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乡村电影(龚保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乡村电影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乡村电影》中国当代作家龚保彦的散文。

作品欣赏

乡村电影

现在城市里的人们想看个电影实在太方便太容易了,因为是互联网时代,只需将与网络连接着的智能手机打开,上网一查,就知道本城电影院当天在放什么电影,若想看哪部电影,不需要去电影院售票窗口排队购票,仅在手机上一番操作,就能买到电影票。这还不算,最主要的是看电影的环境非常好,不但影院装修得豪华温馨,每个观众都有软硬合度的靠背坐椅,并夏有空调冬有暖气,看起电影来舒适而又安逸。

这禁不住使我想起自己儿时在乡下看电影的情景来……

众所周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条件非常差,物质生活贫穷不说,文化生活也非常稀缺空乏,空闲时若能看一部电影,那简直比过大年还热闹,比吃肉还香。

我清楚记得,那时一月两月,甚至一年半载若能看一场电影,一定是在大队部里。所以每次只要大队广播大白天把某天晚上几点钟在大队部放某电影的消息一播出来,全大队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高兴得不得了,一整天都处在激动兴奋中,并急切盼望天快黑,天黑后好去大队部赶赴一场视觉与听觉皆美的盛宴。

放电影的场所极为简陋,就是在大队部几间泥墙瓦房外四面透风、无遮无盖的露天泥土空场地上。一块白色四方形手绢一样不大的帆布银幕,四个角儿用绳子牵着,张挂在栽在场地边的两根直直的木头杆上,与电影画面有同期声的木匣子一样的音箱,同一根电线连着,也被捆绑在银幕边木杆上,电影放映机和发电机就在场地中间离银幕约30公尺左右的地方。

这样的场所春夏秋三个季节无风无雨的天气尚可,如果电影放映过程中突然意外遇到风和雨,那么观众就会遭风吹、受雨淋。并且最为搞笑的是,有时大风呼地使劲一吹,不但把银幕如船上风帆一样吹得东拉西扯,间或还会吹得陷下一个深坑或鼓起一个大包,弄得银幕上那些本来端庄漂亮、英俊潇洒的男男女女演员严重变形,不是嘴歪脸斜,就是身体变长或缩短,严重影响观看效果。而最为叫人恼火的是冬天在这种场所看电影,尽管每个人都穿着棉衣棉裤,但刀片似的冷风从放映场外空旷的野地里无阻无拦刮来,冻得每个观众和放映人员脸耳如刀割,手脚像打了麻药一样麻木。

看电影的观众,离大队部近的,早早从家里端个板凳来放在放映场上,占个离银幕不远不近的好地方。离大队部远的,嫌端板凳累赘,空手来到放映场后,要么站在那里,要么就近从哪儿搬块石头、砖块或胡基(一种用于修房砌墙的长方形干土坯)来当板凳。有的人还从家里拿点瓜子来边看电影边嗑,有的人当然也会从家里拿个桃子杏子梨子苹果什么的来边看电影边吃。特别是那些有“人来疯”毛病的小孩子,越是人多和热闹,越兴奋和激动。在电影尚没开演前那段时间,叽叽喳喳吵着叫着,打着闹着,蹦着跳着,你追我赶,像野猫子一样在人群中倏倏钻来钻去,跑来跑去,不是弄丢帽子,就是跑掉鞋子,惹得他们的娘老子很生气地大声呵斥和打骂。故而当电影放完,观众呼啦啦如溃坝的洪水一般很快散去,场地上就脏乱得不得了,满地不是乱糟糟的瓜子壳,就是脏兮兮的水果核和东摆放西放的石头、砖块、胡基及少量小孩的帽子、鞋子等。

放电影的一般由两人组人,一个司机,一个放映员。司机专门负责开车拉放映员和银幕、音箱、胶卷、放映机、发电机等。放映员专门负责放电影。他们都来自县电影放映队,是受了县电影放映队派遣和大队干部邀请才来的。

那时一部火爆好看的电影,要轮流在全县各公社、大队放映。因此县电影放映队提前都给各公社、大队按先后顺序排了队,即哪天晚上几时几分在哪个公社或哪个大队放映,都做了具体安排。而有时一部特别好看的电影,一个晚上要在不同大队连续放映好几场。也就是说,这部电影今晚几时几分至几时几分在甲大队放,接下来几时几分至几时几分就去乙大队放映,再接下来几时几分至几时几分又去丙大队放映。这样一部电影放下来,电影放映队不但一个晚上要跑好几个大队,在路况很差的乡村土路上摸黑马不停蹄地东奔西颠,十分辛苦不说,各大队观众还得在放映场上熬更守夜耐心等待放映队到来。

我记得自已看得次数最多的电影是反映抗日战争的《地道战》《地雷战》《三进山城》,反映解放战争的《南征北战》《侦察兵》《渡江侦察记》,和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奇袭》《战友》《英雄儿女》,当然也有反映南斯拉夫人民奋勇抗击德国法西斯侵略的外国电影《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等。尤其是看到《地道战》结尾,听见许许多多抗日民众拿着土枪土炮、大刀长矛纷纷从泥土下地道里钻出来,冲向地面上如强弩之末的日本侵略者,一起高唱“地道战,嗨,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嗨埋伏着神兵千百万,千里大平原开展游击战,村与村户与户地道连成片,侵略者他敢来,打得他魂飞胆也颤,侵略者他敢来,打得他人仰马也翻,全民皆兵,全民参战,把侵略者彻底消灭完”时,顿时情绪激动,热血沸腾,为英雄的中国人民通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最终打败侵者取得胜利由衷高兴。

如今,乡村电影虽然早已离我们远去,成为我们心里永恒的记忆。但它那时给予我们的文化教育,精神滋养,思想启蒙,艺术享受,欢欣快乐,以及浓浓的乡情,却还深深留在我们心灵深处,成为一种无论何时何地都挥之不去的乡愁,让人对那段儿时亲身经历的质朴纯真的乡村岁月充满割舍不去的眷恋…… [1]

作者简介

龚保彦,男,作家,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