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国民族地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农耕智慧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网 的图片

中国民族地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农耕智慧》,刘北桦,唐志强,李建萍 编,出版社: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书籍是用文字、图画和其他符号,在一定材料上记录各种知识,清楚地表达思想,并且制装成卷册的著作物[1],为传播各种知识和思想,积累人类文化的重要工具。它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书写方式、所使用的材料和装帧形式[2],以及形态方面,也在不断变化与变更。

内容简介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55个少数民族广泛分布在自然生态和环境条件各异的地区,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性地开发出农、林、牧、渔及各种复合性的农业生产方式,并且在自然保护、资源开发等方面形成了许多生态保护意识和观念,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生态文化。本书通过对 民族地区自然条件与传统农业特点、民族地区传统农业的生态观念与文化意蕴、民族地区传统农业生态保护的制度与实践、民族地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经典案例与生态价值、民族地区传统农业生态智慧的当代启示与措施建议等内容,对于中国民族地区的生态文明和智慧做了详细汇总和分析,具有一定的社会参考价值。

作者介绍

唐志强,男,1965年3月出生,籍贯福建莆田。1996年提任中国农业博物馆对外联络处副处长,2002年取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08年提任事业发展部主任。北京博物馆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评标专家。唐志强研究馆员的著作或参与主编的书籍有:《中华蚕桑文化图说》(2010年)、《中国农民艺术》(2008年)、《大地之魂--中华农业文化揽胜》(2010年)、《农桑之光--中华农业文明拾英》(2010年)、《为农民喝彩--中国农民艺术节》(2010年)、《农风农情农乐—中国农民艺术节巡礼》(2010年)。发表的论文和文章有:《博物馆中非物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和传承手段》、《中国历代珍宝鉴赏》(丝织部分)、《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史图说》(隋唐宋元蚕桑部分)、《近代农学对清末社会的影响》、《把握时代脉搏 满足观众需求---中国农业博物馆陈列思考》等。主持或主要负责的课题和项目有:农业部、文化部和中国文联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获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基金奖励。项目主创。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课题:中国农民艺术展,课题项目主持人,项目主创,展览被北京市资助并列入国家奥运宣传计划。《国家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农历二十四节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项目组主要成员。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课题:《博物馆保护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术和传承手段》。项目组主要成员。 2006博物馆及相关技术与产品博览会,展览组负责人之一,并主持筹办全国性的精品陈列研讨会。

参考文献

  1. 作品、著作物与版权,道客巴巴,2014-11-09
  2. 书籍装帧设计的分类及艺术表现形式,豆丁网,2016-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