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人生,总在路上(王友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人生,总在路上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人生,总在路上》中国当代作家王友明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人生,总在路上

——郑友贵散文集《一路行走》读后

记不清是谁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这一生,要走很远的路,有如水坦途,有荆棘挡道;有簇拥同行,有孤独漫步;有幸福如影,有苦痛袭扰;有迅跑,有疾走,有徘徊,还有回首……正因为走了许多路,经历的无数繁华与苍凉,我们才能在时光的流逝中体会岁月的变迁,让曾经稚嫩的心慢慢地趋于成熟。一直走吧,我们的终点在那遥远的地方。”用这段话,高度概括郑友贵新近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散文集《一路行走》,我觉得,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人生,总在路上,这是不可辩驳的事实。

其实,最美的旅程,就是不断地行走,不断地经历,不断地启程,不断地抵达,直到生命的结束。这对于中文学之“毒”最深的作家们,应该是体认最深,感受最切的。

郑友贵在《文学之光将永不熄灭》代后记中,这样说:“因为你我都有梦,都有喜怒哀乐,都在一生求索、寻找诗与远方;因为我们都行走在追梦的路上。”

这话说到了点子上。茫茫大千世界,漫漫人生旅途,人生的梦想无疑都是十分美丽的,丰富多采的。可对酷爱文学的人来说,其梦想,却既单一,又漫长,倾其一生,只会有一个梦想——“文学梦想”。这梦想中,包含着希望,包含着期待,包含着无限的憧憬。正是因为这希望,这期待,这憧憬,其梦想,才如此执著,如此强烈。循着梦想,走在人生的旅途,几多笔耕的迷茫,几多追寻的失意,又几多收获的喜悦……

由矿工成长起来的作家郑友贵,被称为“生活中如孙少平”,虽然比我小十来岁,但与我有着同样的目标,同样的信念,同样的梦想,同样的坚守。从书卷中的字里行间,我读出了他的真性情:但行笔耕,莫问前程。他的活法,让我坚信,凡是热爱文学的人,一定是永远在路上行走的人。

一路行走,离不开亲人的呵护。

亲情是一种幸福,是一种永恒。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哪个能够离得开亲人的呵护与关怀?深谙此理的郑友贵,把写亲情的16篇文章,放在了书卷的第一辑“亲情依依”板块。仅这“依依”二字,便把他萦绕胸怀与依恋不舍的情愫,体现得淋漓尽致了。

在行走的旅途中,《父亲的歌》是郑友贵聆听到的最熟悉、最亲切的歌儿。所以,他把这篇文章放在了散文集的开篇。他说:“我耳边常常响起父亲那山歌,那歌声于我并不亚于世界著名歌唱家帕瓦罗蒂甚至更美妙……”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由于我们都是农民的儿子,我非常理解郑友贵的心情。当年,是坚韧与豁达的父亲,用饱含着对新生活的无限希望和欣喜之情的歌声,为农友们打起了精神,为年少的儿子增添了战胜困难的勇气,一路行走的力量。他深情地说:“那歌声,仿佛一缕缕灿烂阳光深入我心……”心中有了阳光,脚下自然就有了力量。的确,《父亲的歌》经过岁月沉淀,最激励斗志,最鼓舞人心,是心灵呵护的最佳方式。

《母亲的泪花》是“亲情依依”板块的第三篇文章,乍看标题,我真有点大惑不解了。在郑友贵童年行走的难忘记忆里,为何父亲是歌声,母亲却是泪花?

认真阅读了文章,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在那个贫穷的年代,是母亲勤俭持家,节衣缩食,供他们几姊妹读书。面对千辛万苦,坚强的母亲没有掉过一滴眼泪,用她那瘦弱的肩膀为儿女们撑起了一片天。可是,当母亲得知儿子高考落榜时,眼眶里的泪水直往下淌;懂事的儿子,理解母亲的心情,发奋复读,终于“金榜题名”。看到儿子的“录取通知书”,母亲喜极而泣;大学毕业后,儿子走上工作岗位,不负母亲厚望,取得了令人刮目的成绩。年迈的母亲,看到儿子寄回家的诗集和刊有其诗文介绍的《四川工人日报》,再次流下了泪水……

那一段段文字,一个个场景,彰显着母亲的平凡与伟大。是母亲用心血、汗水和泪水,甚至于生命,为儿子铺平了一条顺利走向成功人生的坦途。作为儿子,自然是不会忘记,也绝对不能忘记。

写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我的白发亲娘。娘那满头白发,是将纯洁无瑕的色素注入我的肌体,染得国防绿更绿的人生杰作;娘脸上那纵横的皱纹,是我安心工作,健康成长的阶梯!刹时,我潸然泪下,点点滴滴打湿了心扉。这便是我在阅读过程中,同郑友贵产生心灵共振与感应的情形映照,也是感动情绪自然流露的必然结果。

产生心灵共振与感应,进而感动到落泪,是阅读的高峰,是阅读过程中,读者的感知、体认、联想、理解等多种心理情愫,与作者达到的完美契合。

静心一想,这或许正是郑友贵的睿智之处,他用鲜明的情感对比手法,深刻揭示了“一路行走”过程中,亲人呵护的主题。

一路行走,必须时刻心怀感恩。

多年以前,我曾在一篇《朋友如钻石》的文章中,读到这样的文字:“真正的朋友永远是心灵上的,他们是茫茫沙漠中一泓清泉,是寒冷的冬夜里一声鸟鸣,是久雨的天空中一片绯红的晴朗,他们可遇而绝不可求。”字里行间蕴涵的那一种令人难以言状的感恩力量,猛烈地撞击着我的心灵。

现在,从郑友贵书卷第四辑“思绪浪花”板块里的开篇《别忘了”陪练们》一文中,我又找到了那种猛烈撞击心灵的感觉。

文章讲述了27届奥运会柔道比赛金牌得主、四川威远姑娘唐琳,英勇夺冠、为国争光的故事。唐琳不满足现状,自我加压,克服伤病痛等巨大痛苦,为祖国争得荣誉的事迹,固然令我感动至深。但猛烈撞击我心灵的是,郑友贵写在文章最后的那一段话:“当我们有朝一日拥有成功,登上事业高峰时,千万别在成功的鲜花、掌声和迷人悦耳的赞美声中,忘乎所以或失去自己,别忘了像唐琳那样,对那些默默无闻的‘陪练’和所有帮助支持过你的人,道一声感激,真诚说一声‘谢谢!’”这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恩情愫,没有一丝一毫的矫情和虚假。

豪放派诗人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中有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着实如此,人生就是一趟艰难的旅程,你我都是那匆匆过客,就如在不同的客栈停了又走,走了又停。相遇已是不易,相知更是难得。如果遇到乐于帮助自己的人,一定要懂得感恩。只有时刻心怀感恩,才能行稳致远。

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行走在人生的漫漫旅途,每一步都会有朋友的陪伴,这应该是大家共同感受到的。但是,也总会有人,不知恩报恩,却忘恩负义,这恐怕是最令人寒心和伤感的吧。想到这里,我更对郑友贵直抒胸臆,直抵灵魂的率真语言,敬佩有加。我相信,他的感恩言语,也会给予诸位看官心灵的浸染。

在新的历史时期,郑友贵之所以有着道德直觉,呼唤感恩意识的回归,我认为,源于他对弘扬感恩文化的深刻认识和理解。

社会发展进程中,存在一些“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现象,是行走途中必须跨越的荆棘,也是感恩文化必须经历的磨练。对此,有着清醒认识的郑友贵,在《面对世俗》一文中,如是说:“这是一个‘世俗’的世界。衣食住行,生存之必需。正因为如此,我们追求高尚。不要过多去责怪‘势利’的眼光和行为。其实,生活在现实,谁也不能百分之百免俗。”这话很有道理,表现出一种大爱情怀。

在行走过程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一幅“感动与疼痛交织、忧虑与希望同在、主流进步与问题突出并存”的复杂图景。缘于此,具有高度使命感和强烈责任心的郑友贵,从心底发出呼唤:“真心、真情、帮助、理解、安慰、支持等,有时比金钱更重要,一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我们的生活才多美好多和谐啊!”

这样的呼唤,没有大话、空话、套话、官话,有的只是心灵独语、真情剖白、生命真谛、道德守望。一言一语,弥漫着强烈的良知意识和高尚的荣辱意识。这两种意识是支撑其作品的基点和震撼人心的基础,让我从中真切地感受到一名作家最应持守的价值和尊严,显现着守护精神家园的良好质底。

一路行走,需要沿途风景滋润。

人生的风景是无限的,也是美丽的,一路行走,就要懂得欣赏沿途的风景,以此来滋润心灵,陶冶情操,升华人生的境界。

郑友贵在书卷第三辑“一路风景”板块里,放了21篇文章,这是在六个板块里放文章最多的一个板块,足见其对风景滋润的重视程度。

这里的风景,是生命风景、心灵风景与自然风景的完美融合。

在开篇《三十岁的男人》一文开头,郑友贵就直截了当地写下了断言:“三十岁的男人是一道特有韵味的风景。”文中,他以孔夫子“三十而立”的名言为论据,对这道特有韵味的风景,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主张,阐明理由,表明态度,彰显着其赞成什么,反对什么的鲜明观点。最后,仅用一句“男人的三十岁已乘上特快车,轰隆隆地从热烈的夏季飞驰向成熟的金色之秋……”来结尾。这样富有励志的文字,不但荡涤心灵,而且鼓舞人心,令人对自己的未来充满自信心。

读了《有条河流叫青春》一文,我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著名歌唱家关牧村,多年前唱过的那首《一支难忘的歌》:“青春的岁月像条河,岁月的河啊汇成歌,汇成歌。一支歌,一支难以忘怀的歌,一支拨动着人们心弦的歌。一支歌,一支深情的歌,希望和理想是那么多……”

遥想当年,关牧村的歌,唱出了多少人所承载的希望、理想、幸福和快乐。时光流逝,但心中依然会流淌着这熟悉的旋律。虽已青春不再,只要心存希望和欢乐,青春活力也将永远形影相随。这恰如郑友贵所言:“青春,是一个能唤起多少人美好回忆并激发人奋力向上的字眼啊。青春,意味着朝气、活力、理想、希望。如春天般蓬勃,如花朵般芬芳。”

青春,尽管是人生路途中最美丽的风景,却不是唯一的风景。文章中说:“青春不以年龄划分,有的人年已花甲,却童心依旧,生气盎然,青春风采依旧;有的风华正茂之年,却暮气沉沉,未老先衰。青春属于那些为理想为梦想不懈追求、为人类谋福利之人;青春在奋斗的汗水、笑容、泪水中闪现;青春装满了前进中的苦辣酸甜;装满了我们的爱恋与奉献。”一路行走,就是要学会一边行走,一边欣赏,欣赏沿途的个体生命与自然万物,用生命雨露,滋润心灵;用自然风光,愉悦身心。只要有心用心,人生的每一步行走都是滋润心灵的风景。

郑友贵在一路行走中,观赏到的风景很多,有《激情人生》《展示之美》《花样人生》的人物风景,有《考试人生》《追逐阳光》《不再等待》的生命风景,有《走过草原》《走近宜宾》《天涯海角》的自然风景,有《迷人的河流与号子》《心灵的“绿洲”》《一支行走的笔》的笔墨风景,亦有《传奇商禽》里,大陆台湾诗人的友情风景……正是受到这些多样性风景的滋润,才使得他激情豪迈地走向未来。

怀揣梦想,坚定行走的郑友贵,在《文学是心灵之旅》自序中说:“三十来年的业余写作之路,一路行走,有风雨,也有阳光;有艰辛,也有快乐。在我心中,文学如圣女一般高洁,更如庄稼、小草一样,朴实而充满生机活力。”我衷心祝福他,在笔耕人生的征途中,一路行走,一路执著,一路精彩![1]

作者简介

王友明,河北临西人。中国散文家协会常务理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