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經是古鎮街上的小人物(張兆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他曾經是古鎮街上的小人物》是中國當代作家張兆仁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他曾經是古鎮街上的小人物
這天,古鎮淯溪石板街的河街口前,趕集的人們總愛把頭扭向河街口的第一家門口。原來,那裡坐着一個貌美的女子在給小孩餵奶,她的旁邊有個英俊的男子在給爐子生火。有人故意上前問路,女子和男子笑着嘰里咕嚕地搖搖頭,哦,他倆是外地搬來的。
生火的英俊男子打了壺水垛在爐子上,洗了把臉,向奶孩的女子說了些什麼,便握着一個排刷提着一桶紅油漆出門了。他來到食品公司門前,架好梯子,爬上去寫,一個一個鮮紅的大字神奇般的從雪白的牆壁里蹦出來,刀頭燕尾,熠熠生輝。
回到單位,有個大隊抱着一大箱子搪瓷缸子在等他。「卡子,這是獎給勞模的,幫忙寫寫。」卡子笑眯眯地答應了。剛寫完獎品,又有人栳着花圈進來:「老卡,幫幫忙。」老卡二話沒說,提筆便寫,哪怕是個花圈,也從不馬虎,字字力透紙背。
其實,他不叫卡子,也不叫老卡,他叫陳聲洽。可古鎮淯溪的人把洽讀成卡,喊他卡子、老卡。他愛聽,覺得親切。而年齡比他小的不這麼喊,都喊他「陳老師」。不錯,他以前就是老師。他畢業於一九六零年華中師範大學教育系,當年,是當陽河溶中學的教導主任,少先隊總輔導員。可時運不濟,命運多舛,在那個年代,被貶到古鎮石板街上的鎮印刷社接受工人階級的再教育。老陳是廣東人,夫人小鄭是僑眷,兩口子帶着四個孩子住在幾平米的小屋裡,唯一的家當是兩口舊箱子,每月工資三十元,人生地不熟,生活非常拮据。他卻憑着過硬的本事,憑着他的為人,他那不高的個子,硬是在石板街上紮下根,聳立於古鎮。他寫得一手好字,深受人們的喜愛。無論認識還是不認識,只要找上門,他是不會推辭的,樂意幫忙。家書、招牌、條幅、花圈、狀子......他都替人寫。每年春節,為各單位義務寫春聯,有的單位一寫就是一百多幅,一直寫到除夕,滿街噼噼啪啪地鳴放鞭炮,他才收筆回家。
後來,淯溪主管教育的書記劉承春接到陳聲洽的申訴信,立即給他平反,調回淯溪鎮中學。住在拐爪樹那裡時,陳聲洽坐在院子裡望着滿樹老紅的拐爪,也曲着手指數記年月。他清楚地記得,一九六四年,自己大着膽子給國家副主席董必武寫了一封信,請董老給河溶中學題校名。董老於萬忙之中不僅題了校名,還書了副對聯,成為當年轟動湖北的一大新聞。他忽地想起一九五六年就讀汕頭市一中,學校確定保送自己上北大新聞系。但由於師範類大學招生數不能滿足需要,動員大家報考師範。自己作為班上的團支部書記,應該服從國家需要,帶頭報考。如果當年不報華師,如今就是記者,也會寫轟動的新聞。老陳拾起一個掉在地上的拐爪,放在嘴裡。霜後的拐爪不再澀,甜甜的。老陳嚼着,似乎嚼出人生的滋味。
一九七六年,全國大辦五七教育網,每個村都建中小學。陳聲洽、蔡華和我等人被派往古鎮聯合大隊中小學任教。學校在鎮外的山上,原是生產隊的養豬場,L字型,豎的是教室,橫的是教室和廚房。黑板是土牆壁子刷黑的,不平,寫粉筆一寫一逛,課桌是木板釘的,窗戶沒按玻璃,飄雨飄雪,一出教室就是坡,就是堰塘,就是墳場,半邊球場,掛個鋼圈為鈴。我問陳聲洽:「你做夢也沒想到會在這樣的學校教書吧?」他笑呵呵地說:「只要有學生就好!」
一天,聯合大隊的書記彭志民提着兩斤肉和我來到陳聲洽家說:「陳老師,生產隊裡農忙,殺豬分肉,我給你拿一點來了,別嫌少。」老陳說:「彭書記,你說到哪裡去了?這麼多年,你對我的關心還少嗎?」老陳雖然在聯合大隊教書,但還在鎮中住。鎮委書記的愛人姚蘭秀住在教工宿舍的北頭,陳聲洽住在南頭。宿舍後面是蘋果園,老陳門前是一畦花,有蘭花玫瑰,他常常蹲在花旁刺魚破豬腦殼,招待朋友。
一個星期天的上午,我來找陳聲洽玩。這年,他又搬家了,搬到校內北面的池塘邊,在鄒國桓校長的隔壁。我進去,兩口子還沒起床。我推開房門,笑着說:「到底是挨到校長了,睡得安穩!」他和愛人起來了,吃了早餐,老陳對我說:「你在這裡玩,我出去就來。」他提着筆墨出門了。我和他愛人小鄭天南地北的聊起來,小鄭很健談,和我聊四大名著,滔滔不絕。聊了半天,老陳回來了。我問他去做什麼,他說給別人寫家書。陳聲洽就是這樣的一個人,肯幫忙,不圖報。
由於陳聲洽在學校領導崗位和教學上成績突出,一九八一年當選縣鎮兩級人民代表,還光榮地出席全省「五講四美」先進集體和積極分子代表大會。地市合併後是首屆政協委員。
轉眼到了一九八四年,宜昌地委書記趙復武給陳聲洽安排了三個單位:地位黨校、宜都教師進修學院和宜昌師專。老陳考慮再三,然後帶着愛人和四個孩子進了宜昌師專,教起了心理學。從此老陳全身心的投入高等教育,可謂桃李滿天下。退休後,這個教育學教授又被返聘回校,一直干到七十六歲。真正退下來後也不忘教育,常常在報刊上為學生家長排憂解惑。是《三峽日報》《三峽晚報》特聘的教育顧問。
今天,摯友陳聲洽給我發來當年他寫的文章《我愛我的第二故鄉》讓我欣賞。這篇文章和副總理胡春華當年寫的《我願做一隻翱翔的鷹》同收錄在《我愛宜昌》這本書中。老陳還給我發來幾張照片,是三峽大學內他宿舍旁邊的自種菜地,面積雖小,卻春色滿園,這不正是他晚年的寫照麼?
作者簡介
張兆仁,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