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中路铺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路铺镇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中文名: 中路铺镇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

地理位置: 湘潭县境东南部

面 积: 183 km²

下辖地区: 1个社区、20个行政村

政府驻地: 凤形山村

电话区号: 0731

邮政区码: 411232

车牌代码: 湘C

人 口: 62854人(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

中路铺镇,隶属于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地处湘潭县境东南部,东与株洲县古岳峰乡接壤,南与白石镇为邻,西南与花石镇交界,西与射埠镇毗邻,北与谭家山镇相连,   行政区域面积183平方千米。   明代时期,属县下五十八都怀德乡;1995年5月,撤区并乡建镇,由中路铺、柱塘、荷塘、石潭坝4个乡镇合并为中路铺镇。   截至2018年末,中路铺镇户籍人口为62854人。   截至2020年6月,中路铺镇辖1个社区、20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凤形山村。   2011年,中路铺镇财政总收入0.1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05亿元,完成国税0.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700元。   2018年,中路铺镇有工业企业15个,其中规模以上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81个。[1]

建置沿革

明代时期,属县下五十八都怀德乡。 清代时期,属县九都。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属县第五区,区公所驻中路铺。 1950年1月,属县第七区,区机关驻中路铺;同年7月,属县11区。 1951年5月,属县19区。 1956年,设立中路铺乡。 1957年2月,设立中路铺办事处;同年6月,撤销。 1958年9月,属县火箭人民公社。 1959年3月,以地域命名,火箭人民公社改名为中路铺人民公社。 1985年2月,改为中路铺镇。 1995年5月,撤区并乡建镇,由中路铺、柱塘、荷塘、石潭坝4个乡镇合并为中路铺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中路铺镇辖1个社区、39个行政村:竹冲、白泉、贺塘、傩塘、火口、南冲、柱塘、柳桥、凤形山、双江坝、碧云、茅塘、金银、双云、中路铺、中云、田珑、杨家湾、潭湖、荷塘、上田冲、银泉、拗柴、水口桥、石狮、太坪、佛祖、响鼓、天螺、中南、菱角、大湾桥、视桥、群力、金石、卫星、蛇形、桃树、永红,下辖605个村民小组、10个居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中路铺镇辖1个社区、20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凤形山村。   中路铺镇地处湘潭县境东南部,东与株洲县古岳峰乡接壤,南与白石镇为邻,西南与花石镇交界,西与射埠镇毗邻,北与谭家山镇相连,   行政区域面积18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中路铺镇境内地形呈西北高,东南低走势,逐渐向南倾斜,形成丘岗山地,主要山峰有晓霞山、芙蓉寨,最高点晓霞山海拔452米,最低点双江坝海拔54.6米。  

水文

中路铺镇境内有中型水库印子山水库和中路铺水库。印子山水库之水经继述桥注入涓水,中路铺水库经朝阳渠流入湘江,合计年蓄水量1.25亿立方米。  

自然灾害

中路铺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山洪、冰雹、风灾。最严重的一次是1965年5月8日晚,境内及日华、长岭公社遭暴风和冰雹袭击,倒塌房屋1300余间,死27人,伤385人。1965年6月8日,境内27个生产队遭龙卷风袭击,倒房111间,死亡1人,伤12人。  

自然资源

中路铺镇境内矿产资源主要为矽砂、高硅土、赤铁矿、煤、石灰石。尤以矽砂储量大,己探明储量在1亿吨以上。耕地面积5.6万亩。  

人口

2011年末,中路铺镇总人口6.2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9万人,城镇化率30.6%,另有流动人口0.5万人。总人口中,男性3.55万人,占57%,女性2.65万人,占43%;14岁以下1.25万人,占20.2%;15—64岁4.2万人,占67.7%,65岁以上0.75万人,占12.1%。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6.18万人,占99.7%,另有苗族、土家族210人,占0.3%。2011年,人口出生率9.0‰,人口死亡率12.3‰,人口自然增长-3.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40人。   2017年末,中路铺镇常住人口为65437人。   截至2018年末,中路铺镇户籍人口为62854人。   2011年,中路铺镇财政总收入0.1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05亿元,完成国税0.2亿元。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55万元,增值税225.22万元,企业所得税39万元,人均财政收入8700元,比上年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8700元。   2018年,中路铺镇有工业企业15个,其中规模以上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81个。  

农业

2011年,中路铺镇完成农业总产值2.9亿元,农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18%。   中路铺镇粮食作物以稻谷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5.2万吨,人均845千克。主要经济作物有湘莲、西瓜、花生等,其中湘莲800亩,产量5.6吨,西瓜2800亩,产量420吨。畜牧业以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12.8万头,年末存栏5万头,家禽年饲养量31.1万羽,年末存栏23万羽。   2011年,中路铺镇造林0.4万亩,其中用材林0.3万亩,经济林0.08万亩,竹林0.06万亩,农民住宅四旁植树80万株,林木覆盖率56%,活立木蓄积量1100立方米。水库、水塘养殖面积0.5万亩,产量0.09万吨。2011年末,拥有大型农业机械140台(辆)。  

工业

2011年,中路铺镇完成工业生产总值8.5亿元,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76%;实现工业增加值2.3亿元,比上年增长30%。拥有工业企业14家,职工2000人。  

商业

2011年,中路铺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2011年末,共有商业网点250个,职工1850人;城乡集贸市场4个,年成交额0.8亿元。  

金融业

2011年,中路铺镇境内金融机构2家,各类存款余额1.9亿元,比上年增长12%,各项贷款余额0.9亿元,比上年增长15%。   2011年末,中路铺镇有幼儿园11所,在园幼儿1171人,专任教师50人;小学6所,在校学生2835人,专任教师119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4所,初中在校学生1555人,专任教师119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学升初中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为100%。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0万元,比上年增长10%,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比例为8%,比上年增长4%。  

文体事业

2011年末,中路铺镇有镇文化广播电视站1个,有镇文学艺术联合会1个,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4处,各类文化专业50户,各类图书室38个,藏书3.6万册。2011年末,有线电视用户6000户,入户率35%。   2011年末,有学校体育场5个,镇机关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占常住人口的5%。  

医疗卫生

2011年,中路铺镇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40所,门诊部15个,有床位120张,每万人拥有病床20张。专业卫生人员126名,其中执业医师67人、执业助理医师30人、注册护士29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以上)完成诊疗1万人次,39个村村民全部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  

社会保障

2011年,中路铺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147户,人数287人,支出58.5万元,比上年增长5%,月人均170元,比上年增长1.4%,医疗救助267人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77户,人数2172人,支出203.3万元,比上年增长4.2%,月人均78元,比上年增长4.1%。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33人,抚恤事业费支出355.8万元,比上年增长2.3%。有敬老院4家,床位170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139人,支出70.5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630人,支出136万元,社区服务中心1个。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3.3万人,参保率78%。  

邮政电信

2011年,中路铺镇有邮政分局1处,代办所2处,投递点160个,报纸、杂志累计期发行6000份。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6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7249门,固定电话用户5862户,电话普及率80%,移动用户3720户,互联网用户1481户。  

基础设施

能源 2011年末,中路铺镇有液化气站1个,加油站2个。   给排水 2011年,中路铺镇有自来水厂1座,日供水6000吨。2011年,镇主要道路两侧铺设排水管和开挖排水沟3500米。   供电 2011年,中路铺镇有变电站1个,城镇区可供电容1215千伏安。   园林绿化 2011年,中路铺镇建有小花园1个。2011年末,镇区总绿化面积7.2万平方米,绿化率13%。  

交通

中路铺镇境内有107国道纵贯南北。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中路铺镇因旧时境内有南驿道铺,且为长沙至衡阳十八铺之中点铺而得名。  

风景名胜

黎氏八骏故居 黎氏八骏故居在湘潭县中路铺镇石潭坝村长塘组93号。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黎氏八骏”是指黎锦熙、黎锦晖、黎锦曜、黎锦纾、黎锦炯、黎锦明、黎锦光、黎锦扬等八兄弟,分别在语言、音乐、文学、教育、矿冶、桥梁等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黎氏八骏”。黎氏八骏故居为其祖父黎葆堂所建,其父黎松安续建。故居背靠晓霞山,坐东朝西,原有房屋共47间,占地面积12亩,房屋为青砖青瓦木质结构。   五龙山大杰寺 五龙山大杰寺位于中路铺镇柱塘村五龙山上,始建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系湘潭境内“四大”古刹之一,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惨遭破坏。该寺为1995年重修,建筑属于重檐宫殿式。占地面积100多亩,建筑面积约50000平方米,寺坐北朝南,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万圣殿四部分组成,自南而北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左右两侧分别设有钟鼓楼、念佛堂、玄帝殿、寿佛殿、龙山客堂。清光绪年间(1888年—1892年),齐白石、王仲言等七位才子在此组建龙山诗社,公推齐白石担任社长。  

著名人物

黎锦炯 黎锦炯,湖南省湘潭县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10月12日生于湘潭县石潭坝一个书香门第。湘潭“黎氏八骏”之一。民国十六年(1927年)12月毕业后到京奉铁路总局工作。在皇姑屯、山海关桥梁厂任实习工程师、工程师、主任工程师。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9月,由于他保释被日本宪兵队逮捕的数名“共党”嫌疑铁路工人,被日军以“通共嫌疑”罪逮捕,并遭受严刑拷打。出狱后离职迁往北京,任北京大学工学院土木系教授、系主任。他与晋察冀中央分局城工部领导的北京地下党发生联系,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到达晋察冀边区首府张家口,先后任边区工矿管理局技正、交通局工程科长,负责修复铁路交通等工作。1950年3月,任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设计局副局长。1959年3月,任铁道部专业设计院总工程师。1978年,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黎锦晖 黎锦晖(1891年—1967年),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 生于湖南湘潭,“黎氏八骏”之一。自幼学习古琴和弹拨乐器。家乡民间音乐和当地流行的湘剧、花鼓戏、汉剧等戏剧音乐对他影响至深。民国十六年(1927年),他创办了“中华歌舞学校”,后又组建“中华歌舞团”。民国十八年(1929年),组织“明月歌舞团”,并到全国各地巡回演出。民国二十年(1931年),“明月歌舞团”并入联华影业公司。1949年后,他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担任作曲,1967年逝世于上海。   黎锦熙 黎锦熙(1890年—1978年),字劭西,出生于湖南湘潭,汉语言文字学家、词典编纂家、文字改革家、教育家。民国四年(1915年)受聘为教育部教科书特约编审员,民国五年(1916年)成立了“中华国语研究会”,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院士)。 黎锦熙从事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70年,研究和探讨的领域很广,对于语言学、文字学、词典学、语法学、修辞学、教育学、目录学、地理学、历史学、佛学等,都有很深的造诣和丰富的著述。  

荣誉称号

2020年11月,中路铺镇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  

参考来源

  1. [1],搜狐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