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别离·其一 黄遵宪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今别离·其一是一首五言古诗。诗中描绘了一幅离别的场景,融合时间的无情、空间的辽远以及对重逢的深切期盼,展现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波动。
原文
黄遵宪〔清代〕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
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
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
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
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
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
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
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译文
离情别思就像那轮船的双轮一样飞转,顷刻间已经绕了千万圈。
目睹飞驰的双轮,我内心的忧愁更加滋长。
古代有山川,也有车马孤船。
古代的车船同样载着别离,让人感受到行动举止的“自由”。
如今速度飞快的轮船,只会倍生人的离愁别绪。
(火车)明明知道人们分手的时刻那么短暂、宝贵,却不让人们有缠绵之意。
轮船长声鸣笛之后,一刻都不多停留。
即使有千斤重的船舵,行船仍然迅速灵活。
怎能没有逆风吹来,但也不畏惧逆风。
送行的人还没来得及返回,行者就已到达天的尽头。
望着远处船忽然就不见了,只有烟波荡漾。
去的时候如此速度,回来路途会堵塞么?但愿你回来时,能够乘快艇速归。
创作背景
大批新事物涌入近代诗,也为古老的别离相思之情提供了“现代化”的歌咏手段。把民间情歌的形式与歌咏新事物、新知识的题材合在一起,在诗坛上诞生了文人写作的拟情歌体新题诗。首开风气的便是黄遵宪。经过在日本创作《日本杂事诗》的尝试,来到英国后,他的新民歌的创作走向成熟,创作出了这组诗。据考证,该首组诗中的第一首由孟郊《车遥遥》化出,无论构思还是语句,均与《车遥遥》一诗有渊源关系。
简析
《今别离·其一》是一首五言古诗。诗中描绘了一幅离别的场景,融合时间的无情、空间的辽远以及对重逢的深切期盼,展现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波动。这首诗咏火车、轮船,即以古代车舟反村,以当今火车、轮船的准时、迅速,表现近代人离情别绪的突发与浓烈,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
黄遵宪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汉族客家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