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夜(舒婷詩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秋夜》是詩人舒婷創作的一首現代詩歌。
作品原文
海島八月中秋
芭蕉搖搖
龍眼熟墜
不知有「花朝月夕」
只因年來風雨見多
當激情招來十級風暴
心,不知在哪裡停泊
道路已經選擇
沒有薔薇花
並不曾後悔過
人在月光里容易夢遊
渴望得到也懂得溫柔
要使血不這樣奔流
憑二十四歲的驕傲顯然不夠
要有堅實的肩膀
能靠上疲憊的頭
需要有一雙手
來支持最沉重的時刻
儘管明白
生命應當完全獻出去
留多少給自己
就有多少憂愁
1976.9
作者簡介
舒婷(1952年-),原名龔佩瑜,出生於福建龍海石碼鎮,中國女詩人,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1]
其擅長於自我情感律動的內省、在把捉複雜細緻的情感體驗方面特別表現出女性獨有的敏感,曾獲得莊重文文學獎、全國中青年優秀詩歌作品獎,其代表作品有《舒婷文集》《這也是一切》等。
舒婷擅長於自我情感律動的內省、在把捉複雜細緻的情感體驗方面特別表現出女性獨有的敏感。[2]
50年代中期,母親帶着她和兄妹三人從漳州回到廈門,被分寄在祖母和外婆家裡。舒婷從小隨母親在外婆家長大。
四歲起,外祖父就拿唐詩當兒歌教她念,外婆則娓娓講述「三國」、「水滸」、「聊齋」哄她上床睡覺。小學三年級,有了一點閱讀能力,便開始取五花八門的書籍來看,一直到初中,也因此眼睛越來越壞。
1964年就讀於廈門一中,1969年,舒婷在「上山下鄉」洪流中插隊到閩西山區。1972年,舒婷以自己姨媽的繼女身份,被照顧回城。
1979年4月,《詩刊》從《今天》上選發了舒婷的《致橡樹》,兩個月後,又發表了她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和《這也是一切》。198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3]
2013年04月28日,再次高票當選廈門文聯主席。2016年12月,當選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第十二、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她的詩歌充盈着浪漫主義和理想的色彩,對祖國、對人生、對愛情、對土地的愛,既溫馨平和又潛動着激情。她的詩擅長運用比喻、象徵、聯想等藝術手法表達內心感受,在朦朧的氛圍中流露出理性的思考,朦朧而不晦澀,是浪漫主義和現代主義風格相結合的產物。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們漠視的常規現象中發現尖銳深刻的詩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並把這種發現寫得既富有思辯力量,又楚楚動人。[4]
參考文獻
- ↑ 舒婷:現在已無偉大詩人(圖)
- ↑ 莫言、舒婷等7位頂尖作家給孩子的作文建議,句句經典!
- ↑ [重訪80年代那群人,那些事,影像中的80年代]
- ↑ 舒婷:母愛是本能,節制才可貴 | 品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