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乌伤居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乌伤居士
居士34.jpg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中文名:傅翕

别 名:傅大士,

字:玄风,

号:善慧

民 族:汉族

籍 贯:东阳郡乌伤县(今浙江义乌)

出生日期:齐建武四年(公元497)丁丑五月八日

逝世日期:太建元年(公元569)四月二十四日


主要成就:与达摩、宝志并称“梁代三大士”

信 仰:佛教

父 亲:傅宣慈

母 亲:王氏

妻 子:留妙光

儿 子:傅普建、傅普成

身 份:修行解脱道之人 

傅大士(497~569),本名傅翕,字玄风,号善慧。《续高僧传》称傅弘,又称善慧大士、鱼行大士、双林大士、东阳大士、乌伤居士。东阳郡乌伤县(今浙江义乌)人。

一生未曾出家,而以居士身份修行佛道。梁天监十一年,大士十六岁,娶留妙光为妻,生二子。二十四岁得到天竺僧达摩大师的的指引,发愿精进修道。在道业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享年七十有三。 傅大士为南朝梁代禅宗著名之尊宿,义乌双林寺始祖,中国维摩禅祖师,与达摩、宝志并称“梁代三大士”。曾作有300多首诗偈颂文来阐释佛理禅意,劝导世人看破世间的功名利禄,尽心修证佛法,才能最终得到大解脱。其传世著作有《心王铭》《梁朝傅大士颂金刚经》(此或系后人托其名之伪作)《语录》四卷(即《傅大士集》或《善慧大士语录》)《还源诗》等[1]

人物生平

松山结庵

六朝时期国家南北分裂,生活在那个时代,人们过着生死无常的恶梦般的生活,于是佛教的神识不灭论和因果报应学说就在各地盛行起来,连皇帝也信奉佛教。傅大士就在这个时代应运而生。 傅大士的父亲叫傅宣慈,母亲姓王。他16岁娶妻,名叫留妙光。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普建,一个叫普成。

傅大士年轻的时候,常去捕鱼,捕到鱼后,每次都要把装鱼的竹笼沉到水下,使这些鱼有自由离去的机会。他想鱼儿能游出的都游出去,留着不去的才算是因果所致。因此人们讥笑他是愚人。

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年),傅大士24岁。有一天,他在稽亭塘边捕鱼,来了一位头陀,名叫达摩,印度人,从嵩山而来,人们叫他嵩头陀。他指点傅翕,使他顿悟前缘,投身佛门。因问修道之地,嵩头陀指了指松山下双寿树说:“此可矣!” 此后,傅大士就来此结庵修行,这就是以后的双林寺。

松山又叫云黄山,在今佛堂镇东部,周围30里,画溪环山而过。傅大士偕同妻子留妙光在此躬耕而居,过着农禅的生活。有时还给别人打工。他就这样,白天劳作,晚上修学,勤奋过日子。并以救度众生为己任。有一次,有人来偷他所种的瓜果,大士非但没有加以责怪,反而给他装满了一篮子,叫他拿回家去,表现出大慈大悲的情怀。

他这样苦行修身七年后,渐渐地便有许多乡里人前来顶礼膜拜,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后来傅大士的灵异事迹愈来愈多,愈传愈广,大家都认为他是弥勒化身,是十地菩萨。

天开神坛·三王山,是伏羲、女娲、神农的圣地,属于古徽州“三天子都”之一,傅大士游历到此,见千仞壁立,嵯峨怪石,36石门,环布铁围,东边金紫峰普贤菩萨,西边清凉峰文殊菩萨,北边龙塘峰观音菩萨,南边大太坪地藏菩萨,七峰三十六天门成圆形环绕,道教与儒家已经在此根植,他看见整座山恰似一个天然的覆钵式白塔,佛光普照,为此改名覆船山,建立以紫薇宫○搁船尖为中心的东方金粟如来·光明白国,经过他的不懈努力,逐渐成为浙西文化的中心,也成为中国维摩诘菩萨的道场。

三见梁武

傅大士经过十年的修道和弘法,形成中国式大乘佛教的基本理论,还聚集了一批能以生命殉道的信徒,一时人才济济。但双林寺地处偏僻,虽然“门徒肃肃,学侣诜诜”,惟行化一方,法不广被。必须感动人皇和京城的贵族官员,才能将他的教法普及开来,达到“通被慈悲,义无偏党”的效果。

其时,梁武帝宣扬佛教,京城高僧云集。但是朝野对傅大士是很不理解的,认为他是一个“白衣人”,有的看不起他,也有的妒恨他。不过他的弟子,如慧集、傅普愍等,都是虔诚的宗教信徒,他们立下誓愿:“若大士道法不弘,各随苦行。”到了梁武帝中大通六年(534年)正月二十八日,傅大士认为进京弘法的时机已经成熟,就写了一道奏折,遣弟子傅旺入都致书梁高祖武皇帝。原文是: 双林树下当来解脱善慧大士,白国主救世菩萨,今条上中下善,希能受持。其上善,以虚怀为本,不着为宗,无相为因,涅槃为果;其中善,以治身为本,治国为宗,天上人间,果报安乐;其下善,以护养众生,胜残去杀,吾令百姓俱禀六斋。

同年(534年)十二月十九日,傅大士第一次到达京都蒋山。他和梁武帝第一次接触,即谈得很投机。梁武帝还招待他吃饭,叫他住同泰寺,后徙钟山定林寺,并供给膳宿诸般费用。从此,“京洛名僧,学徒云聚,莫不提函负帙,问慧咨禅。”大士本人则“居明高松,卧依盘石,于四彻之中,恒泫(流)甘露;六旬之内常雨天华。”大家都认为他是神仙下界。

大同元年(535年)正月,武帝幸华林园重云殿开法会,自讲三慧般若经。于时王侯满筵,公卿连席。皇帝专为傅大士独设一榻,以大士绝世通人,故加殊礼。不一会,皇帝来了,王公大臣都去迎接圣驾,只有傅大士一人坐着不动。

傅大士不臣天子、不友诸候,非但没有引起梁武帝的不满,反而更受尊敬。这次讲席既散,皇帝赐之水火珠一枚,直径达一寸多,珠圆明洞澈。皇帝体察大士住在山里水火难至,故以此珠赐之,取水火于日月之意。

这次法会之后,梁武帝又于寿光殿单独宴请大士开讲玄妙的理论,整整谈了一天。

有一次,梁武帝请大士讲《金刚经》,才升座,大士抚尺挥案,一敲便下座。皇帝给他弄呆了。在旁边的志公问 陛下“会么?”帝曰:“不会。”志公就宣布:“大士讲经已经完毕。”再请讲,大士索拍板升座,唱四十九颂便去。后人苏东坡写的傅大士赞:“善慧执板,南泉作舞,借我门槌,为君打鼓。”讲的就是这桩事。

志公和傅大士是同时代人物,但志公比傅大士年长,而且声望之隆,在傅大士之先。达摩大师到中国的时期也在志公与傅大士之间。南怀瑾先生说:“唯有志公、傅大士等中国禅,可称为中国大乘禅作略,才有透脱佛教的形式,滤过佛学的名相,潇洒诙谐,信手拈来都成妙话,开启唐宋以后中国禅的禅趣——‘机锋’、‘转语’。尤其以傅大士的作略,影响更大。”

傅大士的名声得到了佛教高僧大德的敬重。如慧和法师者,年末二十已深究诸佛秘藏,讲论无敌。时归依头陀寺隐法师,及隐公将欲迁化,法师乃计谋后事,问:“谁可依止?” 隐公答曰:“东阳傅大士自然智慧,深解大乘,可依为师。”于是法师礼谒请为弟子。说明傅大士影响之大。

同元年(535年)四月,他回到云黄山。大同五年(539年),傅大士第二次进京。这一次,傅大士在京师住了一年。大同六年(540年),大士辞帝东归。

数后月,傅大士以功德事,重新到京都。这是傅大士最后一次赴京。大士三次到京师,结交了梁武帝,并在京弘法所度道俗不可胜计。使他成为当时佛教中的领袖,成为千佛中的一佛,成为维摩禅的祖师。

人物轶事

大士捕鱼 二十四与里人稽亭浦漉鱼。获已沈笼水中祝曰。去者适止者留。人或谓之愚。 白话:二十四岁时和乡里中人同在稽亭浦捕鱼,每得到鱼时,他又把鱼笼沉入水中,同时祷祝着说:“欲去者去,愿止者止。”因此大家都笑他是“愚痴之人”。 大士卖妻 傅大士为了化渡群伦,先化妻子令发道心。于是把田宅通卖掉,设斋会普供四众,并说偈道: 舍报现天心,倾资为善会; 愿度群生尽,俱翔三界外; 归投无上士,仰愚普令益。 这一年正逢饥荒,大士设斋会之后,家无斗粮。士谕妻子卖身为人帮佣,以供大众道粮。其妻妙光说:“愿一切众生,同得解脱。”于是同里傅重昌以钱五万买之。士得钱营设大会斋,并发愿说:“弟子善慧,稽首释迦世尊及十方三世诸佛,尽虚空遍法界常住三宝;今舍妻子,普为三界众生消灾集福,灭除罪垢,同证菩提。”后月余,傅重昌感大士德行,遣送妙光回山。其妻子自此纺纱,为人做工,从不稍事休息。同里有傅昉者,亦罄产布施,卖妻得米送山供养,大士都转给修道的人,自此灵异益多。 白话: 南朝有一位傅大士为了化导众生,便先来劝化他的妻子,发起道心,施舍田地产业,设大法会来供养诸佛大众。他作偈说: 舍抱现天心,倾资为善会。 愿度群生尽,俱翔三界外。 归投无上士,仰恩普令盖。 刚好,那一年又遇上大荒年,大家都普遍在饥饿之中,他从设立大会之后,家中已无隔宿之粮,当他的同乡人傅昉、傅子良等人进山来作供养时,他又劝导妻子,发愿卖身救助会费。他的妻子留妙光听了以后,并不反对,就说:“但愿一切众生,因此同得解脱。”大通二年(528)三月,同乡傅重昌、傅僧举的母亲,就出钱五万,买了他的妻子。大士拿到了钱,就开救灾大会,办供养,赈济穷苦人。他发愿说:“弟子善慧,(傅大士又名善慧),稽首释迦世尊,十方三世诸佛,尽虚空,遍法界,常住三宝。今舍妻子,普为三界苦趣众生,消灾集福,灭除罪垢,同证菩提。”过了一个月,那位同乡的傅母,又把他的妻子妙光送回山中来了。 从此以后,许多人都受到他的感化,也有人捐供全部财产作布施,大士都为他们转赠于穷人或修道的人。 他的事迹,由此也传播开去。但是,“谤随名高”,污蔑他的谣言也愈来愈多。但大士不以为忏,反而增加他怜悯众生的悲心。后来梁武帝多次召见他,备受敬重,并留下了他的许多神奇逸事。 这是历史上的记载。傅大士(傅翕)卖妻布施的慈悲精神曾经感染过无数的时人,他被视为弥勒菩萨的化身,以增进一己之善,带动和激发他人之善,这就是智慧的实践。


视频

梁朝傅翕的故事

参考资料

  1. 弥勒应身的傅大士,佛教导航,2008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