的)塔寺,因为有这么多的化佛,是如来威力所加持。这等于说,名山大刹的建立,皆是诸佛所加持,可以说,到中国名山大川旅游的众生都属于广义上的佛教徒,他们踏入名山大川时,已经被佛摄持了,何况合掌礼拜的呢?《 法华经》方便品中说: “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注: 中国的名山大川皆有古刹故。其它国家的佛教圣地亦复如是。 震旦即中国。

了义的佛教徒

佛言:“善根有二: 一者 常,二者 无常。 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 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蕴之与界,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 佛性。”

佛教徒

人间境界之缘起

《 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经中记载:“尔时世尊。从多宝佛入塔下。大众围绕。飞行东方百千里程。有一国土。名大七宝震旦(中国)。其国中央。有一高山。名五宝台。文殊师利。常在说法。至于此山。告大众言。昔于此国。观世音菩萨。化作三禅初梵王。化人间故。没梵宫殿。下生王宫。 大德龙身。说示 天理五行气变作吉凶法。地没还天。作春天主。观世音菩萨。化作初禅二大梵王。化人间故。没天宫殿。下生王宫火德牛头。说示地利百药医毒助人间气。地没还天。作夏天主。观世音菩萨。化作帝释。化人间故。没天宫。下生王宫。土德人质。说示人伦心法大道身法五伦。地没还天。作土用主。是三王者 成强三才。说人性德。依俗说法。示第一义。皆是观音大悲应化故。此国观音有缘。末法世中。我法流布。余佛 缘灭。唯存观音。 化益永世。说是语已。三王出现。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如今佛说如是。

尔时世尊。从座而起。为三王及大众等。亦行东方万里海上。海中有国。名大日发。东西南北。海中有国。是眷属国。世尊至于此国海边。告大众言。往昔劫初。观世音菩萨。化作色界第十梵王。告初梵王。汝下空中。欲界天界。及下造地造。观世音菩萨。化初梵王。奉其四禅大梵王。敕王及妃。供下下空中。次第造天下。造大地。最后造斯国。及眷属海中国山河草木。有一天女。名妙辨财。是亦观世音菩萨 无量劫来以女像。作大福田。来为王女。即成日轮及月光轮。主四天下。眷属无量。住此国中。或主或伴。是故其国观音有缘。末法世中。我法流布。余佛缘灭。唯存观音。化益永世。说是语已。天女出现。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如今佛说如是。

尔时世尊。从座而起。为天女及诸大众等。亦行东方。于其海中。有诸国土。此国众生。质近畜生。虽我正法渐渐流布。难有悟入。但作结缘。为成佛缘。”

综合上述佛经开示可知:三王者, 伏羲、 女娲、神农是。华严:八地菩萨尚能如此示现种种身,何况佛地的观世音菩萨呢? 伏羲 五行八卦。女娲泥土造人。 神农尝百草。这些都是觉悟众生的缘起。

佛教徒

经论对佛的解释

(术语)Buddha,佛陀之略,又作休屠、佛陀、浮陀、 浮图、浮头、勃陀、勃驮、部陀、母陀、没驮。译言 觉者,或智者。觉有觉察觉悟之二义,觉察烦恼,使不为害,如世人之觉知为贼者,故云觉察,是名 一切智。觉知诸法之事理,而了了分明,如睡梦之寤,谓之觉悟,是名一切种智。自觉复能觉他,自他之觉行穷满,名为佛。自觉者,简于凡夫,觉他者简于二乘,觉行穷满,简异于菩萨。何则?以凡夫不能自觉,二乘虽自觉而无觉他之行,菩萨自觉觉他而觉行未为圆满故也。又以知者既具足二智而觉知一切诸法,了了分明故也。 南山戒本疏一曰:“佛,梵云佛陀,或云浮陀、佛驮步他、 浮图、浮头。盖传者之讹耳。此无其人,以义翻之为觉。”宗轮论述记曰:“佛陀梵音,此云 觉者,随旧略语,但称曰佛。”佛地论一曰:“于一切法,一切种相,能自 开觉,亦开觉 一切有情。如睡梦觉醒,如莲华开,故名佛。”智度论二曰:“佛陀 秦言知者,有常无常等一切诸法, 菩提树下了了觉知,故名佛陀。”同七十曰:“佛名为觉,于一切无明睡眠中最初觉故,名为觉。” 法华文句一曰:“西竺言佛陀,此言 觉者、知者,对迷名知,对愚名觉。”大乘义章二十末曰:“佛者就德以立其名,佛是觉知,就斯立称。觉有两义:一觉察,名觉,如人觉贼。二觉悟,名觉,如人睡寤。觉察之觉对烦恼障,烦恼侵害事等如贼,唯圣觉知不为其害,故名为觉。涅槃云:如人觉贼,贼 无能为,佛亦如是。觉悟之觉对其知障,无明昏寝事等如睡,圣慧一起,朗然 大悟,如睡得寤,故名为觉。既能自觉,复能觉他。觉行穷满,故名为佛。言其自觉简异凡夫,云觉他者明异二乘,觉行穷满彰异菩萨。”善见律四曰:“佛者名自觉亦能觉他,又言知,何谓为知?知谛故,故名为佛。”仁王经上曰:“一切众生,断 三界烦恼果报尽者名为佛。”

大毗婆沙论一百二十六卷十一页云: 佛教 云何?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止于非佛教起佛教想故。如今有言:我说佛教,我闻佛教。彼于非佛教中,起佛教想。为欲遮止如是想故;及为显示佛所说者,是真佛教;余所说者,非真佛教,故作斯论。问:今时何故有作是言:我说佛教,我闻佛教?答:彼依根本,故作是说。谓今所说染净缚解生死涅槃因果等法根本,皆是佛所说故。有说:彼依相似而说。谓佛先依如是次第名句文身,为他演说;今亦复依如是次第名句文身而宣说故。有说:彼依随顺而说。谓佛先依如是随顺名句文身,为他演说;今亦复依如是随顺名句文身而宣说故。有说:彼依办事处同,故作是说。谓如佛边,亲闻法要,入圣得果,离染尽漏;闻今所说,亦办斯事。佛教云何?答:谓佛语言唱词评论语音语路语业语表,是谓佛教。问:何故佛教,惟是语表;非无表耶?答:生他正解,故名佛教。他正解生,但由表业;非无表故。有说:佛教,耳识所取。非无表业可耳识取,故非佛教。有说:佛教,二识所取。诸无表业,惟一识取;故非佛教。有说:世尊三无数劫,精勤苦行,求 佛语表;今得成满。非无表故。谓佛世尊,昔于 无量正等觉所,精勤苦行,求无上智,为他说法,依蕴界处,求蕴界处,展转相续,今得成佛,为诸有情演说法要,令舍生死,得般涅槃。此事皆由 佛语表业。是故佛教惟 佛语表。问:如是佛教,以何为体?为是语业?为是名等?若是语业;次后所说,当云何通?如说佛教名何法,答:谓名身句身文身,次第行列,次第安布,次第连合。伽他所说,复云何通?如说:欲为颂因,文即是字,颂依名转,造者为依。若是名等;此文所说,当云何通?如说:佛教云何;谓佛语言,乃至语表;是谓佛教。答:应作是说:语业为体。问: 若尔;次后所说,当云何通?如说佛教名何法;答:谓名身句身文身,乃至广说。答:后文为显佛教作用,不欲开示佛教自体。谓次第行列安布连合名句文身,是佛教用。问:伽他所说,复云何通?答:有于名转,有于义转。此中且说于名转者。有说:佛教,名等为体。问: 若尔;此文所说,当云何通?如说:佛教云何,谓佛语言,乃至广说;是谓佛教。答:依展转因,故作是说。如世子孙,展转 生法。谓语起名,名能显义。如是说者;语业为体。佛意所说,他所闻故。如彼广说。

二解  发智论十二卷十五页云:佛教云何?答:谓佛语言评论唱词语音语路语业语表,是谓佛教。佛教当言善耶, 无记耶?答:或善或无记。云何善?谓佛善心所发语言,乃至语表。云何 无记?谓佛无记心所发语言,乃至语表。佛教名何法?答:名身,句身,文身,次第行列,次第安布,次第连合,契经,应颂,记说,伽他,自说, 因缘,譬喻,本事,本生,方广,希法 。

FROM:【《法相辞典》 朱芾煌编】

日本佛教徒

大乘和小乘

声闻教和菩萨教的区别:

《 大智度论》卷第六·释初品中十喻:声闻、菩萨教化度人,亦复如是:苦行头陀,初、中、后夜,勤心坐禅,观苦而得道,声闻教也;观诸法相,无缚无解,心得清净,菩萨教也。

如文殊师利 本缘:文殊师利白佛:“大德,昔我先世过无量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名师子音王,佛及众生寿十万亿那由他岁,佛以三乘而度众生。国名千光明,其国中诸树皆七宝成,树出无量清净法音,空、无相、无作、不生不灭、无所有之音,众生闻之,心解得道。时师子音王佛初会说法,九十九亿人得阿罗汉道,菩萨众亦复如是。是诸菩萨,一切皆得无生法忍,入种种法门,见无量诸佛恭敬供养,能度无量无数众生,得无量 陀罗尼门,能得无量种种三昧。初发心新入道门菩萨,不可称数。是佛土无量庄严,说不可尽。

“时佛教化已讫,入无余涅槃;法住六万岁,诸树法音亦不复出。尔时,有二菩萨比丘:一名喜根,二名胜意。是喜根法师, 容仪质直,不舍世法,亦不分别善恶。喜根弟子聪明乐法,好闻深义;其师不赞少欲知足,不赞戒行头陀,但说诸法实相清净,语诸弟子:‘一切诸法淫欲相、 瞋恚相、愚痴相,此诸 法相即是诸法实相,无所挂碍。’以是方便,教诸弟子入 一相智。时诸弟子于诸人中无瞋无悔,心不悔故得生忍,得生忍故得法忍,于实法中 不动如山。

“胜意法师持戒清净,行 十二头陀,得四禅、 四无色定。胜意诸弟子 钝根多求,为分别是净是不净,心即动转。胜意异时入聚落中,至喜根弟子家,于坐处坐,赞说持戒、少欲、知足,行 头陀行,闲处 禅寂;訾毁喜根言:‘是人说法教人入 邪见中,是说淫欲、 瞋恚、愚痴,无所挂碍相,是杂行人,非纯清净。’是弟子利根得法忍,问胜意言:‘大德,是淫欲法,名何等相?’答言:‘淫欲是烦恼相。’问言:‘是淫欲烦恼,在内耶?在外耶?’答言:‘是淫欲烦恼不在内,不在外。若在内,不应待外因 缘生;若在外,于我无事,不应恼我。’居士言:‘若淫欲烦恼非内、非外,非东西南北、 四维、上、下来,遍求实相不可得,是法即不生不灭;若无生灭,空无所有,云何能作烦恼?’胜意闻是语已,其心不悦,不能加答,从座而起,说如是言:‘喜根多诳众人,著邪道中。’是胜意菩萨未学音声陀罗尼,闻佛说便欢喜,闻外道语便 瞋恚;闻三不善则不欢悦,闻三善则 大欢喜;闻说生死则忧,闻涅槃则喜。从居士家至 林树间,入精舍中,语诸比丘:‘当 知喜根菩萨虚诳,多令人入恶邪中。何以故?其言淫、恚、痴相及一切诸法,皆无碍相。’

西藏佛教徒

“是时,喜根作是念:‘此人大瞋,为恶业所覆,当堕大罪!我今当为说甚深法,虽今无所得,为作后世佛道 因缘。’是时喜根集僧,一心说偈:

“‘ 淫欲即是道,恚痴亦如是;如此三事中,无量诸佛道。

若有人分别,淫怒痴及道,是人去佛远,譬如天与地。

道及淫怒痴,是一法平等;若人闻怖畏,去佛道甚远。

淫法不生灭,不能令心恼,若人计吾我,淫将入 恶道。

见有无法异,是不离有无;若知有无等,超胜成佛道。’

“说如是等七十余偈时,三万诸天子得无生法忍,万八千声闻人不著一切法故皆得解脱。

“是时,胜意菩萨身即陷入地狱,受无量千万亿岁苦;出生人中,七十四万世常被诽谤, 无量劫中不闻佛名。是罪渐薄,得闻佛法,出家为道而复舍戒,如是六万二千世常舍戒;无量世中作沙门,虽不舍戒, 诸根暗钝。

“是喜根菩萨于今东方过 十万亿佛土作佛,其土号宝严,佛号光逾日明王。尔时,胜意比丘, 我身是也。我观尔时受是无量苦。”

文殊师利复白佛:“若有人求三乘道,不欲受诸苦者,不应破诸法相而怀 瞋恚。”

佛问文殊师利:“汝闻诸偈,得何等利?”

答言:“我闻此偈,得毕众苦,世世得利根智慧,能解深法,巧说深义,于诸菩萨中最为第一。”

如是等,名巧说诸法相,是名如实巧度。

宗镜录(卷93)中,为了说明“不信宗镜,无有是处”之理,也全文引述了《诸法无行经》喜根比丘和胜意比丘的公案,紧接着评述道:“故知若不信宗镜中所说实相之理,则如胜意比丘,没魂受裂地之大苦。若有信如是说,则如文殊师利,智慧演深法之妙辩。信毁 交报,因果无差。普劝后贤,应深信受。”

泰国佛教徒睡馆财

佛教观点

拜佛像的真实义

大精进菩萨在八万四千美女及父母痛苦哀泣声中,携带佛像离开王宫,并终至一唯有猛兽出没而无一人之寂静地安住下来。他于其处搭建好一支架,然后将佛像端放于上。接着便于像前草垫上以跏趺坐式安坐,身躯挺直,一心观想佛陀。在其后之修行过程中,他恒时如是思维:佛陀画像都如此庄严相好,真正身相又怎能以言语喻之。如来所具端严妙相甚为稀有,何人若能亲见其容,此人福报之大实已超越言词所能诠之境界。他又想到:我想必当能亲睹如来身相。

森林中一天尊了知大精进菩萨心态后就特意告诉他说:“朋友,你内心所生欲见如来身相之分别念实际已是如来身相,你目前所见之画像实际正为如来真身。若能意识到此点,则为已睹如来身体。”大精进菩萨闻言立刻想到:所谓如来身相实与画像无二无别。他又如理思维:如来画像从不曾有过思维及分别心,一切万法亦无思维、无分别,如来身体同样不离此种 法相;此画像仅是假名安立而已,万法均为假立不实。所谓名字其本性必定为空,自性无有丝毫动摇,如来身体亦不离此 法相;此画像无得、无现量、无果、无证果、 无住、无依、 无来、无去、无生、无灭、无染污、无清净、无声、无理、无非理、无贪灭、无嗔灭、无痴灭、无蕴、无界、无处、无前际、无后际、无中际,一切万法均如是,如来身体亦不离此法相;此如来画像无动、 无行,一切诸法均如是,如来身体亦不离此法相;如来画像无见、无闻、无嗅、无尝、无触、无思、无起、无呼吸、无作意,一切法亦复如是,如来身体亦不离此法相;如来画像不属 欲界、不属色界、不属无色界,一切法无不如是,如来身体又焉能离此法相;如来画像无里、无外、无中、无始、 无终、无去、无行、无取、无舍、无能作、无所作、无堕、无真、 无假、无证谛、无贪欲、无忧愁、无轮回、无涅槃,一切诸法莫不如此,如来身体又何曾离此法相?

大精进菩萨一直如是思考如来身相,昼夜不舍跏趺坐式, 夜以继日修持 五神通、四梵住、无碍辩才,亦修持普现等持。待其修成后终获清净天眼,能照见远超此世间范围之十方无量如来;又能以天耳无碍听闻一切如来说法妙音,且听闻一如来音声时并不妨碍其他如来音声同时传来。大精进即以此种闻法方式令诸如来皆心生欢喜。

在七月之时日内,大精进如是以跏趺坐而安住,每日除以观想佛陀为食外,再不进食任何饮食。诸天人知其发心清净后,纷纷对其身体作加持,令其始终能保持昂扬心志。大精进当时并未身着袈裟,亦未现见如来,也未曾受戒,但他实已获如来智慧。对此等 行持,我们理应效法、追随。

世尊后对迦叶说:“诸菩萨理应如大精进菩萨一般恭敬如来身相,并了知如来法身无增无减。若能如此证得,则必定可生无比 大智,亦能现见十方无量无边之如来,并听受诸佛宣说 妙法。”

方便为究竟

佛教教广大慈悲。若众生有因缘因拜佛像而开悟,就随顺他拜佛像;若众生有因缘因烧佛像而开悟,就烧佛像,如 丹霞禅师烧佛。法无决定故。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故。

达摩大师《血脉论》开示:“颠倒众生不知自心是佛,向外驰求,终日忙忙;念佛礼佛,佛在何处?不应作如是等见,但知自心,心外更无别佛。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又云: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自心是佛,不应将佛礼佛;但是有佛及菩萨相貌,忽尔见前,切不用礼敬。我心空寂,本无如是相貌,若取相即是魔,尽落邪道。若是幻从心起,即不用礼。礼者不知,知者不礼,礼被魔摄。恐学人不知,故作是辨。诸佛如来本性体上, 都无如是相貌,切须在意。但有异境界切不用采括,亦莫生怕怖,不要疑惑,我心本来清净,何处有如许相貌。乃至天龙夜叉鬼神帝释梵王等相,亦不用心生敬重,亦莫 怕惧;我心本来空寂,一切相貌皆是妄见,但莫取相。若起佛见法见,及佛菩萨等相貌,而生敬重,自堕众生位中。若欲直会,但莫取一切相即得,更无别语。故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都无定实,幻无定相。是无常法,但不取相,合它圣意。故经云:离一切相,即名诸佛。”

禅宗公案

沩山灵佑禅师正在打坐,弟子仰山禅师走了进来,沩山对仰山道:“喂!你快点说啊,不要等死了以后,想说也无法说了。”

仰山回答道:“我连信仰都不要,还有什么说不说?”

沩山加重语气问道:“你是相信了之后不要呢?还是因为不相信才不要呢?”

仰山:“除了我自己以外,还能信个什么?”

沩山:“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也只是一个讲究禅定的小乘人罢了。”

仰山:“小乘就小乘,我连佛也不要见。”

沩山:“四十卷《涅槃经》中,有多少是佛说的?有多少是魔说的?现在你所说,是如佛说?还是如魔说?”

仰山:“都是魔说的!”

沩山老师听了弟子这番话,满意地点头道:

“今后,没人能奈何你了。”

佛教不崇拜任何事物,这是佛教的真实观点。

饮食介绍

素食虽是佛教鼓励的事,但却并不要求所有的教徒非得一律吃素不可。素食是大乘佛教的特色,是为慈悲 一切有情众生的原故,所以在南传地区的佛教国家乃至出家的比丘,都不坚守素食;西藏的喇嘛,也不守素食。但他们不亲自杀生。

因为,五戒的第一条就是‘ 不杀生’,信佛之后,如能实行素食,那是最好的事,若因家庭及社交上的困难,不吃素也不要紧,但是不可再去亲自屠杀,也不可指挥他人屠杀了。买了屠死的鱼肉回家,那是无妨的。

居士应学习渐断荤腥,起初可以早斋(早晨一餐吃素)。

朔望斋(农历初一、十五日)。

六斋日(农历每月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月小二十八日起)。

准提斋也称 十斋日(农历每月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三十。月小二十七日起)。

观音斋(农历正月初八、二月初七、初九、十九、三月初三、初六、十三、十九、四月初八、二十二、五月初三、十七、六月十六、十八、十九、二十三、七月十三、八月十六、九月十九、二十三、十月初二、十一月十九、十二月初八、二十四)。

月斋(农历每年正月、五月、九月等三个月)。

以上吃素日期,是为渐断荤腥之法。

是否出家

佛教的宗旨虽在解脱生死,出家虽是解脱生死的最佳途径,但是,出了家的如不实修或修不得法,未必能够解脱生死,不出家的,如能修持,也未必不能解脱生死。小乘佛教是以解脱道为依归的,在家人也可修成小乘的第三果,三果虽未出三界,但也不再受生死,死后上生色界净居天,再证四果阿罗汉,就入解脱之境了。所以在家人证到三果,也就相近于解脱了。

若照大乘佛教的观点来说,为了化度众生,菩萨随类应现,到处化身,经常是化家人的身分,所以在有名的大菩萨中,除了地藏 弥勒之外,多数是现的在家相。印度的维摩 居士及胜蔓夫人,都能代佛说法,但他们是在家人。所以,真正行菩萨道的佛教信徒,那是不一定要出家的。出家人在佛教中的地位崇高,乃是由于 住持佛教教团而使佛教存在及弘扬的理由,也是由于教内伦理制度的理由。说得明白些:出家的佛徒是佛教的骨架,在家的佛徒是佛教的皮肉。在本体上说,出家的重要;从作用上说,在家的重要。因此,信了佛的,可以出家,但却不是必须出家。

佛法八万四千法门, 佛陀慈悲,依众生根机不同,随缘教化众生。佛教徒本有僧俗四众,比丘、比丘尼出家二众负住持佛法的责任,优婆塞、优婆夷在家二众负护持佛法的责任,合成为双重的教团,所以 佛教并不是要求人人都出家。

三皈依

三皈依形式

经过‘三皈’的仪式,这一仪式的重要性,也像国王的加冕、总统的就职、以及党员的入党等,是打内心表现出来的一种效忠的宣誓、一种恳切的承诺、一种渴仰的祈求、一种生命的新生、一种虔诚的皈投,所以这在佛教看得极其重要。否则的话,纵然信佛拜佛,也不是合格的正科生,而是没有注册的旁听生,这对于信仰心理的坚定与否,具有很大的作用。

三皈的仪式,是请一位出家的僧尼作证,并且教授三皈的内容,那就是:

我某某,尽形寿皈依佛,尽形寿皈依法,尽形寿皈依僧。(念三遍)我某某,皈依佛竟,宁舍身命,终不皈依天魔外道。我某某,皈依法竟,宁舍身命,终不皈依外道邪说。我某某,皈依僧竟,宁舍身命,终不皈依外道邪众。

三皈的仪式,简单而隆重,主要是使自己一心一意地皈投三宝、 依仰三宝,获取圣洁而坚贞的信心。佛是佛陀,法是佛的言教,僧是弘扬佛法的出家人,从这三大物件的皈依,可以得到现前的身心平安,以及未来的解脱生死乃至成佛之道的无上至宝,所以称为三宝,所以信仰佛教也就称为皈依三宝。

三皈依仪式是佛教重要的方便

三皈的仪式那就是:我某某,尽形寿皈依佛,尽形寿皈依法,尽形寿皈依僧。(念三遍)我某某,皈依佛竟,宁舍身命,终不皈依天魔外道。我某某,皈依法竟,宁舍身命,终不皈依外道邪说。我某某,皈依僧竟,宁舍身命,终不皈依外道邪众。

这个仪式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以此与佛结下缘分。但要是过于强调仪式,就会以为没有此三皈依仪式的不是佛教徒,这样的偏执即成 邪见。

三皈依之真实义

《 大宝积经》开示:法者是一乘道。僧者是三乘众。此二归依非究竟依。名少分依。何以故。说一乘道证究竟法身。于后更无说一乘道。三乘众者有恐怖故。归依如来求出修学。有所 作故。向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二依非究竟依。是有限依。若诸有情。如来调伏归依如来。得法津润。由信乐心。归依于法及比丘僧。是二归依。由法津润信入归依。如来者非法津润信入归依。言如来者是真实依。此二归依以真实义。即名究竟归依如来。

《菩萨善戒经》:菩萨受持菩萨戒者。终不自念我所受戒齐从和上师边受得。自念乃从十方诸佛菩萨边受。我若从师及和上边受得戒者。不名菩萨戒。若从 十方佛菩萨边所受得者。乃名菩萨戒。菩萨摩诃萨若分别十八部僧不名得菩萨戒。若能等观悉是十方诸佛菩萨弟子者。是名得菩萨戒。

仪式皈依固然是佛教的方便,然法无决定。执形式皈依和执无形式皈依都不符合佛教的 中道精神。《 佛藏经》、《 大般涅槃经》中指出不是为了成佛而出家的所谓僧人不在僧数!在《大般涅盘经金刚身品第五》:“善男子,我涅盘后浊恶之世国土荒乱,互相抄掠人民饥饿,尔时多有为饥饿故发心出家,如是之人名为 秃人。”

《 维摩诘经》对一切众生说:“然汝等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可见佛所说的居士和僧人是发成佛心者,不是发心成佛者即便剃光了头也不在僧数。

三种分别

《佛说 分别经》开示:

佛言。事佛有三辈。一辈者为魔弟子事佛。二辈为天人事佛。三辈为佛弟子事佛。

何谓魔弟子事佛。佛言。虽受佛戒。心乐邪业。卜问是祟解除祷祀。信有家亲丈人。不信正真。不知有罪恶之对。假名事佛。常与邪俱。死堕无择地狱。受苦长久。久乃出为魔邦属。谀谄妖[女*瞿]。难可得度。是曹辈人。宿命 余福。暂得一时。见于正道。心意 瞢瞢难晓宿。已当复更入 邪见无穷已也。是为魔弟子事佛。

何谓天人事佛。受持五戒。行于 十善。死死不犯。信有罪福。作是得是。寿终之后。即生天上。是为天人事佛。

何谓佛弟子事佛。奉持正戒。广学经戒。修治上慧。知三界苦。心不乐着。欲得解脱。行于四等六度。愍伤众生。欲 安济之。不贪身命。知死有生。求长益福。不为邪业。是为佛弟子事佛。

10邪见罪重编辑 《佛藏经》云:若人杀生偷盗邪淫 妄语 两舌 恶口绮语贪嫉嗔恚 邪见。 是人为是常杀生不常夺命不。不也世尊。在家杀生不常夺命。杀生时少不杀时多。 舍利弗。于意云何。若人偷盗。偷盗时多不盗时多。世尊。不盗时多。 舍利弗。于意云何。若人邪淫。邪淫时多不邪淫时多。世尊。不邪淫时多。 妄语 恶口 两舌绮语贪嫉嗔恚时多。 不嗔恚时多。世尊。不嗔恚时多。 舍利弗。是十不善道中何者罪重。世尊。十不善中邪见罪重。何以故。世尊。邪见者垢常着心。心不清净。

《 大智度论》云:“邪见罪重,故虽持戒等身口业好,皆随邪见恶心。如佛自说,譬如种苦种,虽复四大所成,皆作苦味,邪见之人亦复如是,虽持戒精进皆成恶法。

正见信佛

什么是信佛

《 华严经》开示: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信藏?此菩萨信一切法空,信一切法无相,信一切法无愿,信一切法无作,信一切法无分别,信一切法无所依,信一切法不可量,信一切法无有上,信一切法难超越,信一切法无生。”

《 华严经》破地狱偈:若 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

《 金刚经》破相偈:一切有为法,如 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应 作如是观 。

《 华严经》成 佛偈:‘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灭,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

《 宝积经》:"大王。一切法无生。此是陀罗尼门。何以故。此名陀罗尼门。于此一切法。无动无摇。无取无舍。是名陀罗尼门。大王。一切诸法不灭。是陀罗尼门。何以故。不灭是陀罗尼门。于中一切法无动无摇。无取无舍彼陀罗尼门。

念念常有佛成正觉

《 华严经》开示:

“佛子!如来成正觉时,于其身中普见一切众生成正觉,乃至普见一切众生入涅槃,皆同一性,所谓:‘无性。’”

又,“佛子!菩萨摩诃萨应知自心念念常有佛成正觉。何以故?诸佛如来不离此心成正觉故。如自心,一切众生心亦复如是,悉有如来成等正觉,广大周遍,无处不有,不离不断,无有休息,入不思议方便法门。佛子!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知如来成正觉。”

初发心便成等正觉 《 华严经》梵行品第十二:“观一切法。如幻如梦如电如响如化。菩萨摩诃萨。如是观者。以少方便。疾得 一切诸佛功德。常乐观察无二法相。斯有是处。初发心时便成正觉。知一切法真实之性。具足慧身不由他悟。”

扩展阅读: 1. 泰国佛教徒躺棺材内祈福

词条标签: 佛教 宗教 文化 僧侣 国家 小说 宗教人物 词语

视频

西藏大昭寺虔诚的佛教徒上传于 2018-10-19

佛教徒的生死观-六讲之一:总说上传于 2018-01-05

佛教徒都願往生極樂世界嗎(正信的佛教30)上传于 2016-06-25

佛教徒吃素的由来(佛经上说学佛要吃素)(简体字幕)上传于 2019-06-20

2013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佛学院中秋晚会上传于 2013-11-22

===《佛教徒不适合做的职业》——阿姜给尊者开示|2015年9月16日 A1|第五届 上传于 2015-09-16===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