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嘆·逢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九嘆·逢紛《九嘆·逢紛》是漢代文學家劉向創作的一首詩,為《九嘆》首篇。此詩以概述屈原身世、名字、德操為開篇,傾訴了屈原空懷美德而不被信任任用的苦悶,以及被楚王放逐以後思君、念國、懷鄉的情懷。全詩以浪漫之筆調,借古人之杯酒澆自己胸中的塊壘。[1]
- 作品名稱 ;九嘆·逢紛
- 作品別名 ;逢紛
- 作 者 ;劉向
- 創作年代 ;西漢
- 作品出處 ;《楚辭》
- 文學體裁 ;騷體詩
作品原文
伊伯庸之末冑兮,諒皇直之屈原。
雲余肇祖於高陽兮,惟楚懷之嬋連。
原生受命於貞節兮,鴻永路有嘉名。
齊名字於天地兮,並光明於列星。
吸精粹而吐氛濁兮,橫邪世而不取容。
行叩誠而不阿兮,遂見排而逢讒。
後聽虛而黜實兮,不吾理而順情。
腸憤悁而含怒兮,志遷蹇而左傾。
心戃慌其不我與兮,躬速速其不吾親。
辭靈脩而隕志兮,吟澤畔之江濱。
椒桂羅以顛覆兮,有竭信而歸誠。
讒夫藹藹而漫著兮,曷其不舒予情?
始結言於廟堂兮,信中塗而叛之。
懷蘭蕙與衡芷兮,行中野而散之。
聲哀哀而懷高丘兮,心愁愁而思舊邦。
願承閒而自恃兮,徑淫曀而道壅。
顏黴黧以沮敗兮,精越裂而衰耄。
裳襜襜而含風兮,衣納納而掩露。
赴江湘之湍流兮,順波湊而下降。
徐徘徊于山阿兮,飄風來之洶洶。
馳余車兮玄石,步余馬兮洞庭。
平明發兮蒼梧,夕投宿兮石城。
芙蓉蓋而菱華車兮,紫貝闕而玉堂。
薜荔飾而陸離薦兮,魚鱗衣而白霓裳。
登逢龍而下隕兮,違故都之漫漫。
思南郢之舊俗兮,腸一夕而九運。
揚流波之潢潢兮,體溶溶而東回。
心怊悵以永思兮,意晻晻而日頹。
白露紛以塗塗兮,秋風瀏以蕭蕭。
身永流而不還兮,魂長逝而常愁。
嘆曰:
譬彼流水,紛揚礚兮。
波逢洶湧,濆滂沛兮。
揄揚滌盪,漂流隕往,觸崟石兮。
龍邛脟圈,繚戾宛轉,阻相薄兮。
遭紛逢凶,蹇離尤兮。
垂文揚采,遺將來兮。
翻譯
我是伯庸大人的後代啊,確有忠直美德的屈原。
我的始祖是古帝高陽啊,楚懷王與我有族親相連。
我受陰陽正氣而降生啊,前程遠大而美名昭顯。
我的名和字與天地相齊啊,光明的德行和群星同燦。
吸天地精華而吐出濁氣啊,專橫邪惡的人世難容自己。
行為真誠剛直不阿啊,於是受到毀讒和排擠。
君王聽信假話貶黜真誠啊,不理睬我而順從邪偽之情。
我心懷憤恨怒火填膺啊,我的意志遷移心裡不平。
精神恍惚因為國君不信任我啊,冷冷的樣子不與我親近。
我辭別君王而悵然失意啊,只好吟詠在江畔水濱。
先賢如椒桂遭禍顛撲啊,仍竭盡忠信而歸於誠心。
讒人眾多褒己而貶人啊,為什麼不讓我表明衷情?
當初國君與我在宗廟約好啊,如今卻聽信讒言中途變心。
我懷有各種美麗香草啊,來到荒野也只好將它們拋棄。
我懷念故土高山發出悲聲啊,思戀着家鄉滿懷愁情。
希望趁君閒暇自以為能表明忠心啊,可前途暗淡道路不通。
我面黃肌瘦形體消損啊,身體衰老而失意灰心。
冷風吹動我的下裙啊,寒露沾濕我的衣衫。
在長江湘水的激流中啊,順波浪漂流而向下航行。
慢慢行走在山谷之間啊,吹來陣陣迅猛的疾風。
我的車子啊向玄石山奔去,我的馬兒啊徘徊在洞庭湖畔。
黎明啊我從蒼梧山出發,傍晚投宿啊來到石城山。
荷花般的車蓋菱花裝飾的車子啊,紫貝般的樓台白玉裝飾的廳堂。
薜荔為裝飾美玉作臥席啊,五彩鱗紋上衣潔白的裙裳。
登上逢龍山向下俯瞰啊,離開故國道路多漫長。
想起郢都的風土人情啊,一夜之間九轉愁腸。
揚起寬廣激盪的洪流啊,波濤翻滾把我送向東方。
心中憂愁思慮綿長啊,精神抑鬱一天天地頹唐。
濃厚的白露紛紛降下啊,秋風吹來蕭蕭作響。
我身隨長流不復還啊,靈魂久離而長思故鄉。
多麼可嘆啊:
我像那流水,波浪叮咚啊。
浪濤洶湧,浩浩蕩蕩啊。
風揚水波,漂流向前,浪濤拍打岩石上啊。
盤旋蜿蜒迴轉衝擊,水流終究被阻擋啊。
遭遇紛糾,碰上災難啊。
只好留下詩篇,以待來日的英明君王啊。
注釋
(1)諒:確實。皇:大。(2)云:句首語氣詞。(3)嬋連:指親族相連。(4)貞節:貞,正;節,節度。《楚辭章句》:「言屈原受陰陽之正氣。」(5)遷蹇:流連徘徊。左傾:喻心裡不平。(6)戃慌:心情恍惚。(7)速速:不親近的樣子。(8)藹藹:眾多的樣子。漫:污衊(別人)。著:誇耀(自己)。(9)越:離去。耄(mào):衰老。(10)襜(chān)襜:衣服飄動的樣子。(11)納納:沾濕的樣子。(12)菱:水生植物,葉浮水面,夏天開花。(13)陸離:美玉。薦:臥席。(14)隕:這裡指向下望。(15)潢潢:水勢浩大的樣子。(16)溶溶:波濤翻滾的樣子。(17)晻晻:抑鬱的樣子。(18)塗塗:濃厚的樣子。(19)礚(kē):水石撞擊聲。(20)崟(yín):尖銳。(21)龍邛:水波互相撞擊之貌。脟(liè)圈、繚戾:水流迴旋的樣子。
《楚辭·九嘆·逢紛》原文翻譯賞析注釋
賞析
宣帝時,皇朝招選名儒俊才,劉向以擅長辭賦而中選,但他的辭賦今僅存《九嘆》一篇。
王逸《楚辭章句》說作者「追念屈原忠信之節,故作《九嘆》。嘆者,傷也,息也。言屈原放在山澤,猶傷念君,嘆息無已」。《九嘆》由九個短篇組成。這些作品雖然是代屈原抒情,但作者能較正確地理解、體會屈原的思想感情。作品中抒發的屈原不見容於君、不受知於世的悲嘆、表現的強烈的愛國熱情和為了追求理想而不屈不撓的執著精神,這些與屈原的思想基本上是一致的。
《逢紛》為《九嘆》的第一首,意思是遭逢亂世。開頭,作者先代表屈原介紹自己的名字、身世和秉性,這讓人聯想到《離騷》的開篇。
接下來,作者以屈原的口吻訴說由於奸邪當道,君王聽信讒言,致使自己不被信任,因而愁腸百結的情懷。
作品的後半部分所寫的,當是屈原遭到讒毀離開郢都後的心情。他並沒有因為離開故都而放棄自己的政治追求。家鄉的高山流水、風土人情,無時無刻不激起詩人的懷戀。一路上的所見所聞,也使這種思念故國故鄉的感情和氣氛愈加濃重。作者把感情的表達和環境的描寫融為一體,表現手法上取得了相當的成功。屈原雖然滿腔愁思,形銷骨立,但他對自己崇高政治理想的追求和對邪惡勢力的鬥爭仍然堅忍不拔,表達了他對光明的渴望和追求、對祖國對君王的無限忠貞。
最後,作者描寫了飛流激湍、幾經迴旋激盪而終於受到阻礙的藝術畫面,來象徵屈原的政治理想最終還是不能實現,於是只好留下詩篇,寄希望於將來。
這篇作品從思想內容到情緒基調都與屈原的作品基本一致。在描寫的手法上,雖不及屈原的作品具有那樣鮮明的浪漫主義傾向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但模仿得也很相似,風格大體是相同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