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同文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在天主教,聖公會[1]和東正教中,有些信徒會將聖人[2]的名字作為自己兒女的名字;有些則會在受洗後,領受聖人的名字。此舉期望藉所屬之聖人,能為帶有自己名字的信徒祝福和禱告。有些聖人會有紀念日,紀念日的命名也會冠以聖人的名字。
簡介
讀好書、做好人(同文);真實必勝虛浮(儒勵)
1870年,美國美以美會(Methodist Episcopal Church Missionary Society;MEFB)傳教士在城外土橋創辦了一所埠閬小學。1881年,該會29歲的傳教士兼哲學博士庫思非(Carl F Kupfer,1852年-1925年)來到九江傳教,他將埠閬小學遷至南門口甘棠湖畔,擴建為九江同文書院,自任校長。
1901年,美國傳教士大衛·摩爾,於同文書院內掘得窖藏三大壇「開元通寶」銅錢,隨即運往美國兌得巨款建造了「穆思堂」(今二中實驗樓)。
1901年,同文書院設置了高等教育課程,為紀念德裔衛理宗領袖南偉烈 ,同文書院更名為南偉烈大學(William Nast College,中文中也稱同文大學)。1917年停辦大學,集中精力專辦九江南偉烈中學。1929年,原「南偉烈中學」更名為「九江同文中學」。
1949年,同文中學和同為美以美會創辦的儒勵女中合併改為江西省立潯陽中學。1952年,又改名為九江市第二中學。2002年,恢復九江同文中學校名。現為江西省重點中學。
庫思非、夏弗爾、力宣德、裴敬思、張南伯、孫美壁
現任校長為胡德喜,現任中共駐校黨總支書為李青(育有一子,名為柯達)。
視頻
九江同文中學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美國同性戀者當上聖公會主教 外國教會表示譴責,搜狐,2003-08-07
- ↑ 中國的「聖人」和西方的「聖人」有何差別?看中西評判標準的差異,搜狐,20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