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中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中层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一个科技名词。

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这个民族[1]过去的文化靠着它来流传,未来的文化也仗着它来推进,从大约是在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的“甲骨文”被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2]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后秦始皇统一中国,中国文字才逐渐走上了发展的道路,直至今天。

名词解释

中层是指在平流层之上、热层之下的大气层,其范围从平流层顶(约50公里)到85公里左右的高度。这一层中温度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由平流层顶往上,温度很快递减,在85公里附近下降到极小值,称为中层顶。

基本含义

中层大气,空气稀薄,铅直温度递减率大,有很强的湍流混合。此外,还有强烈的光化学反应,在太阳紫外辐射作用下,部分大气发生电离、激发和分解,通常观测到的气辉,就是光化学反应的结果。太阳短波辐射在中层里大量地被吸收和散射,特别是紫外辐射,由于大气吸收作用而不能到达地面。

在 800~2000埃光谱段中,氧分子的吸收占优势。在1000~1300埃的光谱段内,存在着几个大气窗区,这些窗区可使太阳辐射透入到80公里以下的地方。

尽管在中层大气里臭氧含量很少(在50公里以上臭氧含量占大气臭氧总含量的0.3%),但是它在辐射过程中却起着重要的作用。波长大于2000埃的辐射,主要为臭氧所吸收。 包括哈特莱带(2000~3200埃)、哈根斯带(3200~3600埃)和夏普伊带(4300~7500埃)。

在红外波段,主要是 9.6微米的臭氧吸收带、15微米的二氧化碳吸收带和水汽吸收带(见大气吸收光谱。在中层大气中,臭氧、二氧化碳和水汽的长波辐射起着辐射冷却的作用。臭氧和氧分子吸收太阳辐射起着加热的作用,总的趋势是接近辐射平衡的 (温度变化很少超过每日±2°C)。中层风的日变化有平均风的非周期性变化和由大气潮汐运动引起的周期性变化两种,变化幅度随高度增加而加大。风的季节性变化为:夏季东风,冬季西风。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