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伊家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伊家乡位于建宁县县境南部,北纬26°41′,东经116°47′,距县城27公里。东与均口镇相邻,南至宁化县安远乡,北界里心和溪口镇,西靠黄埠乡。境域面积1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47公顷,林地面积9335公顷,有毛竹1466.67公顷、油茶1066.67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4%。全乡辖8个行政村,99个村民小组,103个自然村,14382人。[1]

中文名: 伊家乡

外文名: Yijia Township

行政区类别: 乡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

地理位置: 建宁县县境南部

面 积: 118 km²

下辖地区: 辖8个行政村

电话区号: 0598

邮政区码: 354500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

人口数量: 12362人(2005年)

著名景点: 宋代古窑旧址

车牌代码: 闽G

方 言:赣语

历史沿革

伊家地属县边陲,三都隘为宁化,长汀的古通道。伊家建乡历时虽不长,但乡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宋、元朝伊家属西乡辖都上、都下保,明、清朝属南区辖都上、都下保,民国30年伊家成立丰安乡辖8个保,苏区时成立兰溪区,辖5个乡,解放后属均口三区辖6个乡。1950年均口设第三区人民政府,辖宁安乡(均口)、丰安乡(伊家)、新安乡(濉城)三个乡。1951年成立均口供销社,1958年均口改称为人民公社,1972年从均口公社划出7个大队成立伊家人民公社,1984年人民公社改称为乡人民政府。 2005年现辖8个行政村,98个村民小组,103个自然村,计3131户12362人。全乡土地总面积168034.5亩,其中耕地面积14799亩,林地面积140032.5亩。

自然地理

伊家乡地处中亚热带,居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又有大陆性地气候特点,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冬夏干湿差异悬殊,地形复杂,立体气候及地区小气候差异显著,故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全乡各地累年年平均气温11—17℃,累年平均日照数达1720.7小时,日照百分率为39%,全县平均降雨量1700-2000毫米。伊家乡境内河流水域占地十分之一,主要是澜溪、都溪、东风水库、严坑水库及数口小山塘水库、池塘。伊家乡山青水秀,物产资源丰富。全乡为“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里和庄园”。稻田有传统的养鱼技术,笔架、隘上村的鱼苗生产,有修久的历史,早负盛名,所产鱼苗,除满足本乡水面养殖外,还供应邻近乡镇、县的水面养鱼苗需求。伊家的熏鱼干品质好,风味独特,久富盛名。澜溪大苏坑蓝底红脚的红菇,闻名县内外。沙洲沿河两岸的乌梨木,质硬光亮。境内兰溪保存有大量的宋代古窑旧址。

自然资源

乡内有伊溪、澜溪、都溪、里沙溪,建有沙溪、罗坊、澜溪等发电站6座,发电总量10420千瓦/时。有跨50米以上桥梁7座。境内沙洲石门至澜溪汪家铺一带有优质瓷士资源,田螺寨有丰富的铀矿资源,陈家际有铅锌矿点,双坑有云母厂,笔架村有中华红大理石等矿产资源。境内有东风、严坑等水库,库容116万立方米,灌溉面积3200亩。建大小水坝183处,山塘40处,建成旱涝保收面积7000多亩。

基础设施

六十年代以前伊家境内无一条公路,货物进出主要靠肩挑、水运,至1979年三伊公路开通,全长13公里,至1980年各行政村基本通简易公路。90年代后,政府先后投资2539万元,主要修建桥梁3座、完成乡村简易公路11条40.3公里的整修和伊家至三滩公路13.98公里硬化工程。架设电线23公里,新建卫星地面接收站,完成与县电网照明供电的并网工程,重建澜溪永安大桥和续修德星桥石拱大桥。1988—1995年,共投资812.9万元,主要修建安装乡所在地及东风天井坪自来水,开机耕道,灌浆续修严坑水库,修防洪堤5处,修圳66条,修建7个村中心点饮水工程和两个水库病改工程。2005年全乡有大小水坝183处,水渠192条,全长147.1公里。1984年,首次设计集镇建设规划,把老新街至花桥头、堪头段至梦科荷家丘规划为集镇建设点。1991年,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出资建农贸市场1个,面积1946.7平方米。1992年9月将伊家湾圩改为新街圩,集日为“四、九”日。1993—2005年,共投资889.2万元,铺设新街至水利站水泥路面700米,宽6米,兴建新街农贸市场,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兴建老年人综合健身活动场所,占地642平方米,铺设乡集镇所在地下排水管364米。2002年“6·16”特大洪灾,征地计33.10亩,安置灾民34户。1988—2005年,全乡共有21个新村建设点,建新房1655户,12.9万平方米,户均83.7平方米。百户以上新点一个,50户以上新村点二个。1988年,农村平均每户住房88.4平方米。80年代,新建住房大部分是木质结构,90年代后,主要为砖木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至2005年,农村户均住房110平方米左右,比1988年增加22平方米。

科教文卫

2005年,全乡普通中学1所,在校中学生466人,中学教职工35人;小学8所,教学点3个,在校小学生856人,小学教职工92人。建乡以来,全乡考入县一中342人,考上本科139人、大专199人、中专198人,获博士4人,硕士7人。伊家籍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达400多人,其中有任团处级干部2人,正营级4人,正科级8人,副科级27人,荣获生物科学技术职称37人,其中副高1人,荣立一等功1人,立三等功14人16次。有伊家乡东风村籍的省政协委员、县政协副主席黄思兴,投资1200万元创办福建省闽江源绿田实业有限公司。1993—2004年,共投资104万元,陈家小学、伊家中心小学扩建教学楼5幢,重建卫生院门诊暨病房1幢,占地面积330平方米。1985—2004年培养出初三毕业生2212名,考上各类中专198名,考上县一中342名。有大学本科生139名,大专学历199人,中专学历198人。有博士生4名,硕士生7名。1989年澜溪村德星桥吴家村吴有昌为全省文科状元。2005年卫生院有医务人员10名,卫生技术人员12名,其中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1人,医师1人,护师2人,护士2人,检验师1人,助产士1人,公卫医士1人,药剂师1人,放射医生1人。医疗设备有200毫安X光机、半自动生化仪器1套、双导联心电图机1台、彩色B超机1台、牙科治疗机。设有病床14张,年门诊12000人次。8个村医疗所配有18名村医。

特色物产

伊家乡土特产较为丰富,盛产红菇,尤其是澜溪村大苏坑等地所产红菇最为优质,远销东南亚各国。还有油茶面积0.9万亩,年出产茶油2000公斤;薰鱼干闻名省内外;笔架、隘上2个著名鲤鱼苗孵化专业村,生物学家黄震教授考察后对适于浅水养殖的鲤鱼变种——田鲤(建鲤),以老农民、人民代表柯有柏的名字命名为“柯有柏鲤”,可年产3000多万尾。

经济状况

全乡有货车7辆,中巴客车5辆,小车12辆,拖拉机43辆,摩托车2365辆,轻骑1212辆。2005年有柴(汽)油机26台,收割机1台。电话1960年各大队部通手摆式电话。1985年乡机关通号码电话,1995年通程控电话,2000年普及村户,至2005年,全乡安装程控电话1680门,IC电话11门。1982年乡村百姓始购黑白电视,1996年各村普及有线电视,2004年6月乡级扩频道35个台。农民家庭每百户平均拥有摩托车76辆、电视机97台、电话机52门。2005年全乡各项存款总数为1580万元,是1988年的13倍。1984年社改乡后就有企业队伍,有从业人员10人,主要经营农器械维修、电工、锯板、加工、车木等业务。1986年省政府扶贫伊家乡,大力发展乡办企业,办有养兔场、建材厂、锤子柄厂、竹器加工厂、切片厂等企业,1987年乡镇企业总产值仅81.2万元。90年代以后,乡内先后有瓷砖厂、林化产品厂,炭粉厂、擦鞋器厂,小料加工厂、茶叶加工厂、香芯厂、豆腐乳、辣椒浆加工等乡办企业。2003年办起竹花枝条厂、炭粉厂。至2005年,伊家有个私香蕊厂、炭灰厂、电机榨油厂、粉碎辗米厂、表水笋罐头厂等企业10余家。2005年全乡工业总产值达12100万元,是1988年的148倍。全乡企业从业人员1345人,工业从业128人,税金166万元。建筑业从业人员120人,交通运输102人,批发零售贸易从业人员249人,外出乡、村从业人员2661人,其它从业人员380人。1996年,乡党委政府制定奔小康计划,实行田里种粮、烟、莲,山上抓竹、果、林,庭院发展养殖、作坊、食用菌,农业结构日趋合理。至2005年粮食播种面积14897亩,粮食总产量7449吨;烤烟1900亩,莲子2900亩,竹山21300亩,果树9760亩,茶叶594亩,林地13.34万亩。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005元,是1988年的4.6倍,农业总产值4642万元,是1988年的5倍。全乡有林业用地13.85万亩,活立木蓄积量53.73万立方米,毛竹2.13万亩,森林覆盖率77.4%。1999年9月开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至2002年12月结束,生态公益林3.01万亩,商品林10.41万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