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义正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义正镇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西南部,辖区面积389.9平方公里,有16个村民委员会,1423户,8390人。[1]

乡镇概况

义正镇 位于县西南部,以义正川而得名。北邻旦八、金鼎乡,东靠永宁乡,南与甘肃省华池县邻,西和吴堡乡交界。1984年普查,总面积390平方公里,耕地132515亩。建国初属旦八区。1961年成立义正公社,1984年改建义正乡,乡政府驻地狮子庄。1989年辖11个村委会,70个村民小组,108个自然村。义正村委会辖义正、梁后湾、黄渠、曹圪、前张河湾、后张河湾、张河畔7个村民小组;曹河村委会辖前曹河、后曹河、老君安、拓青、楼子庄5个村民小组;寨子坬村委会辖樊老庄、寨子坬、山树庄科、柏树庄、老庄沟5个村民小组;榆嘴子村委会辖榆嘴子、前胡台、后胡台、枣林沟、王湾、马湾、埝河湾、王台、梨树庄9个村民小组;余河村委会辖南坬、余河、李坡、赵庄、刘园、胡老庄、上张窑子、下张窑子、胡西山9个村民小组;稠树梁村委会辖代王庙河、牛堡子、白庙坬、赵庄科、西坬、山窑子、牛湾子、小寨、龙泉寺9个村民小组;新庄村委会辖新庄、大皮山、柳树梁、罗庄湾4个村民小组;枣林坡村委会辖枣林坡、安家沟、张新庄、 白草湾4个村民小组;阳坬河村委会辖前阳坬河、后阳坬河、石沟、赵庄科、谢庄科、鹭鸶沟、海子塌7个村民小组;花石庵村委会辖高梁沟、花石庵、官道嘴、石湾子、吕家砭、牛洞台6个村民小组;麻台村委会辖前麻台、后麻台、小庄科、奥子原、李老庄5个村民小组。企事业单位有中心小学、供销社、卫生院、营业所、信用社、税务所、财政所、广播放大站、粮站、林业站、兽医站、文化站、农机站等。1995年辖义正、枣林坡、阳坬河、麻台、花石庵、曹河、寨子坬、榆嘴子、余河、稠树梁、庙岔、小寨、新庄、元坨子、龙泉寺共15个村委会,85个村民小组,总面积454.6平方公里,耕地93741.9亩。[2]

建设发展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引导广大干群苦干实干,使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新势头。全镇牛存栏达到3484头,人工种草面积达到7.5万亩;基本农田面积达到2.1万亩,人均达到2.5亩;全镇村、组、户通路率分别达到100%、100%和98%;全镇56%的群众解决了安全饮水问题;建成集商贸与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小城镇,以中心小学为重点的乡村小学硬件设施得到全面改善,全镇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村组通讯覆盖率达到90%,移动电话入户率达到85%;农电和电视入户率分别达到95%和98%;退耕还林、安全生产、计划生育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扎实开展;党建 、精神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成效显著。

财政收入

2006年底,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实现4952万元;财政收入达到10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54元;人均生产粮食556公斤;人口自增率控制在6‰以内,镇上被命名为省级文明村镇。

建设成效

2006年,全镇总体工作按照"基础奠基、产业配套,科教支撑、素质保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指导思想,通过统筹运作,精心组织,强化领导,明确措施,使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以地膜覆盖为主的粮食生产得以稳步实施。全镇在粮食生产上投入资金49.5万元,完成地膜覆盖面积4200亩,人均0.5亩;大垄沟种植面积1.6万亩,其中小杂粮种植重点抓了赵谢庄科蓖麻种植,实现了稳产增产的预期目标。

以退耕还林为主的林业生产工作得到巩固提高。完成县上下达3500亩的规划设计面积和1.45万亩植苗补苗及7000亩草还林面积,重点抓了黄渠等3个2006年新造林示范点和花石安等两个千亩退耕还林工程管护示范点。在义正川绿色长廊工程建设中投入资金182万元,按照项目招标、合同管理的原则,经过初步抽查检查,苗木成活率达到85%以上。

以舍饲养畜为主的产业开发得以进一步巩固发展。坚持"群众自愿、政府扶持、多户少养、总量扩张"的开发思路,抓了花石安等3个养畜示范点。完成饲草种植面积8000亩,其中人工种草7000亩,高密度玉米种植1000亩。重点抓好长春沟等3个500亩人工种草和枣林坡等3个100亩饲草玉米种植典型,全镇新增牛237头,完成饲草收贮7.9万吨,其中青贮2.4万吨。

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了花石安漫水桥和曹屹崂便民桥,解决了4个村民小组的60户310人行路难的问题;正在立项启动黄渠旧坝改造项目,实施综合整理工程;实施政府机关和中心小学供暖设施改造工程;对赵庄23户106人进行移民搬迁;新修农田2800亩,完成了榆咀子和塔清两处自来水入户工程规划,新修水窖180口,水井140口;新建沼气70户;新修拓宽村组公路2条37公里。

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深入开展,为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加强领导、强化措施。镇上把各项工作细化分解,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夯实工作责任。同时,严格督查检查,考核兑现,有效的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落实。[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