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临震预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临震预报

来自网络的图片

临震预报的定义:对某地几天以内,在较小范围内可能发生的地震破坏性地震做出的预报叫临震预报。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临震预报

外文名称; Earthquake prediction

原理; 坏性地震做出的预报叫临震预报

缺点; 地震的临震预报还是没有得到解决

困难; 石的强度是一种随机的物理量

仪器; 高精度水准仪、经纬仪

临震预报的困难

一般说来,在大地震前,可以有上述一种或多种地震前兆出现,但反过来说,出现上述任何一种或多种前兆,都不一定发生地震,所以地震的临震预报还是没有得到解决的课题。从根本上说,唯一能直接说明地震可能发生的物理现象是地壳岩石的应力场分布以及岩石的极限承载能力,若能精确测量出地壳岩石的这种力学参数,原则上就可以解决地震预报的问题,这个想法说起来容易,实际却上做不到。测量岩石的强度可以通过钻取岩石芯样来解决,问题是,人们只能对几十公里厚的地壳表面钻取数量有限的芯样(一两公里深度),这种芯样不足以代表整个孕震区地壳岩石的力学性能,因为岩石的强度是一种随机的物理量,没有足够的样本,无法精确地获取地壳岩石的极限强度数值。至于地壳内部的应力场,还没有办法进行测量。用钻孔的办法显然不可以,因为钻取孔洞的行为将改变所在部位的应力场,使测量手段(例如放置的应变传感器)测得的数据失去代表性,所以还没有办法取得深部地壳的力学数据。由于孕震区为体积达数十万立方公里的庞大岩石块体,其内部构造(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两方面)不能满足数学的连续性假设,并且边界条件也十分复杂,辉山兰狐认为即使取得了若干测量数据,也无法使用有效的数学分析模式,进而推测出断裂的部位,工程力学上常用的有限元分析方式,未必能满足对地壳应力场的数值分析。

我国在悠久的历史中具有丰富的地震记录,这对于认识地震的统计周期性具有重要意义。一般破坏性地震有几百年到几十年的孕震期,在孕育地震的地带,在孕震期的末期,其地貌有可以测量的变化,例如由于孕震地壳隆起,地理坐标可能有变化,海拔高度也会有变化,这种变化用肉眼是识别不出来的,但使用精密仪器(高精度水准仪、经纬仪等)可以测量到其变化,以此为基础,可以勾画出地震可能发生的地区范围,并可以指出在近期(几年或更短的时间)内发生地震的危险性。一般说来,这种中长期预报是比较准确的,虽然不能指导人们躲避地震,但可以对房屋的抗震加固有指导作用。

地震前兆

人们关心的是临震预报,也就是准确地指出地震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还作不到。虽然地震发生前可能有些前兆,但这些地震前兆同地震的关系并不紧密。人们掌握的地震前兆有:

地电场和地磁场的变化 地球本就有磁有电,由于地壳被挤压时可能引起压电和压磁效应,可使地下的电流和磁场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可以测量出来的,这一发现本给地震预报以很大希望,而实际上影响地电和地磁场变化的因素很多,还无法准确地从这些干扰因素中,把孕震引起的地电和地磁场效应区别开来。

震情异常 一般说来,即使是地震区,震级越大发生的次数越少,用统计方法可以算出某个地区地震震级和发生次数(频度)的负相关的比例数(b值),在大地震发生前,有的地区这一比例数(b值)可能反常,邢台地震总结出来的"小震闹,大震到"就反映了这一规律。海城地震发生前,小地震异常活跃,我国根据这一规律成功地预报出了海城地震的发生,但在唐山地震预报时,这一规律就失灵了。海城地震是典型的前震--主震型地震,遗憾的是,多数地震实例不是海城类型的,这次四川汶川地震在主震发生前就没有明确的前震。国内有很多这样的实例,那就是小震闹了一阵后,偃旗息鼓,此后并没有发生大地震。由此可见,震情异常的规律不具有普遍性,无法用来准确预报地震。

波速异常 由于震动在岩石中的传播速度因所受压力的不同而改变,孕震期间,地壳岩石所受压力通常是逐渐增大的,从而使波速有所变化,这种变化是可以测量的。这也曾给地震预报带来一定的期望,但深入的研究表明,并不是所有大地震发生前都有波速异常发生,这样一来,这一前兆也无法在地震预报中得到有效应用。

地下水位的变化 1920年甘肃古浪--海原一线地下水异常喷出地面,当地老百姓说"海眼开了",接着就发生了8.5级大地震,而1979年冬到1980年春,该地又一次"海眼开了",地下水喷射一尺高,声响几十米外可闻,但这一次并没有大地震发生。海城地震也有地下水位显著变化的前兆,但实践上也有许多实例说明(例如唐山地震),大地震前并没有地下水位变化的前兆。

折叠动物的异常反应 由于某些动物对于特定的物理现象感觉比较灵敏,所以在地震前,会有逃离、迁移、躁动等反映。动物的异常反应通常同声音、地下水位、地热变动、地磁和地电变动等因素有关联,若没有特定的物理前兆,则就不会有动物异常的前兆。

新疆地震临震预报

我国曾两次成功在新疆伽师发布临震预报

临震预报是一项世界性的难题。不准确的预报,给人们造成心理恐慌,扰乱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但突然降临的大地震,对毫无准备的人们来说,将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所以,我国在新疆伽师地区的两次准确预报震惊了世界。

1997年新疆伽师地震 1996年底,国家地震局对1997年地震趋势预测时,曾将新疆伽师地区划为重点危险监视区,3月初地震专家们根据欧亚地震带中西段7级地震活跃、1997年以来我国西部中强地震频度之高为多年来所罕见、伽师地区地震序列衰减过猛、各项前兆异常指标突出并参考当地以往地震活动特点等,预测伽师震群仍将持续,有可能再次发生5至6级、甚至 6级左右地震,特别是3月20日至4月13日的时间段尤为严峻。当4月1日至4日接连发生3次4级以上地震后异常平静,5日晚地震分析专家提出 1周内伽师震区将发生5至6级地震,并随即向当地县委紧急汇报,立即采取减灾措施,通知各乡检查防震工作,要求群众切不可住入危房,从而大大减轻了4月6日两次地震袭击造成的灾情,取得显著的减灾实效。

1961年新疆伽师地震 新疆西部边陲克孜勒柯尔克孜自治州及喀什地区历来就是我国著名的地震高发地区之一,著名的地震有1895年的塔什库尔干 7级地震、1902年的阿图什8.2级地震、1944年的喀什西南7级地震、1955年乌恰两次 7级地震为首的震群、1974年阿克陶西7.3级地震、1985年乌恰东南7.4级地震之后又发生6.8级地震领衔的震群、1996年 3月阿图什以东还发生过6.9级地震等。值得注意的是,1961年4月1日起伽师东部相继发生以6.7级、6.8级地震为首的震群型地震,直至该年底尚未停息,持续时间长达9个月以上。

新疆西部位于帕米尔山东侧,处于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带的西北向北突出部位,昆仑缝合带与兴都库什缝合带向北形变,区内构造非常活跃,既有反映欧亚板块向南俯冲的东西向活动断裂,又有北西向右旋、北东向左旋的活动走滑断裂,应力高度集中,地震频繁,复发周期较短,强震时有发生,灾害较重。所以准确的地震预报显得尤为重要。

辽宁地震临震预报

我国成功在辽宁海城地区发布临震预报

预报海城位于辽东半岛南端。在地震发生前,我国地震部门曾经作出中期预报和短临预报。早在1970年,全国第一次地震工作会议根据历史地震、现今地震活动及断裂带活动的新特点,曾确定辽宁省沈阳一营口地区为全国地震工作重点监视区之一。1974年6月,国家地震局召开华北及渤海地区地震趋势会商会,提出渤海北部等地区一二年内有可能发生5一6级地震。不久,国务院就批转了国家地震局"关于华北及渤海地区地震形势的报告"。对7个省、市、自治区发布了地震中期预报。1975年1月下旬,辽宁省地震部门提出地震趋势意见,认为1975年上半年,或者l一2月,辽东半岛南端发生6级左右地震的可能性较大。与此同时:国家地震局也提出了辽宁南部可能孕育着一次较大地震。2月4日0点30分,辽宁省地震办公室根据2月1-3日营口、海城两县交界处出现的小震活动特征及宏观异常增加的情况,向全省发出了带有临震预报性质的第14期地震简报,提出小震后面有较大的地震,并于2月4日6点多向省政府提出了较明确的预报意见。4日10时30分,省政府向全省发出电话通知,并发布临震预报。当晚19点36分,海城发生7.3级强烈地震,由于预报及时,有效地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可见临震预报对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政策文件

2010年9月25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发布。意见称,力争在2020年做出具有减灾实效的临震预报。到2015年,破坏性地震发生后,2小时内救援队伍能赶赴灾区开展救援。

意见提出,到2015年,将基本形成多学科、多手段的覆盖中国大陆及海域的综合观测系统,人口稠密和经济发达地区能够监测2.0级以上地震,其他地区能够监测3.0级以上地震。并明确称,到2020年,建成覆盖中国大陆及海域的立体地震监测网络和较为完善的预警系统,地震监测能力、速报能力、预测预警能力显著增强,力争做出有减灾实效的短期预报或临震预报。

意见明确要求,到2015年,破坏性地震发生后,2小时内救援队伍能赶赴灾区开展救援,24小时内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安置。

意见强调,新建的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要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1]

参考文献

  1. 什么是临震预报, 39健康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