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了解长嘴地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了解长嘴地鸫
图片来自美篇网

长嘴地鸫(学名:Zoothera marginata)是鸫科、地鸫属中型鸟类,体长20-24厘米。嘴粗长而稍向下弯曲,尾短。上体橄榄棕褐色。颏、喉白色,喉侧具暗褐色横斑,其余下体皮黄白色具暗橄榄褐色鳞状斑。翼下覆羽具皮黄色块斑,飞翔时看得极为明显。野外不难辨认,特别是通过它粗长而弯曲的嘴和比较短的尾。也很容易与其他鸫类相区别。虹膜暗褐色,嘴暗褐或黑色,脚角褐色。

长嘴地鸫主要栖息于海拔2500米以下的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有时也到针叶林,冬季多下到低山丘陵和山脚地带活动。性胆怯,单独或成对活动。常在林间地上或灌丛中活动和觅食。主要以昆虫为食。分布于中国、尼泊尔(繁殖地)、不丹、孟加拉国、印度北部、缅甸、泰国、老挝、越南和柬埔寨。

形态特征

雌雄羽色相似,整个上体从头至尾概为棕橄榄褐色,羽缘较暗,翅上初级覆羽大覆羽、初级飞羽、次级飞羽羽缘色淡微沾砖红色中覆羽和大覆羽尖端亦不同程度的缀有砖红色,外侧尾羽较中央尾羽稍淡。头侧和耳覆羽混杂有茶黄色和暗褐色。下体颏、喉白色,喉侧有不甚规则的暗褐色横斑,胸、腹淡黄白色具橄榄褐色端斑,在胸、腹形成鳞片状或扇形斑纹,两胁暗橄榄褐色具浅白色中央纵纹,腋羽淡皮黄色具宽的黑色中央横斑,翼下具皮黄色块斑。 虹膜暗褐色,嘴暗褐或黑色,脚角褐色。

大小度量 体重 体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68克 240毫米 28-29毫米 119-129毫米 68-79毫米 29-31毫米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通常营巢于林间小树或高的灌木上。尤其是临近溪流等水域地区的林间小树易被选择。巢呈杯状,主要由细树枝、苔藓、根等材料编织而成,内垫有苔藓。每窝产卵3-4枚,卵淡绿蓝色,椭圆形,大小为25-30毫米×19-21毫米。

栖息环境

长嘴地鸫主要栖息于海拔2500米以下的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有时也到针叶林,冬季多下到低山丘陵和山脚地带活动。在冬季会从较高的海拔下降,并在孟加拉国游荡。在阔叶林中,尤其是在潮湿地区和岩石溪流周围,以及在这些森林中的芦苇和竹子区域,它的海拔范围在750-2100米之间。

生活习性

习性:留鸟。性胆怯,单独或成对活动。常在林间地上或灌丛中活动和觅食。常于地面挖掘近溪流的松软泥土。翻捡腐叶而找寻地表的蠕虫,体色暗淡而不易发现,但于林下活动常造成明显声响,不太惧人。

栖息于热带和南亚热带湿性常绿阔叶林,单个或成对活动,在林间地上觅食昆虫。[1]

叫声:被驱赶时发出短串的不悦耳粗音“kuk”。有深喉音的“tchuck”。鸣声为单薄的笛音似虎斑地鸫但较轻柔而短促(0.5秒),音调下降。

食性:主要以昆虫为食。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尼泊尔(繁殖地)、不丹、孟加拉国、印度北部、缅甸、泰国、老挝、越南和柬埔寨。在中国仅见于云南西南部和南部景东、勐化、绿春等地。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

种群现状:截至2001年,嘴地鸫在中国种群数量极为稀少,在中国仅昆明动物研究所采得有3号标本,是稀有少见鸟类,应注意保护。

参考来源

  1. 长嘴地鸫 Zoothera marginata 昆明动物博物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