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是中国第一个系统收藏、研究和展示中国农业历史与文化的专题博物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由南京农业大学与南京博物馆合作共建,下设办公室、文物征集部、规划展示部、研究部、宣传推广部等。坐落于南京农业大学农博路1号。现有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其中陈列面积1500平方米。

基本内容

中文名: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

地点:南京农业大学农博路1号

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

基本陈列:由六个部分组成

类别:历史类

馆藏精品:《齐民要术》《农政全书》等

陈列面积:1500平方米

建筑布局

基本陈列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中华农业文明的起源;第二部分展示传统农业技术体系的创立与发展;第三部分为中国农业制度的历史演变;第四部分为中国传统农业在世界农业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第五部分为丰富多彩的乡村生活与农业文化;第六部分为南京农业大学校史陈列,以实物、图片和文字展示南农人传承薪火、继往开来的奋斗精神。

馆藏文物

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主要藏品有古代农业生产工具1000余件、原版古农书346部3000余册、古代农业生活和文化用品、古代农业作物和动物标本,以及国内和国外各类土壤标本等等。其中明代嘉靖马直卿刻本《齐民要术》、崇祯平露堂刻本《农政全书》、明刻本《唐宋白孔六帖》、明刻本《花史左编》等15种被国务院古籍整理小组列为善本古籍。

镇馆之宝

据南农大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农博馆馆长王思明介绍,农博馆的镇馆之宝有三样,一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鸡蛋,这恐怕是全世界“年龄”最大的鸡蛋了。出土时它们装在一个陶坛里,因为历经2000多年的时光,变得非常脆弱,博物馆只去除了陶坛内很浅的一层土,露出六七只鸡蛋,其它的仍土封存在陶坛的泥土中,因此坛子里到底有几只鸡蛋,他们也不知道。另一样则是一套8本的明嘉靖刻本《齐民要术》,距今已有480年历史,这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农书,全国只有两套,另一套存放在上海博物馆。第三样是我国最早的一支青霉素,是由樊庆笙先生在上世纪40年代从国外带回菌种、并研制成功的,一经投产立即运用到抗日战争中,救治了无数中国军民。

文物征集

为使展品丰富,博物馆自2003年9月就开始向全国进行文物征集,征集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文明发源地的陕西、山西、山东和长江文明发源地的江苏、浙江等地,现已征集到文物数百件。其中包括6000多年前的石器、石刀、石斧,7000多年前碳化的种子,8000多年前驯养家禽的骨骼等实物展品。此外,还有大量的模型、丰富多彩的实景图片和众多反映农田耕作、民风民俗的名家作品展出。有趣的文物有很多:有一件国家一级文物东汉陶水田,除了形象地显示出种着庄稼的田块被分割成不同形状,还能看到田里有一只乌龟和一条黄蟮。而一个汉代陶灶台上不仅有水瓢、刷子、烧火钩、鱼、鸡,还有一只鬼鬼祟祟的偷油老鼠。一只釉陶樽罕见地用了博山炉式的盖子,崇山峻岭中有熊、虎、狼等古代的吉祥兽,樽脚则是三只憨态可掬的小熊。而清代苏州土地庙中的一对木质彩绘土地公公、土地婆婆看起来慈眉善目,土地公公戴着圆形的员外帽,留着白胡子,右手还拿着一只元宝,胖乎乎的土地婆婆身着彩衣,双手笼在宽大的袖子里。此外还有些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品,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科技和文化的发展。[1]

参考文献