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伞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伞杨
t01da0fdd478f59cec7.jpg
图片来源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1388063&sid=1467455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伞杨

汉语拼音:Sǎn Yánɡ
别名:截萼黄槿、恒春黄槿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常用于脑膜炎,痢疾,痔疮,睾丸肿痛,疥癣

伞杨,中药名。为锦葵科植物桐棉Thespesiapopulnea(L.)Soland.exCorr.[HibiscuspopulneusL.]的全株。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效。常用于脑膜炎,痢疾,痔疮,睾丸肿痛,疥癣。[1]

药理简介

各种名称

中文名:伞杨

拼音名:Sǎn Yánɡ

别名: 截萼黄槿、恒春黄槿。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hespesia populnea (L.) Soland.ex Corr.[Hibiscus poulneus L.]

来源

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物桐棉的全株。

采收和储藏

秋、冬季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常生于海边和海岸向阳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等地。

原形态

桐棉 常绿乔木,高约6m。小枝具褐色盾形细鳞秕。叶互生;叶柄长4-10cm,具鳞秕;托叶线状披针形,长约7mm;叶片卵状心形,长7-18cm,宽4.5-11cm,先端长尾状,基部心形,全缘,上面无毛,下面被稀疏鳞秕。花单生于叶腋间;花梗长2.5-6cm,密被鳞秕;小苞片3-4,线状披针形,被鳞秕,长8-10mm,常早落;花萼杯状,截形,直径约15mm,具5尖齿,密被鳞秕,花冠钟形,黄色,内面基部具紫色块,长约5cm;雄蕊柱长约25mm;花柱棒状,先端具5槽纹。蒴果梨形,直径约5cm。种子三角状卵形,长约9mm,被褐色纤毛,间有脉纹。花期近全年。

化学成分

叶含羽扇豆醇(lupe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C19-C33 烷烃(C19-C33 alkanes),羽扇烯酮(lupeno-ne),伞杨还含棉酚(gossypol)。

性味

苦;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脑膜炎;痢疾;痔疮;睾丸肿痛;疥癣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外用:适量,捣敷。[2]

摘录

中华本草

参考资料

  1. 伞杨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2. 伞杨中医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